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应用技术大学在社会系统中的定位

 ccj2005 2016-12-10

一、帕森斯的AGIL行动模型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是结构功能主义的集大成者。根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他把社会行动系统分为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行为有机体系统四个子系统,并从“环境”和“资源”两个维度对社会行动系统进行划分:纵向上,按照社会行动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及互动将社会行动系统分为内部定向和外部定向两类,“外部定向的子系统行使并调节整个系统和所在环境之间必要的互动,而内部定向的子系统行使并调节系统内部行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横向上,依据社会行动系统处理资源的方式将社会行动系统分为工具性和消费性两类,“工具性子系统根据系统未来需求获取和开发资源,而消费性子系统运用这些资源来行使内部和外部系统的功能”。帕森斯认为,社会行动系统中具有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潜在模式维持四种需要和功能先决条件。“适应”(adaptation,简称A)指系统必须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换获取足够的资源,并分配给整个系统。该功能由行为有机体系统承担。由于行为有机体系统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获取资源,因此该子系统具有工具性和外部定向的特征。“目标达成”(goalattainment,简称G)指在系统目标中建立次序等级,并调动系统资源实现目标。该功能由人格系统承担。对于环境来说,该子系统是外部的,而该子系统通过利用系统资源来实现系统目标,因而又是消费性的。“整合”(integration,简称I)指使各个子系统协调一致并开展有效的合作。该功能由社会系统执行。社会系统针对的是内部环境,从运用系统资源协调系统行动来说是消费性的。“维模”(latentpatternmaintenance,简称L)即“潜在的模式维持”,指系统的过程必须按一定规范连续进行,并且能够缓和其内部的紧张状态。由文化系统执行“维模”功能。该系统由于要发展系统资源从而具有工具性,而对于系统环境来说又是内部的,所开发的符号资源能够为所有子系统利用在上述四种功能中,由“适应”和“目标达成”功能实现社会行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通过“适应”达到实现社会目标的目的;“维模”和“整合”功能用以解决行为系统内部的问题,通过“维模”达到“整合”的目的(如图1所示)。


将社会系统独立出来进一步划分,其他三个子系统就成为它的“环境”。根据AGIL模型,整个社会系统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受托与社会共同体四个子系统。帕森斯进而提出了“一般符号交换媒介”的概念,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的交换是通过不同类型的符号媒介进行的。系统的四个生存必要条件决定了“一般符号交换媒介”的类型。在社会系统内部,“适应”将货币用作和其他三个子系统进行交换的媒介;“目标达成”用权力作为自己首要的交换媒介;“整合”依靠的是影响,即说服他人的能力;“维模”将义务,尤其是人们的忠诚作为交换媒介。通过不同符号媒介之间的输入-输出交换,实现了社会系统内部特定结构之间的作用。

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的AGIL分析模型

根据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是一种社会行动,并且是社会行动相对独立的分支行动;应用技术大学是社会行动系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内部又可以分化出相互区别和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及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构建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的AGIL结构功能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仍然按照“环境”和“资源”两轴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具有相应的功能:


A市场——适应功能。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与外界不断进行能量交换。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来说,由经济系统的典型社会实体市场来执行适应功能。能量交换就是指应用技术大学一方面为社会输入了大量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也从市场获得办学经费、仪器设备等资源,并在应用技术大学内部分配这些资源。市场需求直接影响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同时也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规模、质量和规格;应用技术大学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具体表现在其培养人才的规模、质量、规格等是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G政府——目标达成功能。帕森斯认为,在社会系统中,由政治系统执行目标达成功能,其实体代表主要是政府。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体现出政府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直接决定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使命,赋予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平等的地位并提供经费支持,以保障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之实现。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为其他系统提供技术服务和合格的技术人才,也间接维护了政府的稳定和发展。

I技术共同体——整合功能。任何行动系统都由诸多要素构成,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必须通过社会共同体的整合来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展有效的合作。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来说,整合功能由技术共同体执行。“技术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默顿的“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指从事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群体通过科学交流而维系其运行的集合体由此可引申出“技术共同体”的内涵,即由高校教师、工程师、技术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交流所维系的集合体。技术共同体的成员处于技术问题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生产等领域,较为一致的价值观和知识背景是形成技术共同体的重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社会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也越来越复杂。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大学和工业、科学和技术的紧密交织,与试图分裂它们相比,我们会收获更大”资源禀赋、专有功能和制度安排是技术共同体的三个核心要素技术共同体通过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各种资源如师资、招生计划、实训基地、教学设备、科研经费等进行整合,确保了行为的组织性和规范性,使应用技术大学的各种资源达到优化;同时,技术共同体为应用技术大学开展技术研发提供了规范、技术和产品标准等制度环境。应用技术大学也为技术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为技术共同体提供了大量可供开发和生产的技术成果。

L技术文化———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在教育系统中,由文化因素来执行维模功能。“文化因素为其各子系统提供符号参考框架,使其各子系统区别于外界环境,具有自己的身份并得到认同,对系统起到稳定作用”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维模功能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指技术文化。技术文化是技术教育所特有的价值取向,包括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和技术观念三个层面结构和要素。其中,技术观念是技术文化的内核,处于最深层;技术器物是物化形式的技术文化,位于最表层;技术制度是联系技术观念和技术器物的纽带,处于中间层反观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结构功能上几乎都是为了迎合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出诸多不和谐。“专业教育、技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教育,这种文化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技术文化的传承”技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满足了人的主体性和人性本源的发展需求,引导了实践活动的结构功能模式,使应用技术大学单向的人才培养行为转变为技术共同体的共同行为,并为这些转变提供制度化的保障。技术文化不仅引导着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方向,也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维系在一起。应用技术大学自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是技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载体。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构建形成了应用技术大学特有的技术文化。根据纵横两轴,应用技术大学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与互动,导致应用技术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定位时形成四种取向:市场-适应、忠诚-目标、价值-整合、自主-维持。1.市场-适应。要求应用技术大学以市场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预期和市场变化进行定位。2.目标-忠诚。强调各级政府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控制和约束,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按照政府意志进行定位。3.价值-整合。强调技术共同体对应用技术大学定位的影响,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按照技术共同体的价值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定位。4.自主-维持。强调了文化对大学的价值约束。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根据技术知识内在属性设置学科专业,保障自身学科专业发展以及知识创新的社会价值,按照技术文化的传承来进行定位。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界、职业教育界和产业界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多是一片叫好声,但也有些学者指出当前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有很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内涵不清、办学体制封闭、办学定位不清等一系列难题。合理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明确了自身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应用技术大学才能够在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布局、服务面向等自身定位上找准方向,最终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尽管帕森斯的AGIL 模型存在着只适合静态分析且相对封闭等缺陷,但无疑为我们确定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定位时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社会系统分析方法或视角。但这仅是理想的类型划分,不同维度和两级之间相互衔接形成富有弹性的变动区间,应用技术大学可根据不同的取向选择而形成各自的定位。

 

本文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16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