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官廉俭 家教之光

 修身庭 2016-12-11

明朝天顺年间,兵部尚书邝野,刚出任陕西副使时,做事便很有声望。

 

一次,他给父亲寄去一块红绒,父亲马上原封不动地寄还给他,并写信来责备他说:你还没做出多少对百姓有益的事,却要拿这个东西,来玷污我吗?从那以后,邝野努力自省其身,更加廉洁奉公,一丝不苟。后来,他的官职被晋升到最高的品位。

 

还有一个官员,名叫朱裳,是沙河(今甘肃境内)人,嘉靖时期,出任浙江的布政使。他在私人住宅里,不使用奴仆,自己亲自操持家务,打操卫生。穿戴都是平常的衣物,饮食也是粗茶淡饭。

 

当时的人,都认为:朱裳的风范,是一般官吏都难以做到的。

 

后来,朱裳的父亲调到此地任职,人们不无惊奇地发现:这位父亲的俭朴作风,比他的儿子朱裳,更为高洁。父亲的言谈举止,无一不在继续的教育着儿子廉洁、严谨地处事待人。

 

由此可见,邝野和朱裳二位高官的廉洁以及能集大成的品质,除了他们的天赋之外,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严明的家教。

 

真是令人尊敬的父辈!令人景仰的家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美德啊!

 

(事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