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揚州最有文化味的一條老街,在這裡,時間會變慢.......

 翔山 2016-12-12

扬州最有文化味的一条老街,在这里,时间会变慢……

  

  仁丰里

  仁丰里南起甘泉街,北至三元巷(今文昌中路),全长700多米,这条享有盛誉的鱼骨状街巷,是古扬州唐“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也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发祥地。

  在仁丰里,我们走得很慢,时间也变得很漫长,这里汇集了十几处隋唐至明清的文博遗址。说到仁丰里的由来,巷子里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会如数家珍:这里曾居住了很多有仁德的人:“文选学”奠基人曹宪、李善,抗金英雄岳飞,乾嘉经学泰斗阮元、史学大师黎东方等。

  近年来,广陵区汶河街道以“仁丰里文化和自然遗产街区”的丰富资源为核心,在市、区党委、政府支持下,通过规划整治,将街区打造成集历史景点、民宿客栈和文创集聚为一体的文旅产业一条街。

  

  旌忠寺

  晨钟暮鼓伴随老城慢生活

  

  有人说,“仁丰里是扬州文脉最深的古巷”。在这里,最有文脉气息的院落,当数旌忠寺。旌忠寺原名为寂照院,早在隋唐时期,这里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写《文选》的所在地。后至陈太建中,天台僧智顗大师来扬弘法,在此处建寂照院。后杨广封广陵晋王时,常流连与此,听经居住。

  

  南宋绍兴年间,金兵南渡,岳飞曾在古寂照院疗伤一年,后人为纪念岳飞,改名为功德院,咸淳年间赐名旌忠寺。

  明黄色的围墙内、晨钟暮鼓声中,“梁昭明太子文选楼”的金色牌匾让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显出独特的厚重气息。

  2016年冬天初雪之后,阳光暖暖的。传智法师正在寺庙里和僧众们一起劳作,法师面色红润,眼神清澈,他们将在供奉着38箱7000多卷佛教经书的藏经楼北侧,建一个图书馆。一千多年的时光很漫长,这里有太多的佛教和古文化典籍可以传承传播。同时,为倡导健康膳食,寺庙正在规划建设素食馆。

  阮元家庙

  见证三朝阁老九省疆臣显赫

  

  走到仁丰里的中段,只要再往西走上二三十米,就可拜谒位于汶河南路毓贤街8号的阮元家庙。

  因为阮元家庙刚开放不久,这座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的古建筑显得格外宁静。无论是“太傅文达阮元家庙”碑刻还是和乾隆御赐“福”字砖刻,或是清道光御赐墨迹“出门见禧”石额,这些都犹见阮元当年荣任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和太子师的显赫。

  围绕庙堂文化,阮家后代成立了阮元文化公司,开发了阮太傅酒、阮元文房四宝、阮元书画、著作等系列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是阮家族人的荣耀,更代表着后人对先哲乡贤的敬仰。

  筷乐苑

  收藏2000多种筷子

  

  在旌忠寺的山门南侧,有个远近闻名的“筷乐苑——筷子博物馆”,院墙头一株60多年的枸杞树挂满了果实,院主胡学明70来岁,收藏了2000多双各种材质的筷子。上世纪60年代,胡学明发现家中有双祖传的象牙筷十分精致,便对筷子动了心。后来,胡学明收藏了各种材质的筷子,他还特意请八刻传人刻了十双象牙筷,正面是“扬州八怪”的画像,反面是苏轼《赤壁赋》的微雕文字。

  格桑花

  打造扬州“藏工坊”

  

  有人说,这是一个“文艺到骨子里”的地方。格桑花的主人汤成难,是中国作协成员,因为特别喜欢浓郁的西藏风情,便开了这间藏式茶吧。

  我们是在华灯初上的时分,推门而入的。屋内很温暖,进门有个小火炉,我们围着小火炉,一边品尝着老酸奶,一边烤火。灶台上炖着小米粥,新鲜的粥香在屋子里弥漫。正是晚餐时间,年轻的服务员小姑娘盼着粥快点熬好,一旁憨憨的小伙子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着木材,炉火很旺。

  

  除了高原老酸奶、酥油茶、牦牛腱子肉这些地道的藏族美食。主人告诉我们:格桑花正在打造扬州“藏工坊”。

  如果你去过尼木寺,如果你在拉萨街头行走,一定看见过那些坐在一起制香和画唐卡的人,你会感叹:啊,这才是“最西藏”。格桑花的藏工坊首批推出了手工制香、手绘唐卡、掐丝唐卡、自制牦牛骨挂饰等文创产品,并将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教学。这些既是文创体验,也是一种修行。

  格桑花的窗户上,西藏地图很时尚,那里有着很多人的梦想,西藏很远,格桑花很近,窗外的汶河路灯火阑珊。

  原宿YOSO

  古色古香又时尚精致

  

  在仁丰里,原宿客栈已发展为3家精品民居连锁客栈,属于民居自建模式。出资人杨俊是80后,时尚、敢闯。毕业五年后,终于在仁丰里找到了创业方向。青砖古门、粉墙黛瓦是原宿的招牌门面,持一把钥匙,房客推开专属的单门独户小院,这里没有服务员,也没有其他住客。你会看到扬州传统民居的天井小院,院子里或花台鱼池,或芭蕉绿竹,或暗香浮动;屋内天花地板、暖气宽床、文房字画一应俱全。原宿客栈的每一处古色古香的设计中都暗藏着时尚精致的现代元素。作为扬州较早开发的品牌民居客栈,原宿YOSO的定位是以扬州文人居家的格调,以闹中取静、低调独立的方式,满足人们出行时对私密空间的向往和对宁静自由的期盼。

  印象仁丰里

  袖珍博物馆藏着民间老物件

  

  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打造了仁丰里民俗文化博物馆,书画、盘扣、筷子、老古董等近百种老物件50平方米的馆中有序展示。

  明代石雕母子狮,出土于旧城三巷7号,为道观遗物;民国绿釉陶罐、清晚期铜盏灯、民国汤瓶、清碑刻(残)等,多是居民家中的珍藏……

  在这里,剪纸宫扇、红木挂件、古琴定制、手工盘扣等一大批非遗或文创产品制作诞生,并纷纷进入文化市场。在这里,庞建东剪纸工作室、姜桂林书法篆刻工作室、樊继建古琴工作室等近20个艺术家工作室已开门课徒。在这里,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公益创客之家、中国作家·雨花读者俱乐部360°便民服务驿站、24小时城市书房均衡布局。这里,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边界与空间、神圣与世俗、隐蔽与开放,这里就是——扬州文脉深处的诗画仁丰里。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图片版权,因部分文图来源网络等各种渠道,无法追溯作者,请主动与我们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同时,欢迎各位作者积极向我们投稿,投稿邮箱:yzlytg@126.com

图片来源:扬州晚报资料图库

作者 徐伟萍 南乡客

编辑 李亚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