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人民都爱喝汤:俄罗斯人喝罗宋汤、法国人喝牛肉洋葱汤、希腊人喝柠檬蛋花汤、印度人喝咖喱汤、日本人喝味噌汤,韩国人喝大酱汤。。。我们中国人就更不用说了,老祖宗都说了,“吃肉不如喝汤”。各种滋补的甜汤、鸡汤、大骨汤数不胜数,比较经典的红枣银耳汤、木瓜大枣汤、乌鸡蘑菇汤、黄豆猪蹄汤、莲藕排骨汤等等都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总之,一顿没有汤的饭是不完整的,最次也得上个番茄鸡蛋汤或者紫菜鸡蛋汤。 然而,喝汤这件事并非我们真的具有那么多神奇的养生功效。相反,还可能带来如下的几个致病风险: 1、汤中有糖。爱美的小伙伴请注意:我们的味蕾觉得比较舒服的甜度在8%-10%,一小碗200ml的甜汤含糖高达20g,每天喝两碗根本不费劲,相当于比别人多吃进去三四十克糖,长期喝肥胖风险当然很大,皮肤也不会好,个子也很难长高,因为糖分会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以前的广东人很少有高个子可能与常年喝甜汤有关系。 2、汤中有盐。不只是高血压患者,我们健康人也需要控盐,每天不超过6g。一般家庭烹饪菜汤的咸度在1%-2%,外面餐馆的菜汤更咸,一小碗200ml的菜汤,等于多摄入2g-4g的盐,无论是餐前喝还是餐后喝,都不利于控盐。长期坚持此习惯,无疑增加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而且对血管内壁和胃黏膜都有损伤。 3、汤中有脂肪。汤里的脂肪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浮油,例如猪蹄汤,另一种是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微滴形成的“奶汤”,例如鲫鱼豆腐汤。第一种脂肪还好堤防,撇掉浮油可以去掉不少脂肪,第二种脂肪就很难去掉,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很滋补很养生,民间产妇下奶都有“喝奶汤”的习惯,并不会和脂肪联系起来。但恰恰是这种“奶汤”,脂肪含量真的不低,喝它等于摄入多余的脂肪和热量,增加肥胖的风险。 4、汤中有嘌呤。久煮的肉汤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但是嘌呤含量很高,还有涮过牛肉羊肉的火锅汤也是,所以痛风病人最好不要碰。此外,即使不是肉汤,那些喝起来异常鲜美的蔬菜汤,菌汤,可能放了鸡精或味精,含有不少核苷酸类物质,核苷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嘌呤类。所以,痛风病人同样要警惕那些加了味精或鸡精的汤。 5、汤中农药残留。即使是相对健康的蔬菜汤,也暗藏农药残留的风险,如果下锅前蔬菜没有经过很好的清洗。菜农都清楚,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不打农药是很难生长的。如果把没有认真清洗的叶菜直接下到汤里,叶菜的农药残留会很好地溶解到沸腾的汤里,所以建议下锅前进行短时焯水。 改良的汤羹 细说了喝汤的诸多风险,肯定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毕竟中国人喝汤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遥远年代,一碗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汤羹,是多少人的黄粱美梦,文火慢炖、其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芳香类物质和多肽,勾起食欲,易于消化吸收,特别适合与大病初愈、缺乏营养的人。可是时代变了,盐和脂肪都是我们大多数人需要控制的食物,所以喝汤的利与弊天平也就发生了变化。 其实,并不是说不能再喝汤了,每顿饭喝一小碗100-200ml低脂低盐的蔬菜蘑菇汤、番茄鸡蛋汤也是可以的,或者,也可以用豆浆机打很稀的杂粮米糊来替代佐餐的汤,能吃进去更多的营养物质,不用放糖或者盐,散发着粮食天然的醇香。它们能更好地帮助其他食物在胃里消化吸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对我们控制体重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