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又名三叶半夏、麻芋果、地慈姑、野芋头、麻芋子等,属天南星目。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 根据临床需要,半夏经不同炮制方法可分为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等,其功效各有侧重。 法半夏,又称法夏、黄法夏。为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所得。毒性低,化痰作用强。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 姜半夏,又称姜夏、姜夏片。为生半夏经水浸泡,漂至口尝仅有麻辣味,与鲜姜、白矾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入药。姜半夏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其性偏温燥,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适用于脾虚痰涎涌盛作呕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所得,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其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所以,法半夏偏于燥湿化痰,偏于化肺上的痰,姜半夏偏重于止呕的作用,解毒,多用于化脾胃之痰,清半夏化痰作用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本所研制的用于儿童咳嗽的“寿世保元”牌咳立爽膏所用即为姜半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