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事|盘点安阳那些街巷背后美丽的故事...

 hudes 2016-12-11

安阳

对于这个熟悉的城市,

却有太多让人又好听又有意义的地名。

今天我们一起扒一扒~


百年的故事,厚重的人文

 

街 巷 名


唐子巷


【来历】唐子巷是安阳市老城十八巷唯一带“子”的巷。唐子巷原不叫此名,据说是明代赵简王给起的。明代时期,这条街大部分住的是贫苦百姓,有一个叫唐小虎的靠卖红薯度日,有一天,简王突然非常想吃红薯,就派家人去买,当时唐小虎篮子里还留有红薯但却不卖。遭到简王家人的愤怒。赵简王听到后便和颜悦色问明原因,得知唐小虎为双目失明的母亲所留时,心中大喜。为了褒奖他彰显他的孝行。就把唐小虎居住的这条街叫“唐子巷”。

甜水井


【来历】传说明朝嘉靖八年时,安阳大旱。百姓们为了吃水,就挖井解渴,然而井水苦涩难以入口。忽有白须老人来到,手持龙头拐杖拴着一个金闪闪的宝葫芦,朝井里撒了些什么,然后就飘然而去。百姓们往井里看时,只见泉水吐涌,又清又甜。此后该井就叫甜水井,街道也开始叫甜水井街

小颜巷



【来历】明代儒者、安阳人崔铣,品行高尚,学识广博,家乡人常将他与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相提并论,誉之为“小颜回”。后来人们便将他居住过的街巷称为“小颜回巷”,简称“小颜巷”,是安阳古城的十八巷之一。小颜巷一名历经500年风雨,一直沿用到今天。

仁义巷



【来历】当年郭家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于是两家继续争执。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禀已位居“宰辅”的郭朴,希望他能出面为家人“撑腰打气”。
  郭阁老看完书信,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马上叫人润墨,写了一封回信,让人带了回去。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又让家人从自己宅院的一边让出了三尺宽的地方给王山使用。
  再说王山,见此景很受感动,于是,他就主动把自己的墙拆了,往后退了三尺,这当中的地方便闲置起来。人们为了感念“郭阁老”义让宅基的品行,便给这条小巷取名叫仁义巷。  

冠带巷


【来历】兵部侍郎许三礼和一位举人等显贵居住而得名,许三礼,清初安阳人,为官勤廉。他在浙江的海宁县当过知县,康熙二十九年,授兵部督捕右待郎(相当于现今的国防部副部长)。由于冠带巷这条街上曾住有许三礼这样的戴官帽、穿官服的大官,所以这条街得名冠带巷。

仓巷街



因古时紧临官府粮仓而得名,是安阳老城里最具代表性的街巷,仓巷街和甜水井街合称安阳老城里的龙凤街 !

狮子胡同



鹅脖巷因形象以形状命名;铁狮口街因故事传说而命名;另外一条胡同叫狮子胡同。一直一来我也没找到狮子胡同因何得名。猜想崔文敏公祠侧门有对石狮子,未得证实。

听狮子胡同老居民介绍,在崔文敏公祠侧门西侧原来是一个大坑,叫狮子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八十年代初期因人口膨胀将坑填平建了房屋,在坑的北侧建了一个公厕,故将此胡同命名狮子胡同。

白塔寺街



白塔寺街是因为它的西侧有一座寺院而得名的。小白塔是一座元代的古塔。正式的名字叫乾明寺塔,始建于元代乾明寺重修之时(重修前的乾明寺还没有这个小白塔)。该塔为喇嘛式白沙石塔,通高12.6米,门南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完整地保留了元代的建筑特征,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娘娘府



相传,古代有个没有爹娘,生活贫寒,头上长满了秃疮,无钱治疗。十多岁时,她给哥嫂看小孩。姑娘心地善良,勤劳朴实,除照顾小孩外,还洗衣、做饭、担水、劈柴,什么家务活都干。姑娘的行为感动了嫂嫂,她改变了过去冷眼相看的态度,待姑娘如亲妹妹,知寒问暖,并请郎中给姑娘治疗秃疮。经过郎中悉心治理,没用多久时间,姑娘头上的秃疮得以根治,并出落得婷婷玉立、美丽无比,远近求婚者络绎不绝。皇帝听说姑娘的贤惠美貌后,派宫人前来选美,当即选中,赠送了很多聘礼,这位姑娘念嫂家穷苦,全部留给嫂家,上轿随宫人离去。入宫后,被皇帝封为娘娘。嫂嫂送走姑娘,回到房中一看,金银财宝堆满床,闪闪发光,不禁心中大喜。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该巷称为“娘娘府”。

铁拐府



相传,此地原系赵简王朱高燧的御花园,有龙王庙一座,庙前有古井一眼,但因年久,井已报废,中间竖着一根救命杆。当地百姓商量,要筹集资金,将古井重新修整,但修缮费过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还是人多办法多,最后商定,将中间小夹道让与临近群众使用,贯通南北东西,由受益群众均摊修井超支费用。他们按这个办法行动,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而且方便了群众行路,可谓一举两得。因为小夹道南北贯通,与六府东西串连,南段只有0.8米,北段较宽,形状恰似一柄拐杖,故称之为“铁拐府”。


鱼市街



明清时期该街叫御史街,因御史,鱼市,音谐,天长日久,传鱼市街至今。

铁狮口街


从前,这条街的北头有座庙,庙前蹲着两尊一人多高、雕刻得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后来,庙南不远处新开了家油坊,掌柜姓王。有一天早上,王掌柜突然发现昨天刚磨好的满满两罐油不见了,伙计们却都说不知道。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伙计没一个人承认。王掌柜无奈,想出个主意。这天半夜,他伏身躲在油坊暗处,月光下,两头狮子轻手轻脚从墙处跳进屋,一头栽进油来,呼噜呼噜喝起油来。喝光了油跳出墙外,到庙门口,一边一个卧下不动了,偷油的原来是两尊石狮子。

天明,大家跟王掌柜一起去找庙里和尚理论。和尚说:“你们是不是找油找疯了?我庙里的石狮子怎么会跑到你们的油坊去喝油?”

王掌柜不慌不忙地说:“你敢让我们砸开石狮肚子看看吗?如果石狮子肚里没油,我甘愿给你买两尊新的石狮子。”

和尚气呼呼地说:“石狮肚里有油,任凭你随意处置,可要是没油,我就要告到衙门去。”

伙计们抡起油锤,把石狮肚子砸开,油果然哗哗地流了出来。和尚们一下惊呆了,可烧香拜佛的施主们不乐意,王掌柜只好重新买了两尊同样大,但张着嘴的铁狮子。

后来,人们就把这条街改名为铁狮口街了。

洛阳府



洛阳府:明仁宗年间,南门西街中段路北夹道住着一位姓许的大户,人称许善人。这年冬天,大雪纷飞,许善人天明后出去扫雪,突然发现门楼下有个人身子缩成一团。他连忙叫家人把他抬入屋中,呼唤半天,那人才渐渐苏醒,于是问他如何落魄到这般地步。那人长叹一声,说道:“我叫杨世亮,家住洛阳,自幼攻读诗书,适逢明年京城科考,我带一书童前往。来到彰德城外南岗,书童见财起意,把我击晕,携带全部银两跑了。我身无分文,只好沿路乞讨。谁知老天又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我进了南门往西拐,发现路北有个夹道,进去避寒,谁知躺下就起不来了。”

许善人很是同情,慷慨地把他收留下来。十几天过去,杨世亮身体完全康复,许善人又给他准备了充足的行囊、路费。临走,杨世亮噙着眼泪对老人说:“天可怜见,侥幸得中,我必定回来重重感谢。”

科考放榜,杨世亮果然一举金榜题名。他衣锦还乡后,马不停蹄赶到彰德。只见许家房屋被大火烧成了一片废墟。他鼻子一酸,号啕大哭起来。邻居们说许家人就住在附近的破庙里。他找到破庙,见许善人身形憔悴,面黄肌瘦。两人抱头大哭。杨世亮安慰老人说:“这也许是天意啊,我一定把房子给您重新盖起来。”

没多久,在许家原址,几座青堂瓦舍和院落就建了起来。许善人为了让后人不忘杨世亮的帮助,特意把新落成的这座宅院取名为“洛阳府”。后来,这条小巷也就叫洛阳府了。

姚家胡同


相传,康熙下江南视察,途经彰德(今安阳)时,忽然经受风寒,腹痛不止,上吐下泻。随臣即刻唤告当地府衙,速召名医给皇上诊治。一时难住了府衙,后有一官员推荐让名医姚本仁给皇上治病,便将姚传到官府。姚得知要给皇上看病,再三推辞。他原做明太医,今给清朝皇上看病,诊治略有不测,将会招致杀身之祸。姚末及解说,就被带到了康熙床前,只好给康熙诊治。查明病因后,用他自制的阿魏麝香狗皮膏(今安阳膏药)贴敷胃腹,不到一个时辰,果然病除。康熙赞不绝口,称之为“奇药”。

康熙南下临行前,来到姚家大院看望姚本仁,见来应诊者络绎不绝,有呼有叫,有泣有啼,而患者贴张膏药即可治病,甚为惊讶。后听地方官员介绍,得知姚原是明太医,康熙挥毫题匾“太医正传”四字,以赐表彰,并赏银二百两,将姚家大院门前夹道修整拓宽,改名为姚家胡同。

安阳

一座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都,

丰厚的底蕴包罗着讲不完的故事。

有声有色有韵味的地名,

不仅呈现出新时代精神风貌,

更是延续了久远的城市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