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前氮后移技术

 梦想起航到了 2016-12-10


返青肥分蘖的多少对单位面积有效穗并不起决定作用,水稻前期太注重大量氮肥施入很容易造群体过大,后期脱肥无法将分蘖转化成有效穗数,而且易早衰,互相争肥争水,病虫害严重,严重降低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产量品质难以有保证,农民对水稻施肥这块有明显的误区,所以简单谈谈前氮后移(穗肥)为水稻高产提供依据,主要谈两点:


首先

前氮后移(穗肥)它是依据水稻正常生理机能而实施的一种有效施肥方法,最大限制库源比例平衡,充分发挥水稻的增产潜力,能够将分蘖转化成有效穗数最大限度提高光合效率,而传统施肥方法人为强迫促分蘖,违反水稻的生长规律,破坏了自笛的生理机能,抗逆性减弱,免疫力下降,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可以说传统施肥方法是一种衰型稻的培育机制,无法适应小的高产优质的需要,而前氮后移穗肥至少提高产量的10%,提高水稻品质,也可以说前氮后移抗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另外

传统施肥方法是前重后轻,而前氮后移则是前轻后重则一种先进平衡施肥理念,传统施肥方法把所有方法都用在促进前生育与分蘖上,即重施底肥与孽肥上,为了达到更多群体,而后期产量无法把握,只得听天由命,也就是前氮后移方法更注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吸收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