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智慧系列(6):穷人也配拥有幸福?错觉而已,富人方有真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当下状态的满足。所以,一个人对现状极为不满足的人,是不会感受到幸福的。但如果一个人对当下现状非常满足,必然很难产生进取,而不进则退,昨天的幸福到了今天就失效。那么,如何能让幸福长久呢? 笔者以为,真的幸福都必然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自己吃不饱穿不暖,心中断不会升起幸福的回味。要想幸福长久,就必须先扎好根基!从心理上说,有钱人未必比穷人更幸福更知足,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比穷人强大不知多少倍。我们探究幸福,要充分考虑其稳健程度。来的容易的幸福,去的也容易,是因为它根基不稳,容易瓦解。所以,穷人的幸福多半是错觉。 穷人思维者易于满足,自然能常常得到“幸福”的感觉,且深以为自己是幸福的。只不过这幸福来得容易,去的更容易。有人为工资涨了200块而庆幸不已,这固然是幸福,但这幸福很容易被一张罚单折损掉;但如果这人的工资是涨了1万块,或投资挣了10万块,那么这种幸福是开十张罚单也无法折损的。再比如,某人费了10年时间攒了100万,自以为要过上幸福生活了,但可怕的是得了一场大病,把钱全捐给了医院,所有的幸福被一扫而空。而如果此人深知“三大自由”的重要性,知道真正的幸福是建立在“身体自由、精神自由、财务自由”基础之上的,那么他工作的时候注意锻炼和保养,买份疾病保险,做到万事有备,又岂会被一场疾病打回原点,剥夺了努力挣来的幸福?可见,要想真幸福,还得修炼根基。 ps:即便距离鲁迅先生所谓旧世界已经很遥远了,但阿Q们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只不过这些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内容稍微变换了些,从当初的“儿子打老子”变成了“往上数三辈,谁他妈不是穷人”。仿佛是,富人的爹爹的爹爹必定是穷人,而我是穷人,我便和富人的祖父一样,甚至可以等同了,于是乎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你富又怎么了?还不是穷人的孙子! 有这种思想的穷人思维者,生活上最容易得到满足,心理上也容易产生幸福的感觉——严格说来是错觉。他们常拿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宽慰自己,自以为生活在社会的中间,却不曾想过自己一天的收入未必赶上上海闹市街头一乞丐半天的“酬劳”。看到富人开豪车住洋房,也常借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去揣测富人生活的混乱和尔虞我诈,想来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其何曾想到,所谓的“平淡”,都是有能力不平淡者甘心沉默的选择;所谓的“低调”,都是有能力高调而不愿高调的选择——而穷人的“平淡”,本质上不过是平庸(甚或是无能)无法过上精彩的生活,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