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观与生命疗愈〉-3-打坐的正确心态
有些人学佛法,喜欢meditation(打坐、冥想),但是好像有些东西不见了──看不到生命的喜乐跟自由。其实不是在meditation的时候不见了,而是生命里有些东西遗失了,他没有发现,身、心掉入一种比较病态的状态,是在这样的状态开始修炼meditation──所以不是meditation让他们生命出问题,而是本来就在一种身、心有状况的情况底下来修行,如果再加上错误的禅修方法和心态就会出问题,所以很多人都说修内观,但事实上却一直在压抑他的身、心状态,看起来很会打坐,也能久坐,久而久之,身心的状况就会一直出现问题,到最后很难挽回。
在佛陀的禅法里面,如果把整个「七事相应」的教法作完整的研究,就会知道有一种静态中的修习,从止而观,从观而止,到止观俱行的禅法,就是「安般十六胜行」,就是我们现在在练习的安般念,念住出入息。
打坐的时候,念住出入息。「念住」,不是一种用力的强力集中,它是一种全面性、平衡性的一种觉知,只是「觉知」,甚至你可以把它叫做「觉察」,只是在保持觉察而没有用力。所以在修安般念的时候要注意:大脑要放松下来,大脑放松的意思是:让它慢慢寂静下来,慢慢没有声音,但这不是刻意去压制它,而是自觉性的觉知─放舍,觉知就放舍,大脑才会慢慢越来越安静;心地要和平,没有抗拒、没有执取、没有投射,就这样,藉由出入息很松坦而全然的念住当前。大脑放松,吸气的时候觉知吸气,呼气的时候觉知呼气,心地和平,身体放松,大脑也寂静,这是在修安般念的正确心态。
这样修学meditation,不只不会出问题,而且会对身、心产生疗愈作用。
***净光法师禅修开示*** 2015年7月19日台北一日禅 禅修主题:因缘观与生命疗愈 文字整理:明明 图片来源:取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