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后遗症(吴南京医案)

 太平时光 2016-12-10

吴南京医案:中风后遗症

第一案病人

吴某,男,丽水云和人。素来脾气急燥,患高血压12年,2006年2月份脑出血,经医院抢救,出血控制,但留下半身不遂,经中西医治疗几个月无寸功。因其女跟我师弟习武,2006年5月1号,师弟武管开业,我去云和,故而求治于我。见患者躺于床上不能转身,体胖,舌胖嫩多津,两边瘀紫,苔厚腻,脉弦数濡,两尺重取全无,问得大便秘结,患肢疼痛。

拟:通腑逐痰

枳壳15g厚朴15g生大黄(后下)15g怀牛膝30g枸杞子30g肉桂5g全瓜蒌30g竹茹20g石菖蒲15g

2剂。另加鲜竹沥,每次20ml。每天三次。

二诊,患者大便得通,患肢稍可活动。舌脉如前。原方再进三剂。

三诊,患者可起床,舌苔稍退,脉弦数濡。

党参30g生白术30g苍术20g茯苓30g半夏20g制南星20g石菖蒲15g全瓜蒌30g怀牛膝30g肉桂5g枸杞子30g生大黄30g蜈蚣2条

10剂。

四诊,舌苔大退,脉弦数濡。患者在人手扶下可行走几步,但患肢疼痛稍减。

拟:补气活血,化痰通络。

生黄芪150g当归30g鸡血藤50g制南星20g怀牛膝30g巴戟天30g枸杞子30g生白芍20g苍术20g茯苓30g赤芍15g石菖蒲15g蜈蚣2条

10剂。

五诊,患肢力量增加,疼痛已不明显。上方加减治疗。

期间鲜竹沥用了两个月,其它药物还用了杏仁、桃仁、水蛭、地龙、白僵蚕等。经治疗九个月,患者支一拐杖自行走路,生活可以自理。但舌边上还有瘀斑没化尽。

2008年2月,因和妻子吵架吃敌鼠强出血,经医院抢救,舌头瘀斑使化尽,患肢功能也明显增强。

 第二案病人

赵某,男,76岁,东阳魏山人。2009年5月份九德堂诊,患者儿子和他的一个亲戚抬来。儿子代述,2008年5月份脑出血在东阳某医院急救,后遗半身不遂,患肢重痛难受,不能言语,在东阳某中医处中医治疗,无效。2008年到杭州某名中医处医治三个月也没有明显效果,后经人介绍来金华问诊于我。刻下:见患者患肢大脚指红肿热痛,问知是得高血尿酸痛风,血常规中血糖也偏高。大便稀溏,舌红多津,苔黄厚腻,舌边瘀青,脉弦濡。

拟:清热利湿,化痰解郁。

生米仁300g土茯苓100g忍冬藤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络石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  20剂

二诊,患者疼痛大减,扶着可以下地,脚指肿痛已退。舌红多津,苔薄腻,脉弦濡,稍按无力。

生米仁3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生黄芪50g蜈蚣2条   20剂。

三诊,患肢活动能力大增,只是没力气。舌红多津,苔薄,脉弦濡,重按无力。

生黄芪15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虎杖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条   20剂。

四诊,患肢力量大增,自己支一拐杖能行走,但不耐劳。舌红多津,舌边整片瘀青已成为瘀点,脉弦濡,重按无力。

生黄芪200g生米仁100g土茯苓50g丹参30g鸡血藤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石菖蒲15g苍术30g厚朴15g香附15g制南星20g桂枝15g蜈蚣2条   20剂。

2009年7月中旬再次来金华,支一拐杖行走已较方便,再以补阳还五思路加味进行治疗。

按:本病 自《黄帝内经》对中风已有不少记载,当时在认识上以症状为主,治疗则重针灸。至汉代《金匮要略》始定名为中风。但是从秦汉直至隋唐,始终认为本病病因以“虚中外风”为主,治疗多用驱风、扶正的方药,一直没有多大的突破。宋、金、元时期,对中风病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非风学说兴起,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火气痰虚有关,非独外风所致。至明代,内风为主的病因说得到肯定,从而推动了治疗的改革,出现顺气化痰、健脾益气、养血活血、补肾滋阴等新的治法和相应的方剂,并开创闭脱救治。至清代以后对本病的病机有更深入的研究并趋于完善。从本病的发病及症状上来说,中风病机则可归纳为痰、风、火、瘀、虚病情复杂而多变,治疗也很是棘手。

第一案病人,症见热痰互结,腑气不通,是最主要的症状,急则治标,治疗得以通腑逐痰为主,使热痰得除,则气机通畅。然病人总来说还是身体大虚,所以治疗上随着热痰的逐排,而适当的加扶正药,扶正,主要是脾肾两脏,脾肾旺才可以从根本上把痰湿得以消除,量后以补阳还五之意,大补气血以收功。

第二案病人,还有痛风的存在,这在治疗时也不得不考虑进去,观痛风的病机也是湿痹,除湿也是治疗的关键,生用生米仁和土茯苓以逐湿,使尿酸得以及时的排除,加上五藤以通络使经络得通患肢功能得以改善。最后还是以扶正补虚来调理。

对中风后遗症本人治疗过十几例,纵观病机总是离不开痰、风、火、瘀、虚这几样,只是病人病情的变化有侧重,身体虚是根本,病情上往往痰、风、火、瘀互结,但治疗祛病时,痰是重点,本人认为治疗本病,必要化痰,痰不去则瘀血不能化,痰瘀互结则风火有所依附,痰去则风火也随去大半,瘀血也就易化。

至于说到化瘀,本人认为对于三棱、莪术等破血药得少用,因为瘀血内存,不能在短时间内化除,得有一个过程,病人身体大虚,如果过用猛药,往往欲速则不达,还会有很多的副作用出来,加重了病情。观张仲景的几个活血化瘀方,多选用一些活血、理血等药性平稳的药来用,并且用时也大多参用了扶正药品,对于大黄庶虫丸,虽说用了几味动物药,药性虽说较猛,也制成了丸剂以缓攻,不是猛攻。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方,则更有特色,气血并调,并且对于补气活血很多特色,本人善于运用生黄芪,很多也是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得来,对于很多慢性病,一方面是很身体很虚,一方面是有气血不通畅,以王清任的这一思路实可大开生面。对于中风这病,王氏也大篇幅的论述,并创补阳还五汤,对于中见后遗症来期,特别是在于功能的恢复期来说,运用本方的思路加减治疗,实有很好的效果。本人治疗伤科后期功能不好的,一些体内有硬块的疾病(比如子宫肌瘤等),一些慢性炎症,都以这一思路来治疗,效果确切。但对生黄芪一药的动用,要用到100克以上,量少则不得力。 但超大剂量运用生黄芪,用不得法也会出现副作用,特别是对于阳虚的老年人,用多了会使下焦之阳上升,脾胃不好的人会虚不受补出现肚子胀,我学生4年前在在温州也以我的思路治疗过一个宫颈糜烂的病人,出现腹胀痛欲死的情况,运用时还是得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