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踪异域之美玉

 自华居 2016-12-12



世界上的碧玉矿资源存储,一般人只知道在中国新疆、加拿大和俄罗斯,很少人知道在遥远的南极靠近太平洋的一个与世无争的小岛上,还有极优质的碧玉矿源,那就是被喻为人间伊甸园的新西兰。



新西兰的碧玉被国际珠宝界公认为优质珠宝用料,但在中国玉器界却鲜为人知,一般的消费者更是闻所未闻。在新西兰不管当地的毛利人(原住民)或是欧洲白人,男男女女,很多人脖子上都挂有一种用绿石头制成的配饰,有奇怪的图腾也有精美的欧款时尚珠宝。若问他们那是什么,白人都把它叫绿石头(Green stone),毛利人则叫做蒲那姆(pounamu 毛利语)。这种绿石头大部分都呈半通透性,质地细腻,手感油润,觉得它与中国人所说的玉石特征十分相似。颜色有青翠如苹果绿的,菠菜绿的,还有深绿至如墨的墨绿色,但唯独没有纯白色的,故新西兰的软玉可列为碧玉种类。



▲新西兰碧玉最重要的产地蒙奇提咔镇的标志性建筑物。


沧海桑田的自然奇迹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碧玉的形成都是从超基性火成岩变质而成的闪玉,含95%以上透闪石和少量阳起石,新西兰碧玉的形成也是如此。但中国新疆、俄罗斯、加拿大碧玉矿脉都在海拔很高的雪线以上,而新西兰原矿脉只在海拔约1200米左右的高度,属于世界上海拔较低的碧玉原矿带。处于在东经171度,南纬43度左右。


新西兰的碧玉形成及分布被认为与其远古时期的冰川移动有关。其形成大约于一亿至三亿年前,由南阿尔卑斯山形成过程中岩层伸展及碰撞所致,并经历多次的冰川移动而被携带分布到不同区域。新西兰碧玉的致色因素是一种叫绿蛇纹岩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存在于海底,当地壳运动,冰川迁徙,它就会随之浮游滚动,形成岩浆混合物,再经过地壳运动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把富含这种矿物质的岩浆压缩成致密的绿色的带状石块——碧玉。所以新西兰碧玉有着独特、丰富而美丽的内含物,纹路极其精美。



新西兰分为南北两个半岛,数亿年前这两个半岛也是相连的从太平洋浮起的大陆带。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导致碧玉只分布于目前的南岛,而且更集中分布于南岛西海岸的Hokitika(豪奇提咔)地区。豪奇提咔(Hokitika)的碧玉分布又以其纵横交错的河流为主,故该地区所发现和可采集的碧玉主要为水料,即由于洪水或融雪时从原生矿带被冲到河流中的玉石。这些玉石经数百万年的河水冲刷已形成表皮光滑如鹅卵石般的极致密的玉块,在中国传统上称为仔料或者山流水,被认为是玉石原料中最佳的品质。



豪奇提咔地区的碧玉原石种类:



1、当地称为咔沪琅伊(KAHURANGI)的碧玉,该名来自从毛利语,是珍宝和财富的意思,传统上毛利人多用于制作高级礼器和首饰。此种碧玉颜色从浅绿色到苹果绿色。

他们就用这种拥有神护力量的碧玉来磨制鱼钩饰品,希望更能保佑平安出海,丰收而归。


2、颜色最浅的当地称为伊琅亚(INANGA)的碧玉,此种碧玉颜色很淡,色泽处于中国传统的白玉与青玉之间,与西伯利亚地区产的雪山碧玉很相似。其结构十分致密细腻,油润如羊脂,玉质纯洁,几乎无杂质及污点。因为鳟鱼只能生存在特别干净的河流里,所以这种玉在当地是圣洁的象征。这种玉只出现在瓦卡提卟湖源头的河流,以及哦他沟河、阿哇沪瓦河及他瓦马沟河。


3、当地称为马斯顿(Marsden)和咔哇咔瓦 (KAWAKAWA)的碧玉,其颜色从翠绿到深绿,甚至深至墨绿色。这种原石主要来自马斯顿区、阿哇沪瓦河及Rimu河,有些表皮上还会出现瓦河及Rimu河,有些表皮上还会出现洒金皮,即在碧玉的表皮上不均匀地分布着金黄色的斑点或色带。这通常是由于碧玉从原生矿脱落后,经历数百万年的洪水冲刷及河流洗礼,其表层不断被含铁元素的矿物质腐蚀而形成的。这种碧玉在中国传统上俗称洒金皮,也叫金玉满堂,在中国只出现于新疆于阗的白玉仔料上,在中国碧玉类极少见到。在俄罗斯的碧玉也很少有,故这种洒金皮的碧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种碧玉虽然颜色较深,但其切片颜色却是十分润泽的菠菜绿,是制作巧雕及精细珠宝的上乘之料。

4、蔻蔻浦(KOKOPU)玉, 此名来自毛利语,原来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鳟鱼的名字,因这种鱼身上分布着很多金色的斑点。这种玉的表面上也洒满了这种金点,玉质的颜色则是粉白到灰白,是当地一种很稀有的一个玉种。


5、西南碧玉(South Westland),出自离Hokitika镇约250km的Haast区域,这种碧玉都呈清脆的苹果绿颜色,但通常都带有分布不均匀的黑色杂点。而在碧绿的玉质上出现如同雪花状的白斑,却被认为是该地域产地的碧玉唯一独有的特征。此地域的碧玉质地良莠不齐,有结构十分细腻的,也有质地粗糙的。此地域有一种最翠绿的,当地称其色为苹果绿的碧玉,其颜色可与西伯利亚的7#矿碧玉相比美,但其结构之细腻及油润性却远胜于西伯利亚7#矿的碧玉。但要出现这种既翠绿、细腻又油润的上乘品质的碧玉,机率很小,很多时候百里也不能挑一。




被严加保护的珍贵资源


根据新西兰发现的碧玉古文物推算,毛利人大约于500多年前开始使用碧玉当做工具及猎具,最早期的有玉斧及毛利人称为Mere的玉制手把砍刀。由于这种绿色的石器坚韧不折,对毛利人原始的拓荒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慢慢地,碧玉便变成了毛利人信仰及地位的象征。其中碧玉所制的ToKi(用麻绳编织的玉斧)更成为毛利酋长专享的标志。


▲2006年新西兰王子订婚时定制的权杖。


目前拥有最多碧玉资源控制权的为两大毛利部族,即Wacwac和Makaahic部族。由于毛利人对碧玉神圣信仰和政府对资源的保护意识,新西兰的碧玉实际上一直未有系统的勘探,故没有官方的矿存储量数据。新西兰的碧玉加工业界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河流上的水料(中国俗称仔料)及Hokitika金矿开采时发掘到的山流水碧玉原石。严格意义上新西兰一直未曾开采其碧玉原生矿,而且新西兰政府为了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更推出免税政策鼓励业界从国外进口碧玉原石。

新疆和田籽料赏析:


▲欲获得上图图片信息或更多作品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