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张金梁

 cxag 2016-12-12

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请关注网站 

京胡艺术网 (全国首个京胡门户网站)

http://www.jinghuart.com/




2007年6月,我接受了程砚秋大师之子程永江老师让我关注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张金梁先生的嘱托。张金梁先生居住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我有幸与张老同城,然而我却一直未敢贸然登门,因我是京剧“丑盲”,没有访问张老的资格和能力,故无勇气去打扰耄耋之年的艺术家,不忍耗费他老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但关注老艺术家的事却是应该做的,所以我先从搜集张老的资料、和张老电话接触开始。张老很是健谈,每次打电话都要谈很长时间,最后结束通话时仍意犹未尽。今年8月,永江老师来电话告诉我:张老刚出院就忙于整理李玉茹先生的艺术资料,让我去看望问候他老并询问文字整理是否需要我帮助。我为丝毫不知同城交往的张老生病而自责,9月3日,我怀着愧疚的心情,叩响了张金梁先生的家门。

  9点半,我来到张老的家,一位清瘦的老人热情地迎了出来。张老的容颜我并不陌生,那是因2006年张火丁来济南演出《梁祝》响排时,我前去观摩学习,看见一位瘦瘦的老人和宋小川在台下边看照片边谈话。老人的言谈举止俨然行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正是张先生。今日看去,老人更加瘦弱,却仍很有精神,我握着张老的手再次“重申”:我是外行,老人家却和蔼地表示没关系。从开始与张老交往我就感到:张老酷爱京剧,十分钟爱自己的艺术人生。果然,环顾张老房间,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带有京剧“符号”的图片,尚未坐定,张老便饶有兴致地娓娓谈起他那丰富多彩的舞台往事……

  张氏父子 大小金刚

  1920年阴历5月23日,张金梁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其父张春彦工老生,是当年和丑角马富禄、小生金仲仁、旦角赵桐栅同与荀慧生先生合作的被誉为“四大金刚”的四大杰出配角之一。张金梁小时候,家中梨园行人进出不断,名丑郭春山的弟子曹二庚便是张家常客,曹二庚见张金梁聪明伶俐,就教了他一段《一匹布》中张古董的数板,张金梁很感兴趣,学的也很快。久而久之,在这样的京剧氛围熏陶之下,他迷恋上了京剧。张金梁天赋极好,10岁就成了程砚秋创办的中华戏校“金”字科的学生,初习大花脸,后改小花脸,工文武丑,先师从郭春山,后拜马富禄,1938年,张金梁以优异成绩毕业,即成了王金璐、李玉茹组建的“校友剧团”中的得力一员。提起“校友剧团”,张老还告诉我给剧团起名的故事:那个时代叫“剧团”稍显“洋气”,大家商议起个合时宜的名字,张金梁提议用李玉茹的名字命名,把“玉茹“二字颠倒为“茹玉”,取相近音“如意”。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赞许,后经金仲荪校长批准。戏曲剧作家翁偶红先生听后夸奖张金梁说:“这孩子脑瓜儿真快……”后来随着中华戏校“校友剧团”——“如意社”在上海走红,丑角张金梁也声名鹊起,他与小生储金鹏、老生郭和涌、老旦李金泉被誉为“四小金刚”。


       耄耋之年的张金梁先生


 北京首演 第一梅香

  1938年底,张金梁加入了程砚秋大师的“秋声社”,程先生很欣赏他这个中华戏校的优秀毕业生。当时程先生正在创排新戏,1940年4月29日,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翁偶红所编新剧《锁麟囊》,首演阵容综合了南北两地的名演员,程砚秋饰演薛湘灵,吴富琴饰演赵守贞,芙蓉草饰演胡婆,张春彦饰演薛良,孙甫亭饰演薛母,顾珏荪饰演周庭训,刘斌昆饰演梅香,曹二庚饰演碧玉……此演一炮打红,盛况空前。同年10月7日程砚秋回北京,在长安戏院首演《锁麟囊》,演出阵容有所变动,除吴、张、孙、曹等仍为原演,梅香换上了张金梁......首演时,张金梁很紧张,程先生告诉他:“【四平调】那段,出场不要慌,扶着我,顺着我走,我个子高踏步(存腿儿),你矮,不要再踏步了…..”在程先生的鼓励指导下,张金梁放开手脚,从容登场,这个20岁的小伙子在《锁麟囊》中成功饰演的梅香受到了程先生的认可,也迎来大家的称赞,“北京首演的第一梅香”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今日回忆起这段往事,张金梁仍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以无比感激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艺术进步应归功于程先生,大师提携后学之恩永世不忘。

  大师提携 丑艺卓然

  京剧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生、旦、净、丑,因丑角演反面人物多、演配角多,相对青衣、老生这些行当,大多不被人们重视。其实,演丑角不仅要口齿清晰流利、文武昆乱不挡,而且男女老少、五行八作各类型人物都要涉猎,不仅本行的主角戏要演得出色,而且用行话说:什么样的名角也要“傍得严实”。张金梁天赋聪慧,后天博学,文武兼备,演艺超群。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曾成功塑造过上百个丑角人物,可以说丑彩出尽。张金梁是幸运的,他赶上了大师辈出的京剧鼎盛时期,与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小名旦(李世芳、宋德珠、毛世来、张君秋)和八大坤旦(王玉蓉、云燕铭、言慧珠、李玉茹、吴素秋、杜近芳、赵燕侠、童芷苓)都曾同台献艺。上个世纪30年代,一次奚啸伯演出《法门寺》时,演贾桂的茹富惠病了,奚啸伯点名让张金梁来替演贾桂; 50年代,张金梁分别在梅兰芳主演的《霸王别姬》《花木兰》中与萧长华同演子弟兵和投军,在《金山寺》里饰小和尚,《西施》里饰东施;与尚小云同台演的《昭君出塞》里,饰王龙;与荀慧生同台演《红娘》,饰书童和小和尚;在武汉中南区联谊京剧团,马连良演出《甘露寺》,点名要张金梁演乔福,此后张金梁跟马连良随团各地巡回演出多场;在杨宝森出演的《问樵闹府》里饰老樵夫、《乌盆记》《盗宗卷》里饰老家院;在周信芳演的《打渔杀家》里饰教师爷,并且还和谭富英多次合作;在和李玉茹、李金泉合演《琥珀珠》中饰演赵芳……张金梁与大师、名家多次同台演出,虽然演的是丑行配角,但是他却以自己的精湛艺术赢得大师、名家的信赖。提起与大师屡次同台献艺,张老总是谦虚地说,自己的艺术进步和艺术自信是靠大师提携而取得的,在与相声大师侯宝林、剧作家曹禺等艺术名流的多次交往中也学习借鉴了许多东西。
张先生的艺术是多元化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电视剧《傻三看家》《戏迷劫道》中饰演老财主和老农,其表演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张先生的表演艺术是很值得记录保存下来传与后学的一笔宝贵财富。目前,89岁高龄的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张金梁先生,正顽强地与年老体弱抗争,执著撰写着当年曹禺先生曾鼓励他写的《中国戏曲丑角表演艺术概论》。


      张先生在山东大学讲课


 亦演亦教 桃李满园

  张金梁1930年到1938年的戏校科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文明开放,新观念不断影响着张金梁,他成长很快。这期间,不满18岁的张金梁不仅舞台艺术成绩突出,还担任了助教,张金梁的京剧教育生涯应该是从那时就开始了。1946年,上海大世界演艺场有小京班(教小孩学京戏的科班)叫陶家班。张金梁为了经济上多一点儿收入,白天在那儿教学,晚上演戏。当时还在上海教票友……

  粉碎“四人帮”以后,张君秋、史若虚动员当时在济南处于困境中的张金梁到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吕昆山、于魁智、王蓉蓉、宋小川、杜镇杰、耿巧云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演员当年都受过张金梁的教育。上个世纪80年代,张先生在山东省戏曲学校教学,同时也曾多次在山东大学作专题京剧讲座。提起山大,张老说他和山大很有感情,许多老师他都熟悉,特别是与曾任山大校长的吴富恒先生有着很深的交情。一次吴校长请张老家中做客时说:“金梁啊,我在北京上中学时就在广和楼看你演戏,在上海上大学时看你在中华戏校演戏。后来我出国,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又看到你在从事戏曲教育,你是中华戏校培养出来的有文化、有理论、有实践的新型京剧演员,我很欢迎你来为我们的学生讲课……”今年年初,中国戏曲学院也派来青年教师刘宸跟张金梁学戏,张老不顾年高体弱,倾心栽培。他给刘宸讲授了苏白基础丑角戏《荡湖船》、丑角昆曲基础戏《回营打围》,还讲授了丑角的语言、身段、唱段等,并一一示范,张老因此累病住院。张金梁先生从事京剧教育多年,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受过他教育的人不计其数,可谓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无愧于戏曲教育家称号。

  抢救脸谱 晚年心愿

  张金梁先生不仅是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同时也是脸谱画家。京剧脸谱是忠、奸、贤、愚最直接最独特的表现形式,以谱传神,有着很深的寓褒贬、别善恶、辨忠奸的艺术之魅力。说起画脸谱,张先生坦言自己没有学过绘画,但是小时候爱看戏,爱看演员自己勾画花脸,在科班学艺时就开始了学习勾画。几十年来,张金梁笔耕不辍,潜心钻研,他绘制的脸谱,既继承前人技艺,又敢于突破传统,其功法和着色与众不同,创造出风格独具的脸谱流派。张金梁画的《百丑图》于1996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封页上有侯宝林大师赞誉张金梁艺术的“丑魁”二字,有曹禺先生“中国戏曲丑角脸谱集成”的题字等。张老把他画好裱好的一张张脸谱和他的《百丑图》大画册拿给我看,边看边告诉我京剧脸谱绘画很有学问:画艺,熟能生巧,但是要知道脸谱的每一笔为什么这样画,代表什么,比如说,画曹操这个人物,我们一般都视他为奸雄,但是在曹操慨然应允“献剑”刺杀董卓一事上,也表现出了“忠良”之心,所以就没给他画元宝白脸,而是给他一个“半红脸”……我小心翼翼翻看着浸透张老心血的一张张精美脸谱,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然而张老却虚心地告诉我:他的绘画得到马富禄等前辈的真传;特别是他的老师翁偶虹先生,不仅是位著名戏曲剧作家,还是著名的脸谱研究者、收藏家,不仅在戏剧上给予他很大帮助,在脸谱绘画艺术上同样给予他极大的影响。张老诙谐、乐观、认真地双手捧着《百丑图》对我说:“我老了,但现在还不能走,我在抢时间,我要把《西游记》《水浒》等全部人物脸谱图完成再走……”听着这番真情表白,我不禁对这位执著坚韧的老艺术家肃然起敬!


  我怕张老累坏身体,几次想告辞,但都为张老的热情留住了。张老也喜欢程派,他曾多次主动和我谈起程先生、谈起程派传人张火丁。张老拿出他和火丁的合影,再次说:“火丁程派学得好,人也实在,可以说是德艺双馨啊。”为了让张老休息片刻,我把MP3拿出来,给他戴上耳机请他听火丁的唱段,把我的学唱录音也请他听了,张老很高兴,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能常来。看着张老听火丁唱段时那陶醉的样子,看着他老边说边唱的激情表演,听着他老要学电脑、要写文章、要画脸谱、关注济南中国京剧节等话语,我深感:张金梁先生不仅是位京剧艺术大家,也是一位自强向上、谦逊好学、慈祥可爱、紧跟时代步伐的老人!一晃4个多小时过去了,告别张老之际,我由衷祝愿张老健康长寿,定会常来看望他老,聆听他老那叙说不尽、难以割舍的悠悠往事梨园情……

2008年9月24日于济南

  本文刊登在《山东大学校报》2008年10月29日月末版·文史纵横(刊登文章编辑对篇幅略做删节)


美德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