分享

特级教师说| 吴非:虎妈狼爸们的起跑线

 昵称815848 2016-12-10


       功利主义教育观一向有市场,几年前,“虎妈狼爸”严酷教育故事强势登场,出版商宣传,媒体热捧,“臭豆腐效应”浓烈;其所鼓吹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应者甚众,更有“虎妈狼爸”整治出的孩子被国内外名校录取,故更具诱惑力。

       然而,如果能客观统计分析,不难发现,大部分“虎妈狼爸”的努力是失败的,否则基础教育有恶语棍棒就足够了。媒体热衷报道“虎妈狼爸”励志成功故事,是不是也该介绍一下“虎妈狼爸”全盘皆输的比率?在中国城市,到处听闻父母殴打詈骂,逼儿童学钢琴,但最终能“成功”的弹者寥寥无几,而多数挨了打后即使不憎恶虐待过他的父母,看到钢琴,仍会想起童年的种种委屈。在“虎妈狼爸”们的辞典中,贝多芬和莫扎特也都是打出来的。

       “虎妈狼爸”的“励志教育”目标单一,非名即利:中考高考要“状元” “夺魁”,考试测验要“名列前茅”,一味驯导孩子追名逐利。有老师介绍毕业生的诉说,该生今年高考超过“重点本科线”二十分,算不错了,儿子认为“我这回发挥正常”,而“狼爸”却叹息“可惜你没能超常发挥”。——奇怪了,你半生庸常,碌碌无为,凭什么要求孩子“超常”?我们能否要求这个“狼爸”能处处“超常”?比如,百米跑进10秒,足球夺冠?一些家长心态扭曲,思维失常,逻辑混乱,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怪念头,孩子在“虎妈狼爸”统治下,刚“起跑”,便惦记“超水平冲刺”,他怎么能享受教育?

       曾有毕业生说自己的痛苦:因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学习始终处于在被动状态,每回家长拿过成绩报告单扫一眼,总没有好脸色,骂过孩子再数落老师,认为学校做法不符合其“虎狼标准”。该生偶尔有一次勉强过了全班平均线,当晚“虎妈”就教训她“不过是平均分”;一觉睡醒,早上就要求她“期末打入前十名”。该生三年中一直纠结于考试分数,她回忆中学生活,说像做噩梦,没有一天能安安静静地学习;如果不是母亲的絮絮叨叨,本来会有阳光灿烂的高中时代。

       老师们分析“虎妈狼爸”和“准虎妈狼爸”的生成与状态,有些独到发现,出于人际关系敏感,不方便说。但为探究根本,有些还是可以交流一下的。所谓“虎妈狼爸”一般都有很强的虚荣心,他们把子女考上国内外名校,或是获得比赛名次作为个人教育成功的案例,当作不得了的荣耀,写成书,到处宣讲,接受电视采访,公开各种“成长”照片。如果父母会爱孩子,应当想到要保护他们的私隐,拒绝把孩子的情况对社会公开。如今的“虎妈狼爸”利令智昏,不但大事宣扬,唯恐人们不知,只要能出名,都愿意去做。他们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吹嘘自己的教育法,吹嘘子女的“成功”;他们违背孩子的意愿,不顾一切地让他们暴露于公众视野,增大他们的人生压力。但“虎妈狼爸”又常常缺乏自信心,总是习惯于打听“别人家孩子”的故事,然后希望让自家儿女也成为人们口头上的“别人家的孩子”。

       “虎妈狼爸”一般无知胆大,敢蛮干、敢胡说。学校“家长群”有人写呼吁信,向学校施压,要学校高二下学期“停止一切与高考无关的课,尽早进入高考复习”,家长自称“我的高中就是这样读的”。这就让人瞠目结舌:你上的是哪所学校我们不知道,可是你现在思维如此混乱,你的学习经历不具备借鉴价值。那些急不可耐鼓吹给孩子加班加点的“虎妈狼爸”,很多正是先前各种考试的失利者,往往学力不强或是心理素质差,缺乏判断力,一味盲从,被传销式的“成功学”洗脑,崇拜野蛮教育。如果是受过正常教育的善学者,在子女教育方面一般不会那样“急吼吼”地胡作非为。再就是虽然当年学业差强人意,但属天赋不高的“以勤补拙型”,迷信下死功夫;再就是几代人都是这样靠“刻苦”混世,不认为教育与智慧有关。

       童年的阳光会照耀一生,童年心灵受过伤害的人,人格会有缺陷,这个坑难以填平,巨大的失落早晚一天会出现。给孩子灌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让他们享受童年,用非常手段压迫他们接受虎狼教育,犹如滥用兴奋剂,一时亢奋,终生萎顿。“虎妈狼爸”眼中,只有争夺和拼搏,没有真善美,没有生命意识,这种畸形教育,是把学校当作丛林。而最终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一群裹着兽皮背着弓箭,举着木棒石块,呆滞地从丛林中走出的,不会微笑不会交流的,时时刻刻准备争斗的“天之骄子”。

拓展阅读

 吴非:小学生读书情态杂录

       也许是职业趣味,也许是好奇心,也许出于回到童年的梦想,这些年,我从很多家长那里获得不少有关小学生阅读的信息,杂录如下:

      他经常在我的书房里乱翻书;如果找到一本感兴趣的书,就安静了,可以看到忘记时间,忘记吃饭,有了喜欢的书,他甚至不愿外出;

       他有时会放下手上的事,把看过的书找出来,重看他喜爱的情节,他情绪很好,似乎能获得一种满足感;他能复述书中那些有意思的情节和语言;

       她不知从哪里找到一首诗,她认为比语文教科书上的那些诗更美;她能把它背出来,有时会认认真真地抄一遍送给同学;

       他硬要我们也去看他看过的几篇文章,如果我们推说没时间,他会积极地去洗碗、收拾桌子、拖地板,换我们去看;如果我们读了也称赞,他对我们就不错,会夸奖;如果我们的反应不强烈,他会非常失望,感到和我们没话讲;

       他阅读范围广泛,甚至连史书也会翻翻,连猜带蒙地读,把来龙去脉大致弄清楚;

       她喜欢看带图的书,六年级了,仍然对儿童绘本感兴趣;她会用零花钱买同样的书送给比她小的孩子;

       他对历史图片很感兴趣,有时对着一张图片能看半天,不知在想什么;有一次,他看完一本外国的书,又翻到前面,盯住作者的照片看,不知想什么,不讲话;

       有回他说,他总是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结尾,但他得有耐心;他说,他热爱故事里的人,有时他会认为结局是不对的,是作家弄错了;

       带她上书店,有些柜台她扫一眼就匆匆走过了,如果她停下来,看书,我们会先去做点别的,回头再来接她;要买几本由她,反正别的地方她不怎么花钱;

       放暑假寒假,她总要看上三五天闲书,才去碰作业;成绩还可以,在班上和同学玩得不错,她有几个同学也爱看书;

       我们晚上看电视连续剧,他嘲笑我们,说尽是一个套路,不宜多看,如果看多了,人就不聪明了;

       他说,其实这个城市的每座房子都有故事,街上走着的每个人,也有故事……

       ——我就这样记录着小学生的读书故事,当然,我只挑我感兴趣的介绍,因为我满心喜欢,也希望别人也喜欢。如果有可能,我还想知道他或她以后的故事。

       不爱看书的或是没有时间看书的小学生也很多,原因往往近似,见多了,我也就没什么话可说。每个时代,也会有不爱读书而“混得不错”的人,大家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也很好。

       家长们把孩子读书的事说给我听时,也有过一些不安,他们会问:他(她)正常么?以后升学会不会有影响?我说,当然是正常的,如果不爱读,或是“没有时间读”,那才不正常呢。儿童不爱读书,上学的目标就是混个文凭,成人后生活品质不会太高。至于升学,不用愁,不管上什么学校,学生只要有读书思考的习惯,教师就没那么重要。我们那辈人,因为文革劫难,很多人中断学业,甚至只读个小学初中,因为保存了读书学习的习惯,后来也差强人意。很多人都能记得童年读过的书,哪怕那些书是可笑的,或者说是可怜的,重要的是有个人的思考和辨识能力。

       读书成了习惯,很好了,只要孩子喜欢读,就尽可能满足他。不要跟在后面絮絮叨叨,提醒这个关照那个,有那样的精力,你们自己也去读点书,在家尽量不要盯着手机。还有,读书不一定要端着架势读书,真正的读书人都是很随意随性的,不能让儿童误认为读书必须正襟危坐,郑重其事。

       至于现今一些学校禁止学生读课外书,那这个学校再能吹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