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奇谈】这个治感冒的方法好屌,速速围观

 为什么73 2016-12-11

本文导读

曾经听说一件让我感到惊悚的事...只是听说啊...事情是这样的:几十年前的农村医疗条件落后,对于一些小病小痛,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口耳相传的土办法;当小孩受了风寒而发烧恶寒,有些农村的办法就是...用缝衣针往鼻孔里扎两下,让鼻血呲呲的流,然后...就退烧了...这事该怎解???


外寒突击,层层包围


中医将“寒”的特点概括为四个字“收引凝滞”,按字面解释即“收缩牵引、凝结阻滞”,生活中许多例子可以让我们理解寒的特性:“收引”两个字女性朋友应该都能明白,每晚睡前清洁脸部,首先是用温水让毛孔打开以利于深层清洁,洗完后用凉水轻拍,可以达到收紧毛孔的目的,从这里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到寒气往内收缩、向内牵拉的倾向;而关于“凝滞”的特性,我想应该属天天洗碗的家庭主妇感受最深。洗碗必须用温热水,才能洗的快又干净,如果大冬天时还用凉水洗,你会发现餐盘上的油是越洗越粘滞,即便用了洗涤灵,效果也不如直接拿热水冲,这便是寒能使物质凝聚、滞塞的作用。

人体皮肤表面有无数个毛孔,中国人把它们称为“腠理”,腠理是可随温度而扩张收缩的活动阀门;当我们感受到寒冷的时候腠理收缩,则阀门会关的严实点,热的时候会扩张以利散热排汗。如果骤然受寒,导致腠理紧缩,无数个阀门瞬间被冰封,便是中医所说的“寒邪束表”。这个“束”字真是用的极好,外来寒气像件紧身衣似得包裹住身体,让人有种速冻饺子的体验。当你突然感觉到特别怕冷时,得...中奖了!



正气突击,反击受阻


要对抗由外向内渗透的寒邪,最佳的武器无疑是“发烧”;人体水液比例大约占70%,身体调动正气产热,加温体内水液,试图以蒸腾出汗的方法将凝滞体表的寒邪化开;奈何汗孔冻结的严实,外蒸的汗无路可出,于是在体内憋出“压力锅效应”,就是这股出不去压力导致头痛、身体疼痛...此时脉象就像拉紧的弓弦,攒着向外发力的劲,却难以射出...


杀出血路,破冰而出


用过高压锅的都知道,当锅里的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锅盖上的气阀就会喷出蒸气,释放压力。当人体被寒气困住,正气不断产热增加内压,汗越出不去就越憋,憋到了一定程度,热夹水往上冲击脆弱的鼻粘膜,于是就像气阀放气似得,噗呲噗呲的往外流鼻血...这个可不是苏先生瞎说的,古有明训:

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出自 汉?张仲景 《伤寒论》



流鼻血,一定要有吗?


用喷鼻血的方法自动解锁,听起来好野蛮...非要那么凶残吗?不不...让我们用更文明的办法解决...如果在锅里压力逐渐升高时,在周边打几个孔,不就不会往上喷气了吗?哈 哈哈...这样做听起来很傻,但这也不是苏先生瞎想的...谁感冒谁知道,烧是如何退的呢?发烧是随着出一身热汗而退去的!经过正气加温的水液,像蒸笼似得将寒气融入汗液,驱逐出去。只要能想办法出汗,压力一释放,身体也就不疼了,也不至于到流鼻血的地步。

针对寒“收引凝滞”,我们采用“开泄温通”的办法来对应,辛温药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辛能发散、行气血,温能散寒、解凝滞。想一想吃麻辣火锅为什么会出汗就知道什么叫做辛味,那是一种往上往外窜的感觉,它能像冲击钻似得凿开被寒气冰封的腠理。一旦凿开了,温的功能就能帮助正气,加热体内凝滞的寒气,往外蒸腾,一鼓作气的透过汗把寒气往外推出去。这就是中医的“辛温发汗”法...



资料整理/谢占维    编辑/谢占维

将您的阅读需求传递给我们吧,来投票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