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第一良将,不是岳飞,也不是韩世忠

 任生福马 2016-12-12

 

宋朝称得上名头的将军不少,为大众所熟知的如杨家将,如狄青,如岳飞,如韩世忠,等等。把“宋代良将第一”的头衔授给了宋初大将曹彬。对此,后人颇有不解者,甚至有人因为曹彬在宋太宗时统领大军北征契丹之战惨败,使得宋军再也无力收复燕云失地,而怒斥曹彬为庸将。

宋朝第一良将,不是岳飞,也不是韩世忠

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进退三军于挥顾之间,御敌于国门之外,当然能称之为名将、大将,称之为国之干城,但还不是“君子”口中之“良将”。所谓良将,是指那君王把国家之军权全部托付给你,而他却还能高枕而卧的将军,如唐代的汾阳王郭子仪。而曹彬身为周太祖郭威的亲戚,却逐渐获得宋太祖的信任,成为率领宋军灭南唐的统帅,此后又被生性忌疑的宋太宗所信任有加,成为北征契丹的主将,其所依仗的就是“能保功名,守法度”这两点。由此而论,称曹彬为宋代“良将第一”倒亦不为过。

曹彬(931--999),北宋初年大将。字国华,真定灵寿(属河北正定)人,父曹芸,官至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二十六岁的曹彬奉命出使吴越国,完成使命返回时,吴越国送给他个人的礼物,他一概不接受。

宋朝第一良将,不是岳飞,也不是韩世忠

宋朝初建时,曹彬与大将王全斌、郭进一起领兵,在河东(今山西永济)、辽州(今山西昔阳)打了几个大胜仗。乾德二年伐蜀,曹彬担任刘光毅部的都监。各路将领都要“屠城”,打到哪里杀到哪里,只有曹彬约束部队,严禁滥杀,所以所到之处受到的抵抗最小,部队进军顺利。消息传到京城,宋太祖下诏褒奖了他。

两川平定以后,王全斌等将领日夜饮酒作乐,大力搜刮财物,部队军纪很坏:曹彬多次提议班师,那些将领们根本不听,结果导致了蜀人拥戴全师雄叛乱,一下子发展到十万人,最后还是曹彬与刘光毅率领军队把叛乱平息了下去。

开宝七年七月,北宋开始了讨伐江南国的战役,主要将领有曹彬、李汉琼、田钦祚、潘美等。他们按照宋太祖的部署,水陆并迸,第二年八月,已形成了对金陵的包围。在长期包围中,曹彬一直延缓兴师攻城,希望李煜能主动归顺。十一月,曹彬又一次派人晓谕李煜:“战事发展到今天这样,是可怜一城中的老百姓;如果能主动归顺,实为上策。”李煜仍然拒守,宋军只得猛烈攻城。在金陵即将攻破的时候,曹彬突然病倒,不能参与指挥,将领们闻讯跑来探望,曹彬对大家说:“我的病不是药能够治好的;各位须真心诚意地发誓,破城的时候,不妄杀一个人,我的病才能好。”将领们答应了他,并焚香庄严宣誓。第二天,曹彬的“病”就好了。第三天,宋军攻下了金陵城,果然没有妄杀一人。

宋朝第一良将,不是岳飞,也不是韩世忠

曹彬一生廉洁,攻下两个独立王国,自己丝毫无所取。位极人臣,却从来不摆架子。在路上遇到比自己位低的士大夫,也指使自己的马车让路;本部下级将领来请奏,他也穿戴好官服才接见。他的薪俸,平时都散给宗族的人们,自己不留积蓄。他从来不说别人的错误,平蜀回来,太祖问他官吏们的好坏,他回答:“军事以外的事情,不是我该闻问的。”太祖坚持让他谈,他才说:“随军转运使沈伦廉洁谨慎,是个可以重用的人。”

曹彬对部属,既约束严明,又宽厚有恩。部队驻徐州的时候,属下一个小吏犯了错误,判定该受杖刑,可是当时他不执行,过了一年后才执行。部下莫名其妙,曹彬解释说:“当时我听说他刚结婚,如果打了他,他父母一定会怪新媳妇是个不吉利的人,会朝夕埋怨她,打骂她,让她过不下去。所以我推迟了对他的处罚,这同样保证了军法的严肃性。”部下都很受感动。跟着这么好的将军,谁还不愿意效命呢?史官评论说,曹彬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是“宋良将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