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申请涉外专利? 据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中国专利主管机关在2015年一共收到超过了100万件的专利申请。
虽然总量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这些申请案中超过96%都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只有剩下约4%左右是向其他国家/地区申请。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约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缺乏国际申请的意识 和商标权一样,专利权同样具有“地域性”这个特点,简单来讲,就是在哪个国家/地区申请专利,获权之后才在哪个国家/地区享受保护。 很多申请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以为向中国专利主管机关申请了专利,就能在全球范围获得保护。
而同时有一点又十分尴尬——基于专利技术应具有“新颖性”这一点,若专利在中国提出申请之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最短)12个月内、外观设计专利6个月内没有提出国际申请的话,就丧失了新颖性,不能再进行国际申请了。 所以即使部分企业或个人后来了解到专利保护的“地域性”,想要再申请涉外专利,却发现早已错过了时效期。 二、费用较高 如今在国内申请专利,发明专利大约需5000——10000元不等,实用新型专利则需2500——6000不等,外观设计专利最便宜,但价格也在千元左右。 相对来说,还是不算昂贵,一般的申请人还能承受得起。 但是,国际专利申请发明专利一个国家动辄几万、十几万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拦下了一大部分申请人——尤其个人和微小企业。
三、手续繁琐 之前大侠也屡次写过国内专利申请是多么地复杂而繁琐。 但是,比起国内专利申请,国际专利申请更是过犹不及。 首先,国际专利的申请形式就很多样,既可依凭《巴黎公约》在其联盟国内进行单国直接申请,也可按照《专利合作协定》(简称PCT)这样的国际性合作条约进行申请。
其次,专利进行国际申请的时候,同样也会有答复审查意见的情况发生,甚至在有些国家依然保留了对专利提出异议的程序,这就让国际专利申请变得非常复杂。 再加上语言的问题,国际专利申请花个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 总结原因,并不是给大家不申请涉外专利找借口,真正想告诉大家的其实是—— 不进行国际申请有什么坏处呢? 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不是天然获取的,而是必须申请了才能够获得权利。 如果专利申请只向中国提出,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其实毫无价值的,因此,除非该专利只在中国市场使用,否则没有实际作用,只是记录某项技术背后的研发过程。 换句话说,如果某技术只在中国大陆地区获得了专利,在美国有人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销售等等,都不会侵犯专利权。 如果是不那么重要的技术,或者预计一直在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的技术也就算了,若是企业/个人的核心技术,我还是建议申请一下专利比较好。 但是没有钱和手续繁琐,又是很实在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费用方面 首先,政府对于国际专利申请都有一定的资助,根据申请人所在地不同而有所不同。 其次,如果是初次申请可以采用前文提到的PCT申请。 通过PCT申请涉外专利的好处有两点: 1、将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延长18个月,即总共至少30个月的时间,这样就可以“以时间换资金”,给申请人比较长的缓冲时间; 2、PCT申请会进行国际初审,下发国际检索报告,而申请人可以根据检索报告对国际申请的成功率有一个预判。 如果成功率较高,就进行下一步的进入单国申请;如果成功率不高,就可以放弃,从而减少后期的损失。而它的价格也是比较“亲民”的,一般在一万元左右。 针对手续、流程繁琐的问题,要想解决其实很简单——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就可以办得妥妥帖帖。 总得来说,如果中国专利申请依然持续缺乏多元化的申请途径,长此以往中国的知识产权授权与诉讼问题将会暴增,届时会产生很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申请人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专利进行国际申请,是解决这个困境的唯一办法。 来源:顶峰知识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