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碧玉主要产自贝加尔湖东南的Sayan(萨扬山脉)。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最深处水深达1637米,湖面面积达31500平方公里。湖的最长跨度达636公里,据科学考究该湖已有2500万年,目前仍保留有约3500种极原始的植物和水生动物。当年成吉思汉就是跨越贝加尔湖西征的,据说成吉思汗西征时便认为她是上天赐予的,并把湖水作为圣水配给将士带上西征之路,因此路上所向披靡,节节胜利!神秘的贝加尔湖及其美丽的传说目前仍吸引着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旅客前来观仰。 贝加尔湖离西比利亚首府伊尔库茨克约2小时车程,远在贝加尔湖对岸的茫茫大山便是世界著名的萨扬山脉(Sayan),萨扬山脉长年积雪,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从贝加尔湖的这岸远眺仍可看到其山脊上白雪皑皑。然而,就是在这座遥远而神秘的山脉却蕴藏着更神秘的碧玉和白玉! 1998年正值前苏联解体不久,俄罗斯刚开始改革开放政策,其国营企业及私营企业都向海外寻求融资,就在这年的夏天,我应Sibingeologia(西伯利亚矿务公司)之邀请从新西兰到西伯利亚考察及商谈合作开矿之事宜。这次让我踏上了勘探西伯利亚矿山的征途,从此便与萨扬山脉结下不解之缘,几乎每年都必须到西伯利亚看望她一次! 这年的夏天特别热,但贝加尔湖却凉气习习,来贝加尔湖避暑的人特别多。经初步商议决定由前西伯利亚探矿队队长Sasha Sekerine带队,我们一行8人包括我和Mark Sekerine(地质工程师兼英文翻译),另3位经验丰富的野外勘探地质工程师(其中一位为向导),再2位前苏联陆军退役的大型卡车司机,为了保证勘探的生存,他们弄了2辆陆战队退役的越野卡车,1辆载人的吉普车,并预备了足够8人用15天的粮食和高度的伏特加酒。伏特加酒足足有10大箱,比粮食还多,我当时十分不解并担心此次与酒鬼同行,自己不被酒灌倒才怪。但Sasha很认真地告诉我,山里的气温很低,伏特加比面包更有用! 为了保证让路行的顺利,根据当地天气预测,我们选择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出发。10点左右已到达贝加尔湖边,只见贝加尔湖的这边湖水碧绿清澈,水草茂盛,可清晰地看见鱼儿水中嬉戏。远望湖的另一边则烟波渺渺,一片浩瀚,不见边际。 队长SaSha指着湖对岸远处模糊的山脉说;“那就是著名的萨扬山脉。湖的这岸早已游人如鲫,很多小贩摆卖当地土特产,其中最多是现场烤制或熏制的贝加尔湖深水鱼。我们也停下来稍作休整,并买了几大包贝加尔的烤鱼和熏鱼。当时的价钱都很便宜,算起来大概每条鱼才要人民币八毛钱左右。每条鱼大约都在25—30CM长,半斤重左右。当地人说最好吃就是这么大小的,太大了肉不嫩。我试着吃了条,果然肉嫩鲜香,口感好极了! 只停留了20分钟,我们又上路了,车子绕着湖边的曲径盘行了约5小时后到达了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体(译音;Burya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这里是一片辽阔的牧区,成群的牛羊在吃草,三五只马儿在其中奔跑嬉戏,一片与世无争的安逸景象,仿佛进入传说中的伊甸园,令我忘却了都市的紧张生活,也把长途的劳累一洗而净。Sasha指着草原的边际巍峨的出脉说,那就是Sayan山脉。在山脚下可模糊地看到一条飘渺的银丝带,真有点象天上银河。Sasha说那就是萨扬山脉在夏天溶雪所形成的河流,我们就是要到河流的尽头处寻找碧玉样本。 几小时后,车子把草原和羊群远远地甩在后面,并沿着山脚下的河索道而上。傍晚七时左右,车子在河边的一处悬崖下停下,Sasha队长神情严肃地对我说,这里是进山的要塞,我们必须先拜祭山神才能进山。果然在悬崖底下有一座破旧的蒙古式凉亭,凉亭里有一张石板祭台。我们从车上拿来面包,腌肉,伏特加和香烟等等毕恭毕敬地放在祭台上拜祭。他们说这是蒙古人的祖先设下的,山神十分灵验,拜祭后可保佑平安。这里周边的主要是蒙古人,以放牧为生,据说他们都是当年成吉思汉的后裔。 拜完山神,我们马不停蹄迅速上路。车子转过了山口进入河床继续前行,但这里与之前走过来的河道却是天壤之别。两边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巨石悬于半空,他们说下暴雨时经常造成坍塌,话还没说完,突然后面轰隆一声,十多米远掉下一块几十吨的巨石。队长说那是因为我们车辆走过时振动所引发。河床上满布的横七竖八的乱石就是从悬崖上掉下来的,有的经过千百年的洪水洗刷已变成鹅卵石,有的仍四面獠牙狰狞可怕,那明显是最近才掉下来的!我们的车辆就像过地雷阵一样,在河床的巨砾中绕行,较高的吉普车底盘也经常被石块顶住,坐在车上犹如跳霹雳舞,我真担心车子会一不小心就被石头卡死。车子就这样缓慢地爬行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已是傍晚十点,才走了二十多公里。 天色开始变黑,朦胧中可见到前面有炊烟,我十分惊奇,Sasha说那是一户牧民放牧的驿站,也是我们可看到人烟的最后一站,我们今晚就在此借宿。车子在靠近小木屋的平地上停下,木屋里走出两位牧民,Sasha与他们寒暄一下便叫其他队员从车上搬一些吃的东西进去。我也跟着去吉普车的后备厢里拿我的简易行李,刚拿开几个睡袋,我朦胧地发现下面露出几支长枪和两支在电影里见过的俄军用的AK47,我一下子愣在那里。翻译看我害怕的样子马上向我解释,那些武器都是为了对付山里的野兽,而矿区里产白玉,白玉在俄罗斯可以很容易地换取美金,有职业黑帮专门狩猎在山里找到白玉的采玉人,因为劫采玉人比打劫城里人的收获要丰盛得多!白玉比卢布要值钱得多!但碧玉仍没多少人问津。黑夜中寒气逼人,饥肠辘辘,简陋的小木屋给我们送来了真正的温暖。几杯伏特加下肚,我就疲倦地倒在地上睡着了。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我走出屋外只见草地上已盖上白花花的霜,正值盛夏的八月,山里却似严冬。但山野的空气分外清新,朦胧地可见此牧区是一条狭长的草原带。前面沿着两侧山脚延伸,后面则被我们刚走过山口要塞堵住。牧民说正是因为此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而选择在此放牧羊和马,不需任何围栏,马儿可自由奔跑于旷野上,因出口被悬崖及怪石嶙峋的河流挡住了。这里放养的都是正宗的蒙古马,这些马擅长奔跑及跨越障碍物,在赛马市场上能卖得好价钱。他带我们到马栅选了六匹深棕色的高头大马,Sasha说是因为去矿区周边实际上还没有车辆可走的路,故必须租这些马代劳。又说今天必须把吉普车留在这里,因为今天开始已经没有吉普车可走的“路”,吉普车留在这里作为与市区的中转基地,应付万一紧急救援之用。队员们把吉普车上的轻武器和急救箱搬到大卡车上,我也转到大卡车上,向导和另二位队员骑马带着马队在前面引路。我们向着远处的山口走去,车辆跟着马队左转右拐,时而跨过小河,时而穿越杂草丛生的西伯利亚森林。然而,马儿走的路径卡车不一定可以走,卡车经常被树干撞得吱喳作响,车身摇晃。不过这毕竟是前苏联的野战运输车,卡车可轻易地把两只碗口粗的松树扳倒在车轮底下。穿越了几片松林之后,卡车已是满身挂彩。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一条河流的前面停了下来。向导说为了节省时间,缩短距离,我们必须从这里过河。因为河流是倒S形走向,如果沿河而走会令我们多走整整两天的时间。我目测了一下河面,估计水面有近50米宽左右,但却很难看清河中央的深度。稍作休整后,向导赶着一匹马往河里试水。马儿才踏入河面十多米,水已淹没马肚,马儿转身又走回了岸边,估计那里的河水太深了,马儿也过不了。我走到马的身边比测了一下,马儿的胳膊已过我肩膀,应该有1.5米以上。向导又转换了几处航线,第四次,向导脱掉外衣裤跨到马背上,我们发现马到河中间,水面刚淹到马的上半身,马身在水里摇晃了一下,我们都愣住了,只见向导牵起马头使劲地往前走了几步,马儿过了河中央,只听乌棕马吼叫了一声终于到达了对岸。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队长马上把过河的线路标志下来。队员们依此航线先把马队赶到对岸,最后轮到卡车了,我想马过河的位置水深应有1.5米,汽车可能还没到河中间就会死火了。我很疑惑地问翻译,他大笑,并很自豪地指着车头顶上的排气管说,只要水不淹到排气管,这个车都可以过去。但他要我脱掉鞋子和袜子,并尽量卷起裤筒。我十分不解,问他为什么,他只说我等一下就会自己明白的!司机很仔细地查看了汽车的发动机,并重复地试了几次启动和熄火,确信发动机无恙后就把车沿着刚才马匹过河的路线驶过去。还不到河中间,我已明显地感觉到水的阻力和浮力,我坐在车子上倒更像坐船的感觉。因为河床底下都是凹凸不平的石块,车子的轴距远远大于马腿之间的间距,马可以踏过去的车不一定就能跨过去。司机小心翼翼地继续向前驶,差不多到河中央,可能是因为车轮踏在落差很大的不同石块上,我感觉到车身重重地摇晃了一下,差一点就侧翻倒,水一下子就涌进了驾驶室内。司机紧握方向盘猛地踩了一下油,车子终于越过了河的深水区,我倒吸了一口气,这时才发现水已淹湿驾驶室的座位,我卷起的裤筒也被弄湿了,这才明白为什么翻译要我脱掉鞋子!车终于安全到岸,不久,另一辆车也跟着我们安全到达了。 队伍马不停蹄,继续沿着山脚穿越另一片森林,因为森林地势较低,很多地方仍有洪水退后剩下的积水,地面到处都是淤泥陷阱。很多次我坐的卡车陷入淤泥而动弹不得,队员们不得不砍树垫起车轮,并由后面的卡车合力拖出陷阱。但要从陷阱中救出,每次都要折腾两小时以上,直到下午八时我们才走了二十多公里。傍晚九时左右,我们又被前面的河流挡住了去路,队伍又在河边停了下来。我往对岸看了一下,倒吸了一口冷气。河面起码有接近100米宽,想起刚才渡过的河流真是小巫见大巫。这次向导并没有立即牵马去试水,只见他捡起鹅卵石往河面不同的位置掷去,并更换了好几次方位,我感觉像是石沉大海的情景!最后他比划着跟队长说了很多话。一会儿后翻译向我解说因为河水太深,目前不能渡河。我们只能就地扎营,等待明天可能会出现的河水退潮!只见队长和向导走向河边不同的位置,把目前的水位都标记下来,并考察沿河情况。队员则开始忙碌着扎起帐篷,一些队员已找来干柴燃起篝火。两名队员还带来了钓具到河边垂钓去了。 我们围着篝火啃着蘸了伏特加的面包议论开了,半小时后,天已渐黑,只见垂钓的队员各提着一串鲜鱼回来了,每条都有25厘米长左右,他们熟练地把鱼架在篝火上烤。翻译说这种鱼叫鳟鱼,与新西兰的鳟鱼一样,只生存在极干净无任何污染的水里,但不同的是西伯利亚的河水十分冰冷。鳟鱼在此很难长大,要长到这么大起码要十年以上,而在新西兰大约只需三年时间。不到两分钟,他把一串鱼从篝火上取下并递给我一条。我马上说这鱼还没有烤熟不能吃,他解释说他们烤鱼不是为了烤熟而是烤去鱼鳞的腥味,因为这里的水质极干净,这里的鱼通常是生吃的,烤熟了反而失去鲜味。我试着吃了两口,果然十分鲜美爽口。突然,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对视了一下,大家都意识到队长Sasha和向导还没回来,此时周围已是漆黑一片,队员们嘀咕了几句后正准备分头去找。就在此时队长和向导回来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队长马上开始讨论明天的渡河方案。翻译对我解释,这里的河水主要由两种情况形成,一种是山里下暴雨时直接形成的洪水,另一种是矿区里的雪山在夏天融雪时形成。根据河水的清澈度我们可以判断目前的河水是融雪所形成,而融雪是因太阳照射所致,故其高峰在早上七点到下午七点。雪水流到此河段估计在早上九点后,而在凌晨三点到七点会是河水的最低潮时段,故我们必须在早上八点前全部过河。但如遇上山里下雨,我们的渡河计划就只能望天打卦了。我大口地呷了几口伏特加,自个儿先钻到车上的睡袋去了,我想明天就真的听天由命了!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在朦胧中被马叫声惊醒,发现天际已渐亮。向导和马队已在河边一字形排好,我迅速走到河边,发现河面已明显比昨天缩窄了很多,大约只有七十米宽,河边很多昨天被水淹没的石头也露了出来,估计水位下降了有一米半左右。队长说为了争取有利时机,我们过河后才吃早餐。我到河边洗把脸,只觉河水冰冻刺骨,真是名副其实的冰水!我瞄了一下马队,只见队员正在帮向导用黑布把马匹的眼睛蒙上。这可与上次过河不同,向导跨上没蒙眼睛的一匹马向河中慢慢地走去。还没到河中央,水已淹到马头。向导没有继续向前,而是迅速骑马回岸,并换上下一匹,扯开蒙眼的黑布径直向另一航线走去,如此重复地换了六匹马,但最终没有一匹可到达河中央。两辆卡车则一直在预热待命。 我终于忍不住问翻译为什么这次要把未试水的马匹蒙住眼睛。他说因为此处的河水太深,而且河水比昨天更冻,随时都有危险。如果第一匹马打寒颤或遇深水退回被其他马匹看见,都会因恐惧而拒绝试水,这次每匹马只能试水一次,而且在水中停留时间很短是因为怕马匹在冰水中迅速失温而倒下,马被水淹到头就不能强行了。我想马匹连河中央都到不了,今天的渡河计划可能没希望了。只见向导与队长及司机嘀咕着比划了一下,就带着另两名队员及马队沿着河这边的松林向上游奔去。翻译说是昨天傍晚向导侦察时发现上游可能有较浅的河段,但因松林过于茂密,车辆则难以抵达,而马队却可以轻易到达。我十分不解地问,这里连马都过不去,我们的车又怎能过去呢?他说刚才向导告诉他们左边的路线水深大约在1.5到1.8米左右,根据他们以前的经验,此卡车可以涉过1.8米深的水,故此次渡河成功的机率应在七成左右。但这次渡河,除司机必须在驾驶室内,我和所有队员都必须站在卡车的车厢上。为了保障我的安全,队长指挥着另一辆卡车先行渡河。只见司机首先猛踩了几下油门,把发动机加热了一会儿,正要向河中驶去,队长两步冲上前面示意司机把驾驶室的玻璃窗降下。我十分不解地问翻译为什么这么冷还要司机降下车窗。他说因河床高低不平,河底石块参差,河水太深时车辆很容易因失重及失去平衡而侧翻,而车门一旦浸入水中就很难打开,如车辆侧翻时司机必须迅速从窗口跳出。我听了不觉心里深深地颤抖了一下。只见卡车艰难地摇晃着到了河中间,过去时水面已淹到了驾驶室门的中线,比上次渡河时要深许多。第一辆车终于飘到了河的对岸,我只觉眼前浮出了一线希望。我抖擞了精神,与Mark翻上后车厢,他把一个救生圈递到我旁边,说不到万一都不要乱动。因卡车在水里失重,我们最需要保持车身平衡。我们的车沿着刚才的航线慢慢地驶去,车身摇晃得比上次厉害得多,到河中央只觉得自己像坐在浮艇上,估计水深有2米。总算上帝保佑,我的车也安全地飘到彼岸,我不禁夸赞了一会儿俄国野战车的厉害,马过不了的车也可以过了。此时已是上午近八时,我开始担心马队能否成功渡河。我们架起柴火煮了些泡面,不一会儿终于看到马队从远处走来,我终于放下心里的石头。屈指一数,今天是我们行程的第三天了,我们已成功过了入山的要塞及两处深水河流。我迫不及待地问队长离矿区还有多远,他说如果路上没意外的话还需两至三天才可抵达碧玉矿区,但前面已没有深水区了! 队伍稍作休整,队长要队员把马匹喂饱,队员要尽量地吃多一点。他指着远处朦胧可见的棕色山脉说,我们今天黑之前必须抵达那山口,必须争分夺秒中午也不能停下用餐了,翻译向我们解释,昨天走过的森林是处于两条山脉之间的低洼地,下暴雨时可被淹没,故在面到处都是陷阱,河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这两天没暴雨是我们的幸运。而今天要穿越的森林则向山脉延伸,海拔会越来越高。我们沿着起伏的山峦向前推进,果然卡车比昨天要好使劲得多,俄军的野战运输真的怕软不怕硬。路上功劳最大的算是工兵组的刀斧手了,他们既是司机驾驭着卡车左冲右突,必要时又把挡道的大树砍倒。天还没黑,我们的队伍已接近那棕色的山口。我看了一下表,正好是傍晚七时,离天黑还有两个多小时。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峰峦叠起,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峰。但与今天越过的山峦不同的是这里的林木已长到半山,半山以上只见棕红的泥土和乱石,没有任何树木!原来这就是地理学所说的雪线。向导说因西伯利亚天气太冷,雪线以上的山峦每年有9个月是被冰雪覆盖,只在7、8、9三个月才会冰雪融化,露出山脊。因为这山峦是夹在两侧高耸的山峰之间,故早上从远处眺望似乎是一处山口,现靠近一看,它倒不是什么山口,起码离山脚有1000米高而海拔则在3000米以上。而且山坡十分陡峭斜度超过45度,两侧的山峰形如刀削直插云霄,向导说这是进入矿区唯一的通道,这就是格列山口。之前他们的勘探车辆就曾经从这山口翻落山脚,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及啊!队长与队员议论了一下,决定马上登山,因为西伯利亚的高山地区天气变化莫测,经常朝晴晚雨,雪线以上下雨很快就变成下雪,雪线以上的气温晚上会骤降到0度以下,如下雨就会形成冰层,车辆将无法攀上斜坡。为了安全队长让我下车跟着马队先步行登山,80分钟后我喘着粗气和马队在山顶的一小处平地上停了下来,我往下眺望我原先坐的卡车已盘行至雪线位置,原来庞大的卡车远看就象一只小乌龟在爬行。过了雪线山坡变得越来越陡峭,小乌龟好几次停了下来,也好几次向后滑行,我屏住深呼吸,真害怕它一失足翻到山下,大约傍晚8点半,这卡车终于到达山顶!看到这卡车爬上了山顶,山脚下的那辆才开始爬行,翻译说那是为了避免万一第一辆无法成功攀上山顶而必须退回山脚,或万一第一辆车翻落而撞到第二辆车,循着第一辆车卡走过的轨迹,第二辆的爬行明显地畅快了许多,晚上十点左右,它也到达了山顶,队长决定就地此山顶的平地上扎营及晚餐,我们为第三天的完美行程大喝了一顿。 第四天早上,我们从山顶往左前方下了约300米,便开始沿着雪线向Sayan山脉的东南方继续推进,今天山路与昨天不同,树木已是稀疏,那是因为雪线区域寒冷所致,雪线以上则是棕色的,好象被火烧焦过。右侧高耸的山峰上仍然是皑皑白雪。车外的气温明显的比昨天低好几度,我时而用野外的温度计测试。基本就在0~3度之间,偶尔看到山上的积水都是冰层,虽然树木稀疏了,但车辆却必须在陡峭的半山腰蛇行,一失平行车辆就可能翻下山脚,真是“山高鸟飞绝”,路上难见鸟迹,偶尔史见几只巨大的乌鸦在上空盘旋,但树木里却经常见到野兔的成群,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我们的队伍时而越上雪线以上、时而又盘下钻进松林,傍晚9时我们到达了一片较为开阔的山坡,向导示意我们停下。卡车关闭发动机后,山里更显得寂静。我清晰地听到附近的潺潺流水的声音。向导和队长带着二名队员拿着轻武器在附近转了一个圈后回来了,他指挥队伍循着流水声的方向下走了半小时左右,就在一条小山涧旁的坡地上扎营。但这次扎营队长要二辆卡车把马匹夹在中间。并让工兵组的刀斧手砍树把马匹及我们的帐篷围起来。原来这里有野狼和黑熊出没,之前他们到此勘探时就差一点受袭,晚上气温已降到0度以下,我们围着柴火喝起了伏特加,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伏特加比面包要好用,几杯下去心里就暖起来,但队长只让司机喝了三杯就不准喝了,因为司机晚上要通宵值班负责安全保卫,所有枪都子弹上膛,随时应付野狼和黑熊,队长说明天就以此营寨为基地,司机白天休息,我们骑马到周边勘探。 第五天,我们把卡车留在营地分成二个小分队,由马匹驮上简易装备,队长带我先去考察Ospa旧矿区,我们在布满荆棘的松林里穿越,3小时后来到了一个陡峭险峻的山口,队长指着山谷深处说那就是Ospa碧玉矿,细看这山谷深深凹下如“V”字形,被两侧峭如刀削的山峰围拢,山谷里有一个湛蓝的积水湖,两侧焦黄的山峰倒影水中。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啊,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峭壁以“之”字形盘旋下行,稍不留神就会翻落山谷,马匹多次却步嘶叫,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响。好不容易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山谷,细看这山谷实际是处于两侧山体的狭长带,最宽处也只有几十米,地上乱石嶙峋,偶尔看到绿色的那就是碧玉。地上的积水仍呈冰层,队长说这碧玉矿之前一直由一个国营BQS玉器公司开采,已挖了十多年,很多地方已向下挖了十多米深,挖过的地方下雨后都会积水成冰,深处的冰在夏天也难溶化,因矿脉一直向谷底延伸,并夹在两侧山体之间,故极难开采,我们就在这山谷里转了半天,好不容易敲到几块碧玉样本才班师回营。 第6天早上,我和队长的小分队向着萨扬山脉的东面高峰出发,今天我们一直在雪线上方盘行,队员和马匹都显得比昨天吃力得多,差不多中午时分,我们越过几座山峰再转入一个山口,只见前面白云底下有一个座略显圆形的山峰,山峰的一侧有凸起参差不齐的乱石。Sasha指着那片乱石说,那就是他们发现的Gorlik-gol(译音:哥力哥尔)碧玉矿,是我们要合作开发的矿山。听到碧玉矿山,我顿时心血沸腾,快马加鞭赶到那里。很明显这是一座原生矿(俗称山料),细看凸出来的乱石,并用铁硾敲击,其中有碧玉,还有大量的蛇纹石,凭经验我可以评估这矿区可开出大块的碧玉毛料,那是制作大形器皿难得的材料,看到碧玉我一下子把路上的疲惫和饥饿抛在脑后,我拿着大铁硾尽情地敲击每一块突出的石头,每每敲到碧玉清翠的声音都令我倍感振奋,第6天的行程在亢奋中结束。 第7天至第10天,根据Gorlik-gol矿带的地理环境,我们推测周边的河流可能存在其原生矿冲涮而形成的子料。我们分成2个小组以毛毯式搜索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河流,终于在第10天在离基地约85公里外的一条山涧发现一块约15吨重的巨大碧玉子料!此发现令我们全队都热血沸腾,兴奋之余当晚竟把带来的伏特加一喝而光! 第11天,因耗尽了伏特加和粮食不足而开始撤出矿区,并于第14天安全返回伊尔库茨克。 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为了节省进山的时间,我们租用一架退役的前苏联直升飞机,飞机在飞到半路上突然亮起红灯并发出燃油将耗尽的警报,原来机师在出发前喝多了而忘记了加满油,直升飞机被逼在松林和峭壁之间降落,因条件恶劣而几乎坠陷。自此之后我不敢再坐俄罗斯人开的直升机。同年我们开始投入商业开采Gorlik-gol矿,至2010年,Gorlik-gol(10号料)和Ospa(7#料)两矿脉已基本耗尽。2011年8月我在进矿时已所剩无几,眨眼10年之间我目睹两座矿山渐渐消失在地球上! (图文来源网络) 俄罗斯碧玉香插赏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