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碱地水稻种植的技术措施

 梦想起航到了 2016-12-10


一、水稻育苗
  在水稻育苗期间由于盐碱地区土壤PH值很高,不能满足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需要把PH值降下来,防止水稻苗期生病,育出健壮秧苗,保证大田生产需要。

  1、育苗地的建设
  苗床要选择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苗床之间再挖出30~50厘米的排水沟,床面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并用客土及农家肥混拌施于苗床地表培肥地力。
  通过挖沟筑高台,可以降低苗床水位,防止床面出现返碱现象,通过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又起到中和土壤酸碱度,降低PH值的作用。
  2、选择良种
  盐碱地区种稻要选择耐盐、耐碱性较强、有较好抗病性的的品种,且生育期不能过长。
  3、物资准备
  (1)工业浓硫酸。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水田需要准备工业浓硫酸50公斤,主要用于床土调酸使用。
  (2)腐熟的有机肥。一般每规格在60米×6.4米的苗床需要腐熟农家肥3~4立方米。
  (3)每苗床360平需生物菌肥20-40公斤拌苗床土施用。
  4、配制床土
  (1)配制酸化土小样。将过筛的床土与农家肥按3:1的比例进行混拌后堆成梯形长条堆。取一定数量的床土围成一个圆型坑,将硫酸(每苗床大约使用100公斤)倒入其中,硫酸与土壤接触后,会变成黑色糊状,并产生大量水蒸气,一定要进行搅拌,等到床土变成黑色块状时,将其堆起,酸化土小样即制作完成,用塑料布将其盖严待用。注意: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前一定要穿好防护用具,包括口罩、橡胶手套及护目镜等,调酸过程中不要让硫酸溅到衣物及皮肤上,如有硫酸溅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2)研磨化肥。将硫酸铵、二铵、硫酸钾按每栋大棚30、30、15公斤的使用量用粉碎机粉成粉状待用。
  (3)配制床土。酸化土小样闷1~2天以后将其和粉碎好的化肥一同扬于床土堆上,混拌均匀并过筛,堆好盖严备用。
  二、本田管理
  1、农田水利建设
  水田建设要有完善的灌排水系统,要做到灌、排自如才能种好水稻并获得高产。在保证充足灌溉条件的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充分满足泡田洗碱需要,是水稻高产的必要条件。
  2、放水泡田
  开发盐碱地种稻,要提早泡田,因土壤盐分溶解于水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时间长溶解盐分也多。苏打盐碱渍型水稻土需大水泡田3~4次,每次泡田3~4天,放水前人工搅动泡田水,使其充分溶盐成浑水后放出。碳酸盐型水稻土泡田2~3次,每次泡田2~3天。
  3、盐碱地施肥
  水田施肥应以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为主,适当控制化肥施用量。盐碱地氮的挥发损失比中性土壤大,深层施肥效果明显好于浅表施肥。选用颗粒较大的肥料可以减少与土壤接触表面积,改多次表施为80%作基肥或全层施肥,20%作为穗肥表施。
  盐碱地施用化肥量不宜过多,可选用偏酸性肥料施用,如过磷酸钙、硫酸铵等;含盐量较高的稻田可施用中性肥料,以免加重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盐碱地施用化肥应分次施用,少量多次。
  增施磷肥,适当补锌。磷与土壤酸碱性有密切关系,在PH值6~7.5的范围内速效态磷较多;PH值大于7.5或小于5.5时速效态磷量明显降低。盐碱地种稻淹灌30~50天,土壤PH值由8降低到7.1~7.3,因而有效态磷量增加,但仍低于非盐碱地土壤淹灌后磷的含量,因此,要增加磷的施用量。盐碱稻区缺锌现象较普遍,容易产生稻缩苗,可采用底肥施用或在插秧时蘸根的方法适当补锌,并在水稻生长期间叶面喷施锌肥。
  4、水分管理
  盐碱地种稻,在插秧到完熟期内,水田不能断水,更不能重晒水田,否则易出现返碱现象,使水稻出现生理性病害,降低产量。
  5、培肥地力
  水稻收获后,在秸秆还田的同时,每亩需施入3~5立方米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低产田变成高产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