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美大街那些濒临消失的老行当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12-10

博美大街那些濒临消失的老行当

原创 2016-11-23 东东 博美人社区

若讲起上世纪末博美最繁华昌盛的中心区域,莫过博美镇区博美大街。位于天后宫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一条陪伴着几代人的“大街”,在人们的心中有着许多难以泯灭的美好记忆。


“大街”并不大,甚至如今因为两旁的民居建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阔,看起来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巷。但在那年代里,博美大街却是包罗万象。各行各业在此百花齐放,为博美人当年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年在博美大街百家争鸣,如今早已濒临消失的行当吧!


补锅头


一直沿着古老绵长的博美大街直进,迎面而来的就是“妈宫”对面的戏台。90年代时,戏台的后面除了几间破旧斑驳的房屋,还时常能听到“补鼎补锅头”的敲击声。金属碰撞的清脆响亮与天后宫传来的诵经念佛声互相穿插,竟让人毫无违和感。只是如今,我们再也听不到这种铿锵有力的“叮叮咚咚”了!


听老一辈的说,这位在戏台后面长年累月替千家万户博美人“补锅头”、“补鼎影”的人,江湖人称“补鼎耕”。他就那样风雨无阻地蜷缩在戏台后的一隅,一边敲打着锅头,一边吆喝着“补锅头鼎影咯”…….


这一声声亲切熟悉的吆喝,仿佛将时光倒回到那个我们只有几岁时的年代。那时候大家都穷得可谓家徒四壁,谁家能拥有“锅头鼎影”,都会视若珍宝。谁家的“锅头”坏了,谁家的“鼎影”穿了,都会拿来这里。“补鼎耕”三下五除二将小洞清洗后,手上托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 “锅头”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再用布棍轻轻一顶。熟能生巧的技艺,一下子就让那些做菜的家伙又恢复完好无缺的原貌。人们兴高采烈拿着“锅头鼎影”奔回家中,不远处又传来袅袅炊烟……




剃头毛


你是否听过武侠小说中“庖丁解牛”的绝世神功?你又是否记得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中那神乎其技的刀法?


在我看来,那时候在 “大街”上帮我们这群活泼好动的小屁孩“剃头毛”时,剃头师傅那惊天动地的本领,就是对以上问题最好的诠释。他们能够让平时活蹦乱跳的我们对着一面镜子“坐掂掂”,也能够借助刮刀、剪刀、柴梳等简单的工具,按照我们父母那轻描淡写的要求,把我们的头发剪得焕然一新。


屏气凝神间,十指跳动,双手交替,对着镜子上下兼顾,众多工具互相协作……就是这种颇具武侠韵味的剃头师傅,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让我们的头发由长变短,让我们的耳鼻无比舒畅。


那神乎其技的刀法,不仅仅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大街”的剃头师傅也是心领神会!



修钢笔


在那个年代,能把一只进口的钢笔别在衬衣口袋上的,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识分子,就是“学而优则仕”的达官贵人。在物质生活尚且没有今时今日这么丰富多彩的年代里,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对于潮流的追求。额!换句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提升个人逼格……


那么问题来了,钢笔坏了怎么办?想要买一支新的,估计又要赚到猴年马月才买得起;想要寄回去原厂修理,路费都可以买新的了。所以当钢笔的使用与维修产生矛盾时,“大街”上修钢笔的人便应运而生了。别看一支钢笔轻盈短小,但是修起来却格外耗费精神气。只有真心实意想把这门技术传承下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 “修笔人”。


如今,经济发达了,科技也发展了。修笔这行当因为费时费力而且赚的少,在博美早已消失不见。那种曾几何时能让一支笔“起死回生”的本领,也后继无人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补牙人


“半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千锤百炼人”,这句话除了能形容打铁人以外,用来放在那些年里帮我们补牙的师傅身上,也是恰到好处。补牙不同于其他职业,若没有经过医学知识千锤百炼的浸染,做起来未必能够得心应手。


一间残旧的破屋,几张竹编的藤椅,一张低矮的木桌,加上一位带着金丝眼镜手持电筒的补牙人,这就是补牙师傅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小时候三更半夜时,哪一家的孩子因为好吃而蛀牙疼痛难忍了,哪一家的老人又因为年老而脱牙无法进食,都会跑来 “大街”这里寻医问药。往往“电火”一照,一团棉花沾着一点药末塞进牙缝,疼痛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药到病除的效果,比起现在跑去牙科又是挂号又是吊针强多了。


牙痛不是病,一痛要你命!所以我们的目标是零蛀牙!有补牙的大神在“大街”坐镇,就算蛀牙也不用怕了,该吃吃该喝喝,牙痛自有大神治……



修钟表


小时候的博美大街上,那些带着一个不知是显微镜还是放大镜的修表师傅,我们都戏称为“独目鸟”。虽然听起来略带贬义性质,但却是对这群修表人真实写照的描述。


那时拥有钟表的家庭并不多,更别说什么劳力士等舶来品了。拥有一块手表的人,非富即贵,相当于今天的高富帅。90年代的博美,手表不像今天这么普遍,它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奢侈品。但钟表用久了,难免会出现各种毛病,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富含经验的修表师傅了。


眼睛套上一个放大镜,桌上摆着一盏酒精灯、手中拿着一把镊子,他们就那样小心翼翼地修理起钟表。“粘、补、焊、驳、种 ”修表五法,运用得臻至佳境。钟表里大大小小数百种零件的用途,仿佛就烙印在他们心中。这个齿轮用来干嘛,那个钢丝拿来作甚?他们都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


时间在那一刻因为他们的心灵手巧而走动,而他们那聚精会神的模样,又让时间永远定格在那里。如今,只能成为回忆……




虽说现在回到博美,每次进去天后宫祭拜,都感觉到博美大街冷冷清清。大街两旁的旧屋东倒西歪,杂草丛生,给人一股悲凉的感觉。但毋容置疑的是,以前的大街作为博美中心区,这里也曾经鼎盛一时。除了以上提到的,做煤油灯、做白金、做风筝、裁缝、印刷、配钥匙,以及博美第一家拥有苏联制造的插卡片式大三脚架相机的“和平”照相馆,都齐聚此处。


如今随着经济大发展,许多人都早已出外奔波。这里的许多老行业,因为那些有着各种手艺的人渐渐老去,也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以前人声鼎沸的大街,也只能存在于那一代人的回忆与历史档案中。


可这段回忆却时时浮现脑际,以至于我们如今思忆起,都会啧啧称奇于当年这些老师傅的鬼斧神工。即使“大街”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但那段辉煌却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中,经久不散。


只要情怀不老,这些消失的老行业永存心间……


(图: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