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万物流人会下岗?罗兰贝格有洞察(下)

 BGND 2016-12-11


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


2010年以来,机器人行业(包括无人机)的投资额增长了4倍多,2014年几乎达到5.7亿美元。主要的工业集团(Yaskawa、ABB、 GE、FANUC等)正在奋起直追,不断巩固其市场地位。


其中,最让人惊讶的还是谷歌在2012-2014年间连续进行的8起收购。ROBO-STOX许可专有指数显示,2005年以来,机器人公司的股市表现已超标准普尔500指数5倍。


2015年,机器人全球市场估值为270亿美元,虽然物流设备只占其中不到2%的份额,但却是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大量集中于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从另一个角度看,物流设备领域的投资集中于传统的机械化解决方案(输送机、起重设备等约占80%的投资)。


在2015年调查的近140家机器人初创企业中,不到10%的企业提出了物流解决方案。大部分创新都集中在医疗保健(25%)和家用娱乐设备(25%)领域。


在物流领域,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抓取技术(如Rethink Robotics、Bionic Robotics GmbH、 Empire Robotics、Grabit)和独立运输包裹或货托(如Fetch Robotics、Clearpath Robotics、 Grey Orange Robotics、为亚马逊Kiva系统设计的法国Scallog)。


尽管移动方案(自动导航车辆或自动移动机器人)正在快速发展,但其总数量也仅有几万台。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曾预计,2012-2013年间的机器人销售增幅会超40%,而2014-2017年间,销量将超过1万套。


该预测显然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在2014年底宣布投资将近1.5万套机器人。在美国,不到10%的仓库运营商已开始使用或测试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一比例在法国不到2%(2015年PRG调查)。


因此,人们对机器人化的话题兴趣浓厚,更多是由于其有可能会影响现有社会和经济的平衡状态。



在欧洲,360万个物流工作岗位将被重新定义



法国至少有50万个非技术性就业岗位,直接与物流业相关(装卸搬运车驾驶员、打包工人、其他仓库工作人员)。在欧元区15个领先国家中,这个数字接近360万(图7)。



物流业和汽车业的机器人化的对比显示,用不了15年,欧元区将会减少约15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40%)。科技的加速发展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变化也很可能在10年内就将到来。


无疑,最受影响的领域将是配送、制造业和外包的物流服务公司。具体情况会根据每个国家外包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图8)。



如今,大约10%的仓库工作人员年龄超过55岁,退休只能解决一小部分被机器人取代的岗位问题。


微观经济学理论似乎不可避免地倾向于提高机器人化水平,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却没那么明朗。随着原就业岗位的消失,会有更高附加值或物流产业链上下游的新型就业岗位出现吗?这是一个每次工业革命出现时都会被问起的老问题。


汽车行业机器人化过程可以带来一些启示。转变可以是非常迅速的:1975-1990年的15年间,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率翻倍,职工人数缩减近45%,产量提高近40%。消失的就业岗位迅速被更高附加值的岗位所取代。


虽然工人数量减少了50%,但监管人员数量保持稳定,管理层人数也增加了45%。虽然平均薪水总额增加了约35%,但是涨幅仍低于通货膨胀,尤其是这一时期通货膨胀率较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工厂事故减少20%,事故严重性也有所下降。


“相对”生产成本下降:汽车行业的附加值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1975年的9.5%,下降到1990年的 7.5%),产品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为更多的顾客群体所接受,推动了汽车产量的提高。


这一时期,拥有汽车的家庭数量从64%增长至76%。最终,竞争力的提高使机器人化的汽车制造商得以向全球出口。例如,1975-1990年,雷诺汽车国内产量的增量几乎与其出口量相当(图9)。



汽车行业和物流行业的机器人化有很多相似之处,除了以下关键点外。


物流业中,出口无法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

机器人化的支持者喜欢强调,机器人化使法国汽车业提升了生产率水平,并在一段时间内,保证了在国内和出口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今,伴随着新一轮机器人浪潮,发达国家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再次消失。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劳动力成本极速上涨的中国,如今成为机器化领域的最大投资者(占全球的17%,是德国投资的2倍)。物流服务从定义上来说属于本地性质,无法出口。因此,出口并不能直接弥补物流就业岗位的减少。


提高服务质量不足以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

医疗领域机器人化的发展逐渐扩展了可治愈疾病的范围,同时也使医疗保健惠及更多人口。同样,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快、更精准)也会刺激价值链末端销量,或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但是,医疗水平的进步是无止境的,而物流服务将会面临物理上的屏障。一旦供应链加速并得到充分优化后,机器人化所能带来的额外价值将是有限的。


提升物流国际竞争力是弥补就业岗位流失的最切实方法

由于无法出口或增加国内附加值,欧洲物流商们必须将能够覆盖部分或整个大洲的物流分配中心吸引至本国。这就将问题本身变成了解决之道:主要通过机器人化来提高竞争力,物流服务供应商可以赢得更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当国内的专业水平发展成熟,并建立起相应的服务和科技生态体系之后,通过出口物流机器人来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便成为了可能。



物流业机器人化的智能转型


对物流企业而言的关键因素


机器人化的收益之大,足以影响到现有商业模式和物流价值链。然而,虽然一些企业已开始启动不同秘密等级的试点项目,但是人们对机器人化所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充分地认识。


与以往更有利于大企业的工业革命不同,小企业也可以拥有协作型机器人。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变革能够使小型物流部门更具竞争力。业内将会出现很多新的职业,例如“承租人”,机器人“集成商/培训师”以及远程平台管理员等,来构建支撑整个生态系统的技术体系。


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决定生产力的提升水平以及终端顾客购买价格的降低幅度。这将为能够“打破”物流行业规则(价格水平、定价模式、服务水平)企业的出现扫清道路。


在美国,Quiet 物流是为数不多能够进入Kiva技术系统的物流企业,这项技术系统于2012年被亚马逊买下,并用于生产数年。Quiet物流,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从2009年起,每年营业额翻倍)。Quiet 选择重点发展弹性解决方案,而不是参与到价格大战中。然而,随着Kiva系统的复制品越来越多,这个行业将可能出现扰乱市场的企业。


此外,由于机器人化能够降低甚至消除社会风险,机器人化也可以作为物流业全部或部分重新内化的催化剂,尤其是对于像法国大型超市Leclerc这样的企业,该企业旗下拥有四家高度机械化的仓库。


最主要的物流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机器人化这个话题。诸多品牌力求提高知名度,大量倡议计划不断涌现:自动导航装卸车、监控机器人、库存无人机等。目前,人们认为机器人化是一种推动持续进步的合理工具,但并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足以催生新一代服务的颠覆性科技。然而,若要在宏观经济学角度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物流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需改变这种看法。


监管部门需要承担的责任


1、谨慎应对过渡转型确保弥补就业岗位的流失

2014年,2/3的法国国家物流咨询人员表示,复杂的国内政策阻碍了该国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业。然而实际上,日趋复杂的政策却加速了机器人化的发展。对物流业工作人员的过度保护,反而会使这些工作岗位更加岌岌可危。


2、必须迅速决定“应对”机器人化影响的步调与方法

若步伐太快,机器人化转型将会对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若步伐太慢,又会限制那些足以进行中期投资的企业获得更多科技,也扼杀了整个机器人生态体系所能够带来的潜在价值和工作机会。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竞争优势,支持和投资这些新机器人化工作的研发和培训至关重要,并应加快进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