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如何影响高职生的学习成效 张安民以旅游高职生作为分析单位,将自我效能、教师行为和教材特性三个变量纳入一般性的科技接受模型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各种因素对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1)认知易用性受到学生自我效能、教师行为和教材特性的显著影响,其影响力的大小排序为教师行为、自我效能和教材特性。(2)与认知有用性相关的各影响因素中,认知易用性影响最大,其次为教师行为、自我效能和教材特性。(3)与学习态度直接相关的两个影响因素中,认知有用性影响最大,认知易用性次之。(4)学习意图受到认知有用性和学习态度的直接影响,并且认知有用性的影响强度更大。(5)学生的学习行为意图越强烈,翻转课堂学习成效越好。 若干发现的讨论 1. 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受他引性和自觉性双重影响 本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是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他引性和自觉性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这一点是以往研究中所未曾明确提出的。其特征之一是教师行为对高职生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的判断具有最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学习成效。这一结果表明,在高职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指引者,缺少了教师的指引,高职生的求知欲将会大大减弱,它再一次证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特征之二是自我效能对高职生认知有用性和认知易用性的判断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学习成效。这一结果表明,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自主性使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成为个人能调节的,而不单纯是对外界环境刺激和外界驱使力的接受器。本研究认为,高职生在知识获取和运用能力方面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高职生的学习是一个他引和自觉双重干预的历程,因此高职生的学习过程应被构筑在内自觉,外他引的“互动”层面上。教师在高职生学习过程中并不仅仅是“领进门的师傅”的“局外人”角色,而是始终起到重要影响作用的“局内人”。我们应将高职生、知识、教师共同放在学习过程脉络的架构上,视学习成效是“高职生与教师”以及“高职生与知识”双重互动渗透的过程。当然,关于他引性和自觉性在高职生学习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例如可进一步研究高职生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他引性和自觉性如何协作,以及当他引性和自觉性发生冲突时,高职生会以何种方式做出反应,不同反应方式所引起的学习成效如何。 2.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是一个多层级的供递系统 基于扩展的科技接受模型,本研究发现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是一个从外部变量开始,内外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教师行为、自我效能、教材特性等外部变量激发高职生的学习认知这一内因,在内因中,学习认知影响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图,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其学习意图,最终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学习成效的形式表征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是一个内外因素递推的结果,是一个多层级的供递系统。对这一研究发现,可以用“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来阐释。“刺激-机体-反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会使得有机体产生相应的行为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高职生翻转课堂学习成效模型的提出是基于Davis的科技接受模型,而Davis的科技接受模型的应用前提是科技手段的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模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成立,或许与本研究的情境密切相关,因为当前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在线录制、网络视频等科技资讯技术。如果把边界条件进一步放大,对于任何课堂教学,不管它是否包含科技手段,这一学习成效模型是否仍然成立?期待此领域的学者可以提供新的证据和解释。 本文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16年第35期,详见原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