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将”是个什么军衔?准将和大校到底有什么不同?[顶]

 菩提流云 2016-12-10
大校这个军衔其实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大校这种称呼并不是来自于苏联,而是来自于朝鲜,朝鲜人民军于1948年建军时即实行军衔制度,同时设立了大校军衔。朝鲜人民军规定,大校只是副师长的编制军衔。那么朝鲜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军衔呢?因为朝鲜的军官军衔有4等15级,其中少尉军衔,作为“预备役军衔”使用,仅授予军校毕业在部队实习的预备军官,一年后即晋升中尉军衔。所以说朝鲜的排长起步就是中尉,这和其他国家起步就是少尉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设立个大校后可以很好地将师长,副师长从将官和校官中分离开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和1988年两度实行的军衔制度中,均设有大校衔。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军衔称号,1955年-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规定,可以授予军长、副军长、师长和副师长等四个级别的军官。1988年的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可以授予副大军区职、正军职、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五个级别的军官。1994年修订的军衔条例规定,大校军衔只授予副军职、正师职和副师职等三个级别的军官。
  其实我国最早在设立军衔的时候曾经考虑的是“准将”军衔。1952年,总干部部在给毛主席并军委的报告中说:“实行军衔制度我们尚无经验,主要是根据苏联顾问介绍的经验及所提方案并结合中国情况进行研究.....我们曾与顾问卡苏林同志多次交谈,得其帮助很大,但有些特殊问题尚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特报请军委决定。总干部部领导与苏联顾问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中,首先是少将与上校之间要不要再设一个级别的问题。苏联顾问提出的方案是,将官军衔设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4级;校官军衔设上校、中校、少校3级。总干部部认为:“少将与上校之间似有必要增加‘准将’一级,因为我军军、师干部共分6级(注:军、师各分正、副、准3级),实行军衔虽然有些等级要作合并,但如果将军长和副师长都合并为少将一级,在这一级内存在的悬殊很大,则不够合理;如增加准将一级,即可基本上解决问题,但卡苏林未同意。”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同时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在这个条例草案中,提出我军军衔设6等21级,其中将官设大将、上将、中将、少将4级,校官设大校、上校、中校、少校4级,否定了苏联顾问的主张,在少将与上校之间设置了大校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