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发《中国教师》 2016.10. 运用多元导学途径提高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 湖北省巴东县清太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张梅翠 邮编:2016.10. 什么是高效课堂? 叶兰教授说:“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高效,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科目就是死记硬背,把知识点背下来,考试就会取得好成绩。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考试越来越灵活,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初中历史被人们称为“副科”、“小科”,而历史教学任务很重,课时安排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提倡高效课堂就太有必要了。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 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艺术情境等几方面入手。由于本人是美术专业毕业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经常运用漫画情境教学,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出示漫画:落后就要挨打。由此图引发学生联想、讨论图中被打者代表哪个国家?打人者又代表哪个国家?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 三、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学会协作求知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解九年级上册历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我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成4组寻找答案,找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地理分布及特点、统一时间、文明标志物、共性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归纳答案。由本组的负责人公布最后确定的结果后师生再订对答案。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完成此表后,由老师点明抽查各组的学习情况,如果小组内有一人回答错误,则宣布本小组学习成果不佳,各个小组为了使本小组不断创优,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争取小组成员个个都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四、调动学生,满足学生表现欲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获得快乐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1.在动中求知 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时,让学生把赵州桥和江苏苏州宝带桥、颐和园的玉带桥及所在家乡的桥进行比较,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桥的大致样子或形状。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画出了云南的丽江黑龙潭桥,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它的特点: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还有的画的是我们安团的木板吊桥……。学生都踊跃参与到分析桥梁设计特点中来,俨然一个个小建筑设计师。设计此类教学环节,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后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梦想做一个桥梁设计专家。 2.辩论中求知 在讲述《法国大革命》中的拿破仑帝国时,学生对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战争狂人争论不休,我随机改变教学思路让学生课堂即兴辩论:“我看拿破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参与,一个个都成了小辩手,成为课堂的主人。此次辩论学生不仅得出了自己心中的满意答案,知道了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对于高效课堂我虽然曾经也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也怕学生虽然上课讨论的很积极,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能融入到新课堂中,是否真正的讨论过导学案中的问题。但是经过实践,我如释重负,学生的整体水平不但没有下降,还稍有提高。这也是让我最为高兴和欣慰的地方。另外,改革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导学案的编写我自己还有很多困惑的地方;课堂上一些新课、习题课、复习课、具体操作还有很多瑕疵和不足;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上来;怎么能让那些爱学习的学生更加喜爱学习并帮助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等等很多问题。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开端,就要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获。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