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综合素质评价(初中)
2016-12-10 | 阅:  转:  |  分享 
  
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一、素质的内涵《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提出了符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要求的说明:①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神经系
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禀赋。对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②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
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人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结合以上辞书对素质的诠释,我们可以把
素质理解为具有先天生理特点,在后天可以得到发展的心理社会品质。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陶西平在《教育评价辞典》中对学生素质评价的解释
如下“以学生素质为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侧重于学生的素质优化与提高,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评价。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王景英认为“综合评价就是对学生思
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性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可教育性及实际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现代教育的学生评价观。”“学
生综合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学生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并做出总的价值判断的过程。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价值判断的过程,随着其发展的不断深入,将日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三、综合素质评
价的本质综合素质评价既是一种评价观,又是一种评价方式。作为一种评价观,它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它与中
考、高考等外部评价互动、结合,共同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是个性发展评价,也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还是内
部评价。1.综合素质评价是个性发展评价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个性发展教育,那么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就是个性发展评价。包括下列内涵:第一,综
合素质评价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整体。“综合素质”不是各类素质的“组合”、“组装”,不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而是发现不同素质间
的内在联系,使之融合起来、变成个性整体。首先,要基于整体思维评价每一个学生。学生的素质可以在理论上进行分析,但却无法在实践上分解和
还原。如果基于某种普遍的外部标准,无论是参照“常模”,还是课程标准或“考试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评价学生的某种素质而不及其余,这本身
就是使学生的个性片段化并使之扭曲、摧残的过程。其次,要基于复杂性思维评价学生素质。只有将某种或某些素质与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整体联
系起来的时候,教育的意义才可能产生。这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基点。再次,要基于情境思维或认知评价学生个性。只有将综合素质评价植根
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后,要基于教育思维评价学生素质。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就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的过程。这意味着评价者既要发挥教育智慧在各种素质之间建立关系,使被肢解、破坏了的个性得到修复,又要有勇气保护学生个性,使未被肢解
的个性保持原样并获得发展。第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论是“欣赏性评价”。个性发展是“内在价值”。杜威曾说“内在价值是无价之宝(inv
aluable)。”既是“无价之宝”,那就不能比较,只能欣赏。因此,符合个性发展要求的评价是“欣赏性评价”。这自然也是符合素质教育
理念的评价。所谓“欣赏性评价”,即对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发自内心地欣赏,实实在在体验到其价值,敏锐感受到其发展潜能和需求,并提供恰
当的帮助。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即是创造情境和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彼此欣赏和体验中保护个性,在相互研讨和帮助中促进个性发展。第
三,综合素质评价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的表现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特长与个性独特性。每一个学生不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或个人经验,而且有表现自
己见解和经验的独特方式。综合素质评价恰恰为每一个学生选择自己喜好的表现方式提供了空间。正是在个性化表现及相互间欣赏、学习和研究中,
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个性特长日渐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asse
ssment)。西方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化表现,兴起了“表现性评价运动”,创造了
“表现性评价体系”。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艾斯纳(ElliotW.Eisner)也曾说过:“在评定的新方式中,学生将不仅有机会对
所学的东西构建他们自己的反应方式,他们也将有机会选择公布他们所学知识的方式。”2.综合素质评价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发
展为宗旨的综合素质评价必然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和学习过程,必然尊重教育过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而是真实性、过程性评价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引人瞩目的评价新理念大概就是“真实性评价”(authenticassessment)
。“真实性源于评价什么是最重要的,而非评价什么是最方便的。”现实中的许多评价往往出于管理和控制的方便而进行,它们脱离了学生真实的
生活和个性发展需要,不仅是人为的、虚假的,而且是扭曲学生个性的、反教育的。评价需要走向真实——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真实的学科知
识和个性发展的真实需要。真实性评价既是广阔的——从学科拓展到生活、从学校开放到社会,又是深刻的——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探究与创造。
过程性评价是真实性评价的题中应有之义。“综合素质评价即真实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下列内涵:第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及任务设计不仅
体现学生的校内生活,还要体现校外生活,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综合素质评价之“综合”的内涵还包括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整合。这意味着学校中一
切知识的学习要植根于生活问题情境并据此设计评价任务、做出评价,使知识学习变成解决生活问题、承担生活责任的过程。与此同时,把学生参与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从事反思性实践的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关爱社会的情感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第二,综合
素质评价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或任务所获得的结论,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策略。第三,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应包含一个
问题有一个以上的正确解决方法或答案这样的内容。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追求“理智的真实性”和“实践的适切性”。因此,无论是评价
学生的学科学习,还是评价其生活实践学习,它都应设计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评价任务,以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第四,综合素质评
价的基本方法和形式是档案袋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最可宝贵的品质:将评价植根于生活情境和学习过程之中,使评价本身富有教育性并成为教育过程
。3.综合素质评价是内部评价素质教育是追寻教育内在价值的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是内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即内部评价”的内涵至少包括如下三
个方面:第一,教师和学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以中考、高考为核心的各类外部评价的准备者、复制者和依附者,而是评价主体。学
生不再只是各类外部评价的客体,不再被动等待别人给自己“下结论”,而开始学会基于证据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个性特长与不足、未来的职业生涯
等做出判断与选择。第二,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合作建构教育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所体现的是“交往评价观”。在这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
之间不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交互主体性的对话关系。评价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交往、对话、协商而合作建构意义的过程。第三,综合素质评价
与外部评价的互动、结合,构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四、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要遵循其规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第一,初中生发展特点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不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是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初中学生情感不稳
定、波动明显,不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感,易做出过激行为。在意志方面,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发展,
但仍容易受到暗示,意志行动的独立性不够。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自己内心世界、品质发生兴趣,从政治、思想、人格进行分析,自觉评
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成人感开始发展,希望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要求被理解与信任,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逐渐
确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能力逐步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愿望越迫切。第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1.道德
品质与公民素养:热爱祖国,思想道德,法纪意识,环境保护。2.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沟通分享。3.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4.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身心健康,运动素养。5.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审美表现。6.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刘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9:3--4.[2]李雁冰.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3
献花(0)
+1
(本文系一剪梅87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