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网、国网、国网,重要的事情只说一遍!

 源源不断 2016-12-10

网络整合难,宽带不好做


2016年5月5日,被赋予三网融合竞争主体、代表全国各地有线电视公司参加与电信运营商谈判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终于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国内互联网数据传送服务、通信基础设施服务等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作为市场后来者的广电成为第四大运营商,有了新的渠道加持,但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市场之困:没有上万亿的资金整合不成全国一张网

散落在全国各地数百个有线电视公司的2.5亿户有线电视,貌似终于可以以国网为帽子,大张旗鼓、光明正大地合法做宽带业务了,尽管之前工信部也批复过十几个有线电视公司的ISP申请,但这些公司从没有在当地信息通信管理局办下许可证来。

尽管没有相关许可证,尽管电信和联通宁肯低价卖给外企、民企宽带出口,也不卖给各地有线,但各地有线还是想方设法地从二道贩子或代理商那里拿到了宽带出口,十几年的时间,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也累计发展了2010万宽带用户,这个数字2014年是1100万,2013年是700万。

 

由于存储各种信息资源的服务器基本都在电信和联通的骨干网机房里,其他运营商或服务商的宽带用户想要访问这些内容,必须向电信和联通购买出口,用户越多,所需出口就越大,电信和联通等于坐地收钱。


而且电信和联通也自己发展宽带,一个有1.2亿户,一个有7300万户,他们自己发展宽带是不受出口限制的。移动虽然发展了6000万宽带用户,但移动大量建设IDC机房资源和扩容骨干网,加之移动用户最多,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也大多部署在移动机房,也对冲了电信和联通的流量。

可广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广电宽带目前只有2000万用户,不及三大运营商的零头,拿到牌照的国网公司,其出资人是财政部,广电总局也是代管,各地有线电视公司的股东则多为各地广电局、广播电视台控股,省网与国网并无隶属或股权关系。

 

虽然国网试图整合各省网,除非采取行政命令划拨的方式,将各地广电局、广播电视台所持的当地有线电视公司的股份划拨给国网持有,就像广电总局先后将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划拨给国网那样,否则以市场的方式,以现金购买各地有线电视公司资产的话,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现在三十多个省网中,有十来个已经上市,还有十来个准备上市,每个上市公司都是几百亿的市值,没有上万亿的资金整合不成全国一张网。

 

三网融合的业务范畴包括电视业务、宽带业务和电话业务,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不是只有电视可以苟且,还有宽带和语音。虽然国网除了旗下中国有线的海南分公司那一百多万用户,但只有国网才能代表各地有线去跟电信运营商谈结算、谈互联互通,不能上百家各地有线各自都跟三大电信运营商谈一遍。

不过利好的消息是,中信国安正在和国网谈判,中信国安准备把自己持有的十几个省网、市网的股份置换成国网的股份,从而使国网成为这十几个省网、市场的参股股东,中信国安就像当年参股中国联通一样,成了国网的股东。

 

除了在用户的获取上釜底抽薪,国网也在全媒体发展策略上频频出手,接连拿下中国有线、中广传播后,坊间又流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国广传媒发展有限公司与金正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设立的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其国有股份也由国广传媒发展有限公司转给国网持有。

产品之路:不做宽带,等死;做宽带,找死

2016年伊始,各地有线电视公司开始纷纷搞“看电视、送宽带”,其实笔者四年前就开始撰文呼吁广电搞宽带,并预言到2015年底,有线电视用户达到历史高峰,开始下降,可惜应者寥寥,只有重庆、新疆等地大力发展宽带业务。

结果,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一出来,都傻了眼。三大电信运营商坐拥2.5亿宽带用户,其中中国电信1.2亿、中国联通7000万、中国移动6000万,再加上各地有线电视公司累计的2000万,鹏博士的1000万,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民营驻地网宽带服务商,宽带总数已逼近3亿户。

 

而各地有线累计才2.5亿户,用户缴费率只有80%,也就是实际用户才2亿户,远远落后于宽带用户,而3亿宽带用户中,有线宽带仅2000万户,不抵三大运营商的零头,而这个数字,2013年底仅为700万户,2014年底仅为1100万户。

 

2.5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数字有线电视用户为2亿户,还有5000万户是模拟有线电视用户。在2亿数字有线电视用户中,高清互动有线电视用户为3000万户,还有1.7亿户数字有线电视用户是标清单向用户。共计2.2亿的模拟和标清单向用户,正在面临电信运营商IPTV和互联网公司OTT的双重夹击,用户在进一步流失,续费率逐年下降。

在有线电视业务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宽带业务被提上重要发展日程。由于宽带早已超越有线电视成为家庭第一大娱乐服务方式,宽带也成为刚需,除了PC要上网,PAD、PHONE、SETBOX、SMARTTV也成为宽带智能终端,通过接入互联网来获取内容和服务。为了打价格战,有线电视公司开始杀入宽带红海,以期用免费赠送的方式大量圈地低端宽带用户,因为高端宽带需求用户都在电信运营商手里。那些对宽带价格敏感,但对宽带出口不敏感的大量低端用户,将会选择各地有线电视公司免费送的宽带。

 

有线电视公司不发挥网络入户优势做宽带,就是等死,但做宽带就是找死,毕竟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都在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IDC里,有线电视网络要能与电信网互联互通、且免结算,才有机会发展宽带用户,现在租用“二道贩子”或代理商手里的带宽出口,是无法直接与电信运营商竞争宽带用户的。


捆绑内容,一网打尽,摆脱电信束缚



宽带分销死路一条

虽然网上不少大V、大腕、大咖不看好国网、唱衰广电,那多是以电信运营商的习惯思维,以常规竞争的方式,来看待广电宽带的出路。如果像其他运营商那样,先去购买电信和联通的出口,再像他们10M、30M、100M那样地卖宽带,推销广电宽带,是绝对没有机会的,批发商自己也做零售,你再代理、再去销售,肯定是死路一条。

 

能做到不一样的是要加工,你不只是代理,是进货原材料,加工成新产品,再去销售,贴上自己的品牌,意义就不同了。

 

其次是学会田忌赛马,分成几个产品,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不打阵地战与消耗战。那些对带宽品质要求高、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用户,肯定不是广电宽带盘里的菜,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高带宽,如果仅仅是看看新闻、发发邮件、挂挂QQ聊聊天、炒个股、吐个槽,有个2M、5M就够了,如果想买个盒子看视频、弄个主机打游戏,那就得至少10M以上了,20M是标配,100M就是发烧了。

 

打造自家网的内容生态

这里的10M、20M、100M指的纯路由,内容信息资源都在电信运营商的IDC机房里,用户不断升级带宽的需求动力是看视频,那些视频网站、IPTV集成播控服务商、OTT集成播控服务商、手机APP服务商都是把自己的视频内容放在电信、联通和移动的机房里,以方便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用户访问。但如果视频网站、IPTV集成播控服务商、OTT集成播控服务商、手机APP服务商都是把自己的视频内容放在国网或各地有线电视公司的机房里呢,这些有线电视公司的宽带用户不用去外网,不用消耗出口资源,就可以在内网看到自己想看的视频的话,是不是就摆脱了电信的带宽瓶颈限制?

当然各家视频网站、IPTV集成播控服务商、OTT集成播控服务商、手机APP服务商不可能都去几百家有线电视公司IDC里各放一堆服务器,也放不起,那国网就可以代表全国几百家有线电视公司来建设和运营广电IDC,各地有线通过国家广电干线网与国网IDC互联互通,几十G、几百G都不是问题,毕竟都是在内网。

 

最好的办法是国家再出一个文,以安全播出的名义,要求各家电信运营商把视频内容统统搬到国网的IDC里,就像百视通的IPTV用户割接给央视IPTV一样,最次,也是要求新增视频服务运营商必须把服务器托管在国网IDC,当然这不是国网、广电总局能做到的,需要更高层面的部门或领导出面。

 

其实,这些视频网站、IPTV集成播控服务商、OTT集成播控服务商、手机APP服务商也不是都在移动、电信和联通机房里有服务器,有的只放一家,有的放两家,如今多一个国网,更是负担,更何况国网能连通的宽带用户总数也不过两千多万,貌似又陷入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技术上学“快播”

可行的办法是学“快播”,经历过那场“世纪大审判”及随后的大讨论、大论战,每一个年轻点的成年人都知道了“快播”这家公司,明白了“快播”的意义和用途。快播会给用户上传的每一个视频都发一个编码,相当于“身份证”,这个“身份证”方便用户在微信、微博、QQ、论坛、社区等快速传播和分享,其他用户拿到“身份证”,就可以在快播上下载该端视频,快播则根据每段视频的下载频次,建立缓存并分布到CDN上,也就是越热的视频,下载速度越快,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用户,所以倍受追捧和欢迎。

国网IDC及广电CDN体系也要建立缓存机制。用户访问过的内容,要缓存在内网,再响应各地用户的访问,在CDN上推送过去,不再需要每个用户都去外网访问同一内容,减少对带宽出口的需求和依赖。而且各地有线电视公司网内的有线电视广播是内容最多的平台,几乎所有的央视频道、各省卫视频道和本地电视频道以及付费频道都有,做好这些频道的时移、回看和点播,就是最大的内容抓取,IPTV、OTT和手机APP里面点播最多的也是这些电视台播过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既然节目都在自己网内了,接下来要做好的就是内容的优化与组织、排列和推荐,做好EPG和客户端,覆盖用户家里的PC、PAD、PHONE、SET BOX和SMART TV。

 

一网打尽,摆脱电信运营商束缚

电视内容靠时移,互联网内容靠缓存,用户提高宽带要看的视频就在广电宽带内网里面了,这时用户还需要花高价去安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吗?何况宽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今年用联通,明年还用联通,也许明年就用广电了,只要广电宽带价廉物美,用户还是可以随时更换宽带服务商的。

在市场成熟的美国,运营商之间拼的也不只是带宽,而是内容。在我的宽带能看到什么,而在你的宽带上看不到,是运营商的竞争核心,而非简单的10M、50M、100M互拼价格。

 

初级阶段的宽带竞争,拼的是出口和价格,但成熟阶段,特别是全国4.5亿户家庭已有3亿安装了宽带的时候,宽带接近饱和、增速放缓的时候,各家服务商抢的不是新增用户,而是互抢老用户的时候,价格是一方面,内容则是最后的砝码,而做内容,曾经是各地有线的强项,现在圈地最多。


找到坐着数钱的办法


内容之门:找到坐着数钱的办法

如果只送宽带,没有后续服务和内容跟进,那真的就是纯粹去送死。即使大量圈进低端用户,用户也会因为低劣的带宽质量而转回电信运营商宽带,除了徒增成本,一无所获。所以有线电视公司送的一定不能只是宽带,宽带只是手段和工具,有线电视公司送的是内容和服务,这活儿有线电视公司在行,只是以前通过有线电视广播业务提供,现在要通过宽带继续提供。

 

有线电视公司做宽带一定不能只是强调自己出口有多大、带宽有多高,而是要强调自己有多少节目和内容、有多少应用和服务,这也是用户使用宽带的目的,而这些内容往往都在有线电视公司提供的电视节目直播传输服务里,只需要增加缓存、改变节目存储和排列方式,以时移、回看和点播的形式,就能轻松实现电信运营商需要支付给播控平台费用才获取内容的方式。

如果再能引进互联网公司OTT和手机APP里的内容,通过自己的宽带网络推送给用户家里的智能终端,这个用户就不会离网,即使他不是你的有线电视业务订户,他也是你的宽带业务用户。用户要的不是带宽大小,而是宽带能带来哪些内容和服务。

 

因此,有线电视公司送的宽带里面,一定要捆着终端和内容,这个终端一定要第三方的,不要自己搞DVB+OTT,否则OTT的内容部分无法免责,最终会把自己拖向政治深渊。有线电视公司只提供宽带,捆绑的盒子是第三方提供的,第三方有集成播控牌照许可,有线电视公司可以把特色内容通过集成播控平台再通过第三方的盒子,提供给自己的宽带用户,不要一切都自己做。

 

通过看电视、免费得宽带的方式,可以把现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尽可能地转化为宽带用户,再通过捆绑的有牌照许可的盒子,提供内容给用户,如果已经建立起用户认证CA和计费收费体系,那就坐等着数钱了。

用户是有支付能力的,用户也愿意为喜欢的内容付费,就看你支付的手段简不简单、便不便捷。商业模式不是问题,问题是用户规模。

规模之槛:国网、省网、市网、终端、内容间的博弈构想

单凭一个市网、省网是无法支撑内容和版权成本的,这里国网的作用就出现了。国网本来是担负整合全国各地有线网、形成一国一网的历史使命的,以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的运营主体参与三网融合的竞争,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谈网间互联、流量结算。然而文化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尚未成立,中宣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还是挂在财政部下面,国网也是财政部代文资委出资、又委托广电总局代管的大型文化央企,名不正言不顺,整合各地省网的难度颇大。此前的一省一网就经历了十几年的斗争,才有三分之一完成了有效整合,三分之一是名义统一,三分之一还是各自为政。全国统一,难上加难。

除非有一个强势人物,否则以现在的状态,国网难以为继,但国网并没有停步,而是积极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申请各类牌照,虽然仍然没有语音业务和移动业务牌照,没有码号资源,也没有交换局,但国网拿到了一些增值电信业务牌照和国内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基础电信业务牌照。国网正在试图使自己具有合法开展宽带业务的身份。然而,国网除了总局划拨自己管理的中国有线海南分公司的那一百多万用户,国网尚无更多直接用户,虽然国网正在和中信国安谈股权置换,从而使自己成为十几个省网、市网的参股股东,间接拥有数千万用户,但国网没有控股权和决策权。

 

国网拿到的牌照只能在自己的控股公司里使用,非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不能直接使用,所以这些牌照对各地省网、市网基本无用。各地省网、市网在没有牌照的时候,照样做宽带业务,牌照不是瓶颈,带宽出口和内容才是。

 

没有国网,各地省网、市网也通过各种关系拿到了连通电信运营商IDC机房的通路。除非国网能拿到骨干网运营商身份且与电信、联通互免结算,否则国网的带宽成本不会比那些二道贩子或代理商更具优势。

国网能干的事就是收一个集成播控牌照运营商,再捆上终端、内容与各省网、市网合作,提供基于宽带的OTT服务。国网是总平台,各省是分平台,面向最终用户的内容收费层层结算,省网、市网留50%,国网抽取10%,内容等CP、SP得40%。

 

有线电视业务的基本盘不变,宽带业务形成新的梦网模式,国网虽不能直接兼并各省网、市网,但能作为像卓望控股那样的MASTER SP,以各地有线为依托,为全国广电宽带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和特色服务。

如果国网能再把新媒体播控体系全部纳入麾下,电信运营商宽带以及民营驻地网宽带服务商所需的视频内容都要取之于国网IDC,就六王毕、四海一了。


文章来源:公号《媒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