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冰魂雪魄z58sha 2016-12-11

瑞典当地时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如期举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2016年诺贝奖获奖者们颁发了奖章和证书等。除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以外,其他获奖者悉数到场。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据了解,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在下午4点30分举行,这是因为瑞典科学家和实业家诺贝尔是于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为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自1901年第一次颁奖开始,诺贝尔委员会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时刻举行仪式。

一个已经作古的老人在一百多年前创立的这个奖项,何以长盛不衰,牢牢牵扯着世界人民的心。时至今日,相关领域的各位科学家和研究者仍然将获得诺贝尔奖视为对自己研究予以认可的最高荣誉,毫不夸张地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头衔,就是科学家的“个人终身成就奖”。

诺贝尔遗嘱

我,签名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唯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科学狂人致力于精神传承

诺贝尔奖由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先生创立。1896年,这位著名的瑞典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在意大利逝世,其生前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诺贝尔先生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由此可见,诺贝尔先生不仅是一位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发明家,更是一位有着独到投资眼光和经商才能的商人。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为了鼓励世人延续其善于创造和热爱科学的精神,诺贝尔先生生前留下遗嘱,将自己当时价值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成立信托基金,设立诺贝尔奖。经过几年的筹备,1900年6月,诺贝尔基金会根据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全球范围内在上述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12月10日,也即诺贝尔先生逝世5周年纪念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诺贝尔先生之所以肯耗尽巨额资产来建立这个基金会,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本人就是一个科学狂人,所以其希望能鼓励后世的人保持和传承投身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众所周知,很多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但经济往往十分困顿,所以设立该奖项的另一个目的也是希望给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希望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科学的研究中。同时,巨额的奖金也可以给科学家一定的激励作用。当然,奖金不是目的,但是对于有急迫改善经济需要的科学研究者而言,不啻为一个有效的鼓励手段。诺贝尔先生选择用遗嘱信托的智慧方式设立慈善基金,为实现诺贝尔精神在世间的延续和传承提供了源泉。

投资方向决定了基金的生命周期

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都要向获奖者颁发一笔巨额奖金,如果只是单纯依靠当初设立时的资金,料想早已用尽,那是什么在背后支撑着诺贝尔奖的长足发展,又是什么使得诺贝尔奖的资金链不至于断裂?

诺贝尔先生留下的遗产折合成美元约为920万美元,在诺贝尔先生逝世之后的第二年,上述资产就被全部用于建立基金会,主要是通过低风险的投资来获取收益,进而支撑每年的奖金支出。从运作方式来看,一如很多人当初的评论,“诺贝尔先生是一个理财观念相对保守的老人”。正因为如此,在后期的奖项中,一度出现过奖金额度越来越小的现象,一直在缩水,甚至有“史上最悲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说法。当然,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的奖项之一,只是以奖金多少来进行衡量,实在有失偏颇。但是,这个视角可以折射出一个问题,如何能保证慈善基金在传承上实现永续发展?顾名思义,慈善信托基金的目的是为了慈善而设立,慈善这个名词就基本上确立了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设立初衷,但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如果以慈善信托为目的成立的基金会不以营利为目的,那又如何实现基金会的运转和开展慈善活动呢?

诺贝尔基金的管理人由瑞典政府任命的正副董事长和诺贝尔基金理事会选举的董事和副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担任,董事会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钱生钱”,通俗来说就是“如何让诺贝尔奖能够一直发下去”。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投资规则,这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这也正是诺贝尔先生本人的初衷。对“安全的证券”,当时人们将其理解为“国债与贷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财产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担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国债或贷款。但事实证明,所谓安全投资却并不能保证诺贝尔基金的“安全”,反而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回报率。随着每年奖金发放、运作开销及税收等因素。在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所以这一时期的诺贝尔奖金额也大幅缩少,被很多人戏谑为“缩水的诺贝尔奖”。

眼见基金资产将消耗殆尽,1946年,瑞典议会同意基金享受免税待遇;1953年,诺贝尔基金在美国的投资活动获得免税待遇。同一年,基金投资开始从保守转向积极,政府允许基金可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诺贝尔奖每年颁发的奖金数额视基金投资收益而定,早期的范围约为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以后逐年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90年代至今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在2006年颁奖的时候约合145万美元)。另外,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总额已增至40亿瑞典克朗。可以看出,诺贝尔基金100多年来的投资经营是相当成功的。

诺贝尔基金起伏变化的投资经验,对于我国慈善基金投资监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今年3月份我国出台《慈善法》之前,对于慈善基金管理和增值,亦是以“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基金“缩水”是普遍现象。本次《慈善法》明确了“善款”可以进行“投资”的法律规定,高收益高回报的投资方向,对于慈善基金实现“百年永续”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大慈善”的大作为

诺贝尔基金的实质,是典型的以遗嘱方式设立的慈善信托。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并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相较于私益信托,信托目的系慈善目的,受益人系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是慈善信托的重要特征。

那么,什么是“慈善目的”,哪些行为是“慈善行为”?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英国出台的世界上第一部规范慈善事业的法律《慈善用益法》(又称《伊丽莎白一世法》),该部法律在序言中第一次开创性地明确了“慈善”的主要范围,列举了公益慈善行为包括“救济老年人、弱者和穷人”、“兴办义学和赞助大学里的学者”、“修筑桥梁、码头、避难所、道路、教堂、海堤和大道”等十多个类别,勾勒出了慈善活动的框架。1891年,在英国议会上院审议“特殊用途所得税专员帕姆萨尔”一案中,麦克纳坦爵士对于英国慈善事业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他根据1601年慈善法的规定,提出了四大慈善目的:扶贫济困,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宗教发展和任何惠及社区的其他目的。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既形象地为公众描述了慈善事业是什么,又丰富了慈善事业的内涵。

我国今年颁布的《慈善法》,在《公益事业捐赠法》、《信托法》原有规定的基础上,把“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列入了慈善活动的范围,由原来的11种类别,增加到19种,这是一种“大慈善”模式,必将引起我国慈善事业和财富管理行为的创新革命。

在华人世界,也有一位像诺贝尔先生一样的慈善大家,那就是著名的邵逸夫先生。邵氏家族把从传媒帝国赚来的钱成立邵氏基金会,资产由海外信托公司受托管理,不仅为善款增值,也为慈善事业奠立永续的基础。邵逸夫奖仿效诺贝尔基金运作,每年颁发高达300万美元奖金,褒奖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奖金主要来源便是靠资产管理投资收益。此外,我们所熟知的在全国各大院校的“逸夫楼”、“逸夫图书馆”等,便是邵氏基金早在1985年就开始与内陆教育部门合作,协助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于是“逸夫楼”在内陆开花结果。今天,邵逸夫家族基金成功的管理模式早已成为业内的必修案例。

我们再把目光投到大洋彼岸,在美国享有盛名的梅隆家族也正是利用慈善信托来使得家族精神和财富获得长足延续。作为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等大家族齐名的家族,梅隆家族历史悠久,操纵着包括金融、铝、石油、煤矿、造船、炼钢等行业在内的上百个企业。根据《福布斯》网站在2007年公布的“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名列榜首,比尔·盖茨仅排在第13位,而梅隆家族的继承人之一理查德·梅隆以823亿美元的资产名列第六位。在经历200多年传承延续,时至今日,其家族资产仍然维持在120亿美元的财富,远远超过了洛克菲勒家族和肯尼迪家族的财富总和。

梅隆家族财富传承的成功,除了几代人的商业运作和不朽智慧之外,与这个家族把财富的目标定位于“慈善和家庭”两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30年,家族第二代安德鲁·梅隆成立了a·W·梅隆教育-慈善信托,并最终转移给信托5800万美元,主要用于建设美国国家艺术馆和购买馆内收藏的画作。他的儿子保罗·梅隆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1937年安德鲁去世后,1941年完成了“美国国家美术馆”的建设,里面陈列的多是梅隆家族捐赠的个人收藏品,包罗万象,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梅隆家族的投入,位于华盛顿的这座国家美术馆才成为每位前去观光的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慈善与传承的逻辑

慈善信托作为家族传承信托中一个有机的组成,无论是对于家族财富的传承,还是对于“创一代”乃至整个家族创业精神和理念的传承,除了具备信托所共有的优势,诸如解决财产继承问题、保护隐私、充当财产的“防火墙”以及合理避税等,还具有其自身所独有的优势。

首先,更加有利于家族精神的传承。实践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创一代”白手起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创二代”因为从小受父辈耳濡目染也基本能做到兢兢业业、两代同心,商业版图也会得到进一步拓展。但是到了孙子辈乃至后世的继承人们,因为从小就含着金汤匙出生,锦衣玉食的生活环境过于舒适,祖辈们衣衫褴褛奋力拼搏的样子亦未曾见过,往往缺乏斗志,容易躺在前辈已有的家业上“昏昏欲睡”。此时,如何能使子孙后代铭记父辈的创业精神,从而将家族精神和理念更好且更有效地传播给后人,就成为“创一代”和“创二代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而通过建立慈善信托,一方面可以让接班人或后代子孙先通过管理慈善基金事务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培养其对公众的责任感以及对家族精神的认同感,同时,在基金会的事务工作中锻炼和考验继承者的个人意志和能力,便于接班人的培养和筛选,为将来家族事业接力棒的顺利交接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其次,通过慈善活动的开展,更加利于树立家族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在公众中获得更多的“粉丝”与好评,增强社会效益。简言之,虽然表面上看来,慈善更近似于企业家对于社会的反哺,是一种财产利益的输出,但输出的同时,企业家也通过慈善活动在社会范畴内进一步建立起自己的口碑,无形中提升了家族企业的形象,扩大了社会的认可度,而所有这一切无形的“输入”,最终将体现在经济利益的回报上。所以,企业家建立慈善信托,无论对于企业家本人还是社会,实质上都是一种“双赢”。

再次,慈善信托的建立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确保公益资产、资金保值增值。由此看出,慈善信托在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对于推动现代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托的运作手段和渠道,而通过运作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信托业也从中得到了收益。因此公益信托对信托业和公益事业双方而言,也是一个“双赢”的格局。慈善信托具有其他信托不能替代的优势,除了财富传承与财产保护,还能更多地滋生出一种企业家反哺社会、社会反过来更加认可企业的双向共生理念,相较于短时期的盈利,这种共生双赢的理念才是有卓越远见的企业家与富豪们最为青睐的。

我国《慈善法》的正式出台,对慈善信托的成立、管理等均给予了明确的规定,细化到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运作的方式等,这也预示着我国慈善信托从此有法可依,为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愿更多的家族能够积极建立自己的慈善版图,促进社会共同体进步的同时,也汲取社会的养分使得自己的家族企业走得更远、家族精神流传得更远!

链接//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左)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上台领奖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从左至右)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从左至右)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贝尔经济学奖者:(从左至右)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尔姆斯特伦获得诺。

2016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诺贝尔基金如何持续115年

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最终还是没有现身颁奖典礼,美国歌手、人称“朋克摇滚诗人”帕蒂·史密斯在颁奖典礼上演唱了鲍勃·迪伦1963的名作《大雨将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