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县有座600多年历史的老村,号称豫北“景德镇”!

 孙红洲 2016-12-11

文│秋槐

图│共城怪侠


踏上这片沁满汗水的黄土地,望着一孔孔残败的窑洞,听着沟沟里牧羊人的呵斥声,再举目望一眼黑黢黢的枝杈间扑棱棱翩飞的鸟雀,我突然悲从中来,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为这个世代用汗水浇灌的村庄,当然还有那些早已作古的辉县窑匠……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述的这个村子,就是曾经被誉为“豫北景德镇”辉县市常村镇古章村。

古村

古章村位于辉县东6公里。据郭姓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郭、康、侯三姓由山西洪洞古章村迁于此,协商仍用“古章”之名。

云回雁转,岁月更迭,这个村落的人们就在此繁衍生息下来。

据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人逃荒外地,学得制陶手艺,回村后看古章土质亦适宜制陶,然后辟窑生火,反复试验,终得成功。慢慢地,这个村子的窑愈来愈多,窑匠也愈来愈多,形态各异的盆、罐、瓮、缸等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入千家万户。

古艺

古章的土较辉县它处的土粘性更适宜制陶,做出的胎细腻光滑。

20多年前,小编曾经蹬着三轮来古章买过花盆。记得那时一进古章村,立马会看到枝繁叶茂的棵棵枣树植于房前屋后。供制陶用的窑洞里,进去更是冬暖夏凉。

古章窑匠手艺精巧,做工细腻。他们一双双勤劳的手,把个古章黄土揉捏得美轮美奂。这些成品的盆盆罐罐,通过古章人的木制独轮车或者骡子车,走街串巷,销往盘上、峪河,甚至封丘、延津等地。

据该村窑匠传人郭启良讲:做盆这一套工序极其复杂,每一道工序又极其严格:晒土——澄土——出泥——切泥——打泥——揉泥——团泥——坐胎——晾泥——削泥——再晾泥——垛盆——装窑——烧窑……

繁复的工序铸就了古章窑匠心思缜密的性格。他们不紧不慢、细致严谨地劳作着。

70岁的老窑匠王喜强三年前开始歇手儿不干这手艺了。屈指算来,五十年光阴荏苒,他每天与脚下的泥土打交道。他爱这古章的泥土,爱做盆这门手艺。他爱得深沉,爱得痴迷。

王喜强话并不多,而且始终一脸肃然,眉宇间那股严谨、实在、倔强一览无余。我立时能联想到他躬身窑洞里,一脸凝重地劳作的场景。

他十分有范儿地坐在椅子里,指着墙头、房顶、院落里的盆盆罐罐说:“这些都是我做的,现在不做了,年龄大了,孩子们也想让我歇歇。”

一个个的花盆整整齐齐地码起来,像一面厚重朴实的墙;像一袭深厚的历史;像一座另类的丰碑;像一种变抽象为形象的骄傲,唉!却又像一声绵亘不绝的长长的叹息!

为何兴叹?如今的古章村,窑洞大多残败,这些窑匠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些被摞起来的盆盆罐罐也被形色各异的塑料、金属、不锈钢用具代替。它没有迎合现代人的普遍审美,宁可倔强、突兀、清冷地林立在古章村这座不起眼的房顶上,一任风花雪月弥漫……

古事

古章村的郭启良先生谈到二三十年前去延津卖缸的一件事,让小编触动很大。那年,他载着一车缸走到了延津邢家庄。彼时天色将晚,他打听街上一位老汉借宿。

老汉问明郭启良的来处,二话不说把郭启良拉进了自家院落,并嘱咐儿子把东屋的床腾出来,铺上一床新被褥,然后又招呼儿媳妇整几个菜备好酒。

郭启良一脸疑惑地被老人请进了屋。

原来这位邢老汉早年家贫,曾经到过古章拉盆卖盆做营生。

邢老汉说:你说你是古章村的人,我打听一下古章栈门里头有个叫碾妞的老汉,你认得不?

郭启良说:认得,他大名叫郭贵勋,我就是他的后人。

邢老汉激动地握紧了郭启良的手说:哎呀!恩人呢!那时候我家穷啊,没少去古章栈门里头赊盆卖。古章人心地儿好,没钱也管赊。我每次卖完盆再往古章去的时候要么带点粮食给碾妞,要么给钱。古章人真好……

郭启良拿着自家的瓦罐一边回忆一边给小编讲述。他说:如果邢老汉还健在,估计也九十多了。

讲到这里,小编要说:古章盆儿好,人更好。古章人不单单把精妙绝伦的技艺带出了辉县,也让更多的外地人感受到了质朴、善良、义气的辉县人好品质!

古寺

在古章村有一古寺,叫福家寺。

福家寺面积不小,古章人不会不记得福家寺的老皂角树。

这棵老皂角树位于寺院的西北角。高大的树冠宛若佛赐予苍生葳蕤的福祉。

小编站到树下,看到树旁的房脊上厚厚地铺满了金灿灿的皂角树叶,顿时一种温馨感油然而生。庙主说:传说很久以前,庙里的和尚用皂角洗衣服,遗落了一颗皂角籽儿在此地,而后生根,继而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

这个寺院以前还做过学校,不少古章村的人们都曾在这里就读过。

除了古皂角树,小编还要给大家讲一讲福家寺的古碑。

在福家寺山门内侧柏树底下,有一古碑叫:张三化等八十人造像碑。这通碑是福家寺张三化等八十个佛教徒所造,又因碑上雕刻了佛、僧、菩萨、飞天共二十四个,古章人又叫它“二十四人碑”。

该碑系龙首,圆额,碑正面反面上半部造像,下半部为碑文记载。碑高1.52米,乃北齐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刻,距今1400余年,是辉县现存最早的一块石碑,但是这通碑由于年代甚久,又经文革,现在碑上佛像大多无头面,图画不清晰,碑文也难辨认。

古语

在常村一带,流传着关于古章的很多乡间俚语。

例如:

1、古章的盆儿——一套儿一套儿的。

2、古章娶媳妇,不是荒了事。

3、荒古章,捏盆匠。

当然,除了小编给大家说的三个,还有很多,欢迎广大网友在下面留言处进行补充啊。呵呵~~

后记

俗话说:手艺人不容易,而古章窑匠们不单单重技艺,更重德行、重义气。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质朴的情怀书写下了大写的“辉县人”。 

随着时光流转,窑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但是作为辉县人,我们不能忘记古章,更不能忘记古章窑匠。

这个被誉为“豫北景德镇”的村落,昔日生机盎然,如今却多了些寥落。日已西沉。走在寂静的古章村小道上,面对身旁一孔孔残败的窑洞,小编不禁扯开嗓子唱了一曲悲怆的信天游《走西口》……

附注:① 源自《河南省辉县市地名志》第213页。

②源自《辉县地名概况》第85页。

135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