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有石博园月亮石馆提供) 嘉吉滩位于阿右旗塔木苏苏木恩格乌苏地区,这里因出产的一种五彩斑斓、颗粒饱满圆润、表面有一层天然包浆的玛瑙珠子而声名鹊起。  嘉吉滩处于沙漠腹地,植被稀少,风沙强劲,在外力的作用下地表的玛瑙在戈壁滩上滚来滚去,这样经过上亿年的风沙磨砺、日晒雨淋,就形成了一个个晶莹圆润的珠子。这些珠子被牧民从嘉吉滩带到巴彦浩特后,立刻成了人们竞相追捧的珍宝。
 鉴别嘉吉滩珠子的品相主要看其颜色、质地和形状,一般来说,处在地表的珠子色泽鲜明光亮,表面纹理被风沙侵蚀后,形成了一层均匀坚硬的包浆,色彩变化最为丰富,而处在沙石以下的珠子由于没有足够的外力作用,表面也就变得质感粗糙色彩单一,本身的价值也就随之降低。此外业界以玛瑙、碧玉质地、大小合适、颗粒圆润的珠子为上品。
 嘉吉滩珠子体型相对较小,一般在2-5厘米之间,小的只有绿豆般精致,在阿拉善当地,人们把它做成了念珠出售,挑选时要求珠子要颗颗相同,再配以象征吉祥的数字,如108颗、72颗、36颗等等,赋予念珠祥瑞的寓意。但要想收集如此多相同的珠子,便成了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一串品相优质的念珠往往需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来完成。

“一籽易得,一串难求”,一粒好的原石籽粒得之不易,一串好的精品手串或者项链则是凤毛麟角,更是无法复制的。 由于戈壁珠子的资源逐渐枯竭,嘉吉滩珠子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如今,品相中等的单颗珠子在当地已到上百元,精品及稀有的种类甚至达到上千元乃至上万元一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