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期 | 照片裁切的操作与告诫

 hercules028 2016-12-11

(一)

很多摄影师不喜欢裁切自己的照片,其中包括著名的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布列松自己绝不剪裁照片,他认为“照片一经剪裁就不真实了,就会误导读者”。当被问及“对’从不裁切自己的照片’有什么说法时”,布列松回答道:当你将自己置身于某个瞬间及空间时,我们必须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有点概念。就像当你要选择一个瞬间去陈述某件事,你会选择一个正确的点。我也会移动我自己,近一点或远一点,看是否要突显某个拍摄对象,而若要突显某种“关系”,我会检视线条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主题不对了,就算你裁切或后置都无法将照片加强。如果一张照片是平庸的,再怎么处理都是平庸的。


(二)

我不支持改变照片原意的剪裁,但我并不排斥对照片的边角进行修剪。如果要裁切照片,那么通常会出于以下原因:


1、改变画幅比例。

现在相机中最常见的比例是3:2,也有4:3。当需要7:5或者5:4输出比例时,通常需要裁切照片。这样,3:2比例的照片长边就会变少。


但是,在拍摄时就为裁切预留空间的话,也不是个好主意。该怎么拍就怎么拍,你会发现会多照片还是会有改变画幅的余地。


2、去掉画面边上一些干扰因素。

如果画面边上出现一些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视觉因素,那么我倒是觉得能躲就躲,躲不了留着也没什么。


但是,它们产生了干扰,那么很可能就要裁切掉,以便令画面更干净一些。通常这样的裁切不应该太多,否则就会影响到画面质量。


3、保护自己照片的版权。

为什么可以保护自己照片的版权呢?

其实很简单,

因为你发布的是裁切以后的照片,

它比原本的照片少了一块。

只要你不去发布原图,

别人永远都不会得到少掉的那一块。


举个例子:


这是原图,4:3的长宽比例。照片拍摄的是露天的台球广场,有很多人在打排球,所以照片左右两边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对照片的影响不会太大,不过如果能保留画面左侧的人物,那么就会和主体有个姿势上的呼应。画面下边缘上有一白色的纸片,最好不要。所以,如果要裁切的话,那么可以把画面下边裁切掉一部分。



  3:2、7:5都比4:3长,所以可以保留左右两边。



5:4比4:3短,考虑到不要白色纸片,所以可这样裁。



4:3的原始比例,要么不裁切,要裁切就切掉白纸片。


以上裁切没有改变照片的原意,不但可以去掉干扰,还都可以保护照片的版权。而且由于切掉的不多,所以还可以接受。


(三)

裁切照片是数字后期基本操作之一,通常可以分成自由裁切、按比例裁切和绝对尺寸裁切。


自由裁切。

顾名思义,想怎么切就怎么切,没有长宽比例的约束。但不能切成圆的、三角的或者其他什么奇怪形状。


按比例裁切。

裁切时被限制在特定的长宽比例下,可以分为“自定义比例”和“原图比例”。


绝对尺寸裁切。

通过设置长宽尺寸改变裁切框的绝对大小;也可以通过改变裁切框尺寸了解照片输出大小。


除了裁切照片的功能之外,裁切工具的设置中通常还有一些辅助设置用来方便参考和提高效率。下面就来看看如何使用Affinity Photo中的裁切工具。


其实,录个视频很轻松就能说清楚的事情,真的不愿意写成文字。不过,环境声音嘈杂,不利于视频。也就写成文字好了。


(四)

点击工具面板中的裁切工具图标

或者按快捷键,就可以拿到裁切工具。

同时,上下文工具栏也显出裁切工具的选项。



模式:

使用者这个下拉菜单选择无限制原始比率自定义比率绝对尺寸四种方式裁切裁切。


当选择后两项时,其右侧的两个数字框就会被激活。这两个框分别代表长和宽,被激活后使用者就可以填写数字进行设置。


模式中还提供了一些预设设置,使用者也可以自行保存一些常用的设置。


单位:


当模式选择为“绝对尺寸”的时候,

“单位”就会被激活,

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旋转:

这个按钮的名称有点儿迷惑人,

原先我以为是旋转照片用的,其实不是。

这个按钮负责将裁切框旋转90°,

也就是长宽数值对换。

说得简单点:

让横着的裁切框变成竖起来,

让竖着的裁切框横过来。


拉直:


用来将快速倾斜的画面摆正。


覆盖:


在裁切框内显示一些参考线条,

帮助使用者对裁切位置的判断更加精确。



覆盖:无



覆盖:三分法网格



覆盖:黄金螺旋



覆盖:对角线


重置:


除了“覆盖”和“暗化边界”以外的选项

恢复到初始状态。


暗化边界:


选中以后裁切框以外的区域变暗,

这样更容易看到裁切效果。

如果没选中,那么,

裁切框外还是原来的样子。




应用与取消:


这俩按钮应该不用多讲。

设置好裁切框之后,

点击“应用”确认裁切,点击“取消”则不裁切。



(五)

裁切工具操作起来很简单,裁切得当可以让照片看上去更舒服一些。但是,切记不可把裁切当作摄影创作的手段。


对照片的裁切所产生的所谓“二次构图”,

不过是修修边角而已,谈不上什么创作。


在某些时候,

裁切会改变照片的原意,误导观看者。

这一点上,我赞同大师布列松说的。


拍摄时尽量不去考虑后期裁切的问题,

想要裁的在取景器了裁去就可以了。


到了后期,如果版面要求照片裁切,

那么自然就会有裁切的办法了。

裁切不了的照片,

设计师也会考虑从改变版面设计来适应照片。


(六)

最后,布置一个作业:在35mm焦距的画面中裁切出50mm焦距的等效画面,试试吧。




Tang Shizh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