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 就蹲下来吧!再大的火也能消

 我帐号 2016-12-10




蹲下来

1228字,建议阅读时长3分钟


1


昨天和朋友带着孩子一起逛商场,在乘坐直梯的时候,朋友4岁的儿子突然闹了起来,非要妈妈抱。


朋友穿着一双恨天高,又逛了那么长时间,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本来就已经快筋疲力尽了,哪还有力气去抱五十多斤的孩子。


朋友觉得孩子在无理取闹,又是在公共场合,电梯里全是人,只是严厉教训儿子安静下来。看到朋友这样,我二话不说就把她儿子抱了起来。


出电梯后,朋友一个劲儿地责怪我,说我写了那么多育儿文章,懂得那么多育儿道理,怎么就这么轻易屈服孩子的无理取闹?


我告诉她,我不是屈服,孩子也不是在无理取闹,孩子是在不安。如果你当时肯蹲下来抱他,就会发现,在孩子的视野里,只有密密麻麻的大人的腿,没有其他,只有腿。


曾经,我也以为睿睿是在跟我无理取闹。但当我蹲下来的时候我便理解了他,我们大人所以为的“无理取闹”其实是孩子的不安,他的不安来源于密闭环境中他的高度所能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腿。从那以后,每次坐直梯,只要睿睿感到不适,我都会抱着他。



2


有一位画漫画的朋友举办漫画展,邀请我去参观。在欣赏漫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妈妈和一个大约六七岁的男孩。妈妈一边欣赏着,一边耐心地给孩子讲解。


可小男孩的注意力明显不在漫画上,一会儿对展馆中陈列的各色工艺品感兴趣,一会儿又和刚刚认识的小伙伴嬉笑。


妈妈不高兴了,用威胁又命令的口气说道:“你这么不专心,妈妈再也不带你来了!快点,认真看漫画!”


小男孩子终于仰起了头看漫画,可实在是辛苦,没过一会,便嘟囔着“我不要看了!我要出去玩!”


是这个小男孩不喜欢漫画吗?


当然不是。只要这位妈妈蹲下来,设身处地仰着头着漫画,就能感受到孩子的看画的艰难和辛苦。在孩子的眼里,只能看到缤纷绚烂的颜色,却根本看不到画中的人物和全貌,自然也就不想看了。




3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常常陷入“惹你生气——冲他发火”的死循环。


然而,孩子惹我们生气的背后原因有很多种,也许是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待,也许是触碰到了我们的底线和雷区,也许纯属个人情绪,只是我们想要找个发泄的突破口。


每次“居高临下”地指责完孩子后,看着孩子清澈眼神和内疚、歉意甚至是害怕的表情,我们又往往陷入自责,后悔自己不该那么冲动,后悔自己不该那么火冒三丈。


在我们对孩子发火前,是不是可以尝试着“蹲下来”,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感受这个世界?


弯下腰蹲下来,虽然只是一个姿势的改变,却会让我们发现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们的不一样,会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真的没有那么多可生的气,会足以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武断地下结论,这样才能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养育孩子,最关键的是“懂”这个字,即换位思考或同理心。大人们总会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的哭闹、不听话都是无理取闹。其实“弯下腰蹲下来”,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和孩子对视,用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我们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与孩子的沟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