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神共奋读红楼:一个有修养的人,是如何面对一个贱人的求助的

 格物方可致知 2016-12-10

上:林如海篇

古人所说的修养是一种接人待物的分寸感,一种把道理、利益与人情三者结合得很好的素养。

1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你对他没什么好感。可忽然有一天,他请你帮一个忙,并且,他很理直气壮。

你可能之前读过一篇叫《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的文章,观点是“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好吧,我今天讲的这个人,就是一个十足的贱人。在他穷得丁当响的时候,曾得到过一个人的资助,但转眼他就把这件事给抛在脑后。日后,这位恩人的女儿落了难,他非但不出手相助,反而狠狠地把她往火堆里推了一把。

这个人,是《红楼梦》里一个很重要的串场人物:贾雨村,中学语文课文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那个贪官,就是他。



这一次,他又要请人帮忙了。他托的人是林黛玉的父亲、也就是贾宝玉的姑父,林如海。

而林如海是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2

林如海能被贾府看上联姻,不是靠运气。他是个书香门弟的世袭贵族,本人又科举出身,还高中探花,这叫贵上加贵。他的官职是扬州巡盐御史,主管江南盐务,这个官职不高,却把持了朝廷财政的重要来源,所以是个富得流油的肥缺。

贾雨村丢官之后,托人进了林如海府上,做了西宾,也就是林黛玉的私塾先生。像贾雨村这样一个一心向上爬的人,当然不会只想做一个家庭教师退隐江湖,他是想借助林如海东山再起。

很快,机会来了,朝廷要重新启用之前被革职的人。一听到消息,他马上去找林如海,请他帮忙打通关系,“运作”一下。

一个身居高位的贵人,面对一个有前科劣迹的贱人,会不会像《致贱人》里说的“我可以帮人,但我不想帮你,因为你不值得”呢?

《红楼梦》用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如何面对一个贱人的求助的。

3

得知贾雨村的来意,林如海的第一句不是骂回去,也不是满口敷衍,而是反过来请贾雨村帮了个忙。

这是个什么忙呢?

林如海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夫人过世之后,因岳母(贾母)思念外孙女(林黛玉),准备把她送到京城去住一阵子,请贾雨村帮忙护送进京。

这绝对是个硬凑出来的“忙”,林家有钱,要送女儿进京,大不了请个威远镖局的保镖护送一下,贾雨村不过是个文弱书生,能顶什么用呢?



林如海真实用意有三个。

首先是圆场。我们发现,贾雨村真不懂规矩,请人办事,连起码的礼仪都没有做到。你现在还是林府的家庭教师,想请主人推荐官职,起码应该先请辞吧?难道林府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林如海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为他想一个很好的辞职理由:林黛玉走了,贾雨村自然用不着再留下。

第二点就是给面子。人人都有求人的时候,就算被求的人客客气气,求人者心里也难免不是滋味,更何况还是个很重面子的文人。

所以林如海第二句话说得更漂亮:“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意思是说你教育小女有方,我们礼应回报。这就把“被人求助”变成“报恩”,送了个好大的面子。

第三点考虑就更细了,贾雨村囊中羞涩,跟林家的船一道走,不但路费省了,连上下打点的费用都一并准备好了。

林如海几句话,贾雨村面子里子都有了。而他的第三句话,更是了不起。

4

林如海接下来说:“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早已准备把你推荐给我的内兄了,所以不是你贾雨村请我帮这个忙,而是我主动要帮你的忙。

做人做到时这个份上,我心里一个大写的“服”字。

但贱人就是矫情,贾雨村再度显示了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本色,他嘴上言谢,心里却不放心,继续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

其实贾雨村之前已经听冷子兴说过林如海的亲戚关系,但林如海的内兄有两个,除了有用的贾政,还有个没用的贾赦,他是怕林如海随便应付他一下,想要进一步确认。

林如海淡淡一笑,假装没有看出来,把内兄贾政大大地夸了一番,最后还说了一句话:“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意思是说,你这么有节操的人,我怎么会随便托一个人呢?

感受到对方的恶意,却不点破,还要为对方着想,这种涵养,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

到这时,贾雨村“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真是一个贱到骨子里的贱人。

书读到这里,大概所有的人都会义愤填膺,帮助这样一个贱人,你不知道什么叫养虎为患吗?

我也有一个疑问,贾雨村是个真正的小人,他在林家呆了那么长的时间,久居官场的林如海难道就没有看出来吗?

5

我认为林如海多多少少是看出来一点了,但正是因为看出来了,这个忙才帮得如些小心谨慎。如果是知心朋友之间的帮忙,哪里需要这么多讲究?

有一点很值得玩味:贾雨村请林如海帮忙动作官位,林如海却把事情托给了别人,是林如海没有这个能力吗?

当然不是,林如海托的贾政,官任工部员外郎,正四品,相当于司局级,和他自己的级别差不多,一个是京城要员,一个是地方大员,贾政能帮的,林如海照样能帮。

林如海这么做,正是防着这个人,不愿与他深交,也不愿意为他担保。

既然心有防备,那这个忙,咱不帮行吗?

也不能。贾雨村不走林家的路子,也会走别人的路子,万一哪天飞黄腾达,那就是小人得志啊。再回想当年,好歹也在林家做了这么长时间,最后两手空空走人,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

正是因为对方是个贱人,所以不得不帮,还要帮得有分寸。

话说回来,谁也没有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弯弯绕。林如海的这个忙,帮得这么漂亮,归根到底,还是这些世家子弟,从小学习待人接物,一点一滴修成的教养——有些人的忙,你可以不帮,可以敬而远之,但不代表你可以打脸。

6

看古典小说,我有一个体会,古人的修养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分寸感,一种把道理、利益与人情三者结合得很好的素养。

现代社会,我们学会了按规则办事,却忽略了规则背后的人情冷暖;我们学会了大胆表达自我,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这也是我的新系列的主题:《红楼梦》的人情冷暖。

有人说,如果把贾雨村这种人渣推向官场,不是为害社会吗?下周,我就再分析一下另外三个帮助过贾雨村的人,从这个角度体会《红楼梦》独特的善恶观。


下:贾政篇

从“顺水人情”到“真心帮忙”,这就是一个人建立社会关系的必经之路:用一定的精力去筛选维护弱关系,再从弱关系中找到强关系,并用大部分精力去维护这些强关系。

我会用《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分析这个人际关系理论。

1

帮忙有两种,一种是顺水人情,一种是真心出力。

顺水人情就是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帮助一下别人,自己也不费力。

上篇讲了《红楼梦》里贾雨村被免官后想复出,找到了林如海。林如海和贾雨村并不是深交,也不想与他有太多瓜葛,于是作了个顺水人情,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内兄贾政——”真心出力“的人。

什么样的“顺水人情”才会找到“真心出力”的人?贾政又为什么要“真心出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2

贾政的“真心出力”,书中用的是“竭力内中协力”,贾雨村是个穷秀才,“内中协力”不仅指推荐,还有上下打点的意思。

贾政的这个忙为什么帮得这么卖力呢?妹夫的推荐是个关键,“顺水人情”除了牵线之外,还有一个基础筛选的作用,就是把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

贾政需要什么样的人?

第一,要有才华,有见识。贾政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喜欢找这样人给他撑场面。果然,贾政与贾雨村见面一聊,就很欣赏,视为“点赞党”第一人选。后来,大观园刚刚建成,要题匾额对联,这种装门面的事,他第一个就想到贾雨村。

第二、科举出身,当过官,又丢过官,经历了官场洗礼,不是那种还需要调教的生瓜蛋子。这种人既有前途,又好控制。

最重要的一点,贾家需要一个“白手套”。

贾府上上下下六百多号人,人员规模相当于一家大型公司,但收入只有几个人的薪俸和田租,资产再雄厚也会坐吃山空。所以,他们通常有一些非正道的生意,比如放高利贷、走私,再顺道强抢个民女、霸占个田产什么的,这就需要衙门里有些负责洗地的自已人。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贾雨村这个读了一辈子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就甘愿当这个“白手套”呢?

3

《红楼梦》看到三刷、四刷的时候,你就会跳出对小说角色的爱与恨,把他们当成自己身边的人,去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欲望。

贾雨村祖上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到他父亲那一代破落了,普通人家二三十年养一个只张嘴吃饭、不下地干活的读书人,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他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的欲望也是格外强烈。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贾雨村第一次当官,一心要有所作为,最后却丢了官,其中的原因,上司给的理由有两点:“恃才侮上”和“擅纂礼仪”。

所谓“恃才侮上”其实就是只知道工作,不知道如何巴结上司、如何钻营关系,所谓“擅纂礼仪”就是只知道四书五经里的圣人道理,不懂官场上的潜规则。

这些东西,世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就算像贾宝玉那样不喜欢这套的人,也能潜移默化,但贾雨村这种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不栽几个跟头,哪里会懂?

在上篇中,我们看到林如海的气度,却忘了那是仕宦人家从小的历练,我们看到贾雨村的狭隘,却忽视了贫家子弟在艰难的环境中苦苦求生时产生的心理扭曲。

平民子弟进了官场,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摆在那儿让你看,却不给你,要你上窜下跳,用你最宝贵的东西去交换。

这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做人的良知,这才是做“白手套”的不二人选。

如果说“顺水人情”讲的是缘份,那“真心出力”就是利益交换了,于是贾政很快就有了回报。

4

很多读圣贤书的贫家子弟,一旦看穿了大道理,做起坏事来,往往比世家子弟更肆无忌惮。当你的信仰变成对你无情的嘲笑,你就只有发誓要加倍做一个坏人。

贾雨村刚到应天府,就帮贾家摆平了一场人命官司,这段情节很有名,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贾政的太太王夫人有个外号“呆霸王”的姨侄薛蟠,抢别人的老婆,还打死了人,而贾雨村则想办法帮他脱了罪,立刻还了贾政一个人情。

贾雨村投靠的不仅仅是贾政,而是整个贾府。比如说,贾政的哥哥贾赦看中一个古董收藏家的扇子,人家却不肯卖给他。“这没天理的”贾雨村知道这件事后,“讹他拖欠了官银”,把这扇子充了公,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贾赦。贾赦高兴地连说:你办事,我放心。

细读此节,你会发现,贾赦根本没有请贾雨村帮忙,而是他主动献殷勤。书中说贾雨村“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说明这类事只是顺手为之,献上薄礼一份。

贾雨村“白手套”的角色完成得非常完美,进而又把关系从贾家拓展到整个四大家族,最后官位也做到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从二品,比贾政还高。

5

回头再看林如海的顺水人情,我们不妨用现代的社会学理论,再分析一下这个贾雨村人生中最关键的节点。

英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引爆点》里介绍了两个概念:弱关系和强关系,就对应了我们刚才说的“顺水人情”和“真心帮忙”。



他在书中分析了某个地区的求职渠道,发现大部分人找工作都通过熟人介绍,而从正规的招聘渠道找到工作的,不足三成。

这个比例在中国应该差不多,就算是北上广这样典型的陌生人社会,一个有四五年工作经验的人想要跳槽,最好的办法还是熟人介绍。很多HR也觉得,内部员工介绍过来的人,往往要比招聘网站上来的人靠谱的多。

《引爆点》继续对他们进行调查,发现介绍工作的关系大多属“弱关系”——56%的人只不过是“偶尔”见到求助者,28%的人与介绍人甚至只有“一两面之交”;只有16%的人与介绍人是很好的朋友,即强关系。

有社会学家总结,大部分人精力有限,只能管理150个左右的个人关系,其中保持亲密关系的仅有十个人左右。

而这10个人又至关重要,有一条著名的社交经济学理论:你的收入是你经常联系10个人的平均值(这个理论相当有效,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所以,Facebook有一项消费信贷业务,就是根据你最经常联系的好友名单决定你的贷款额度。

从“顺水人情”到“真心帮忙”,这就是一个人建立社会关系的必经之路:用一定的精力去筛选维护弱关系,再从弱关系中找到强关系,并用大部分精力去维护这些强关系。

从林如海到贾政,这正是贾雨村的社会关系网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

在你的人生中,有多少人愿给你“顺水人情”,代表你可能争取的机会有多少;而那个“真心出力”的人,则代表你能用这个机会走多远。

所以不要轻视你身边每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也许你未来的机会,只是他的举手之劳。

换句话说,不要吝啬你的每一次“顺水人情”,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本文为“《红楼梦》中的人情冷暖”系列第三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