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MPN类型及其诊断(WHO,2016)解读

 广州平淡 2016-12-12


作者:卢兴国

来源:血液病整合诊断

小编在征得卢兴国老师的同意,转载他的文章,发于他的微信平台:血液病整合诊断,血液专业的指南!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收藏!感谢原作者的辛苦付出!


更新分类中,肥大细胞增多症不列入骨髓增殖性肿瘤(MPN)这一大类,而独立成为髓系肿瘤的一个别类。除了肥大细胞增多症,MPN分类类型与2008年相同,见表1。但是,在应用中增加了分子指标在病种(类型)定义中的分量和诊断中的权重,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与CSF3R突变,JAK2MPLCALR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等。

  

1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类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CML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前期或早期(PrePM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期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非特定类型(NOS

骨髓增殖性肿瘤,不能分类型(MPN-U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1阳性(CML

大部分CML慢性期病例,可以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所见,加上细胞遗传学检测到t(9;22)(q34.1;q11.2)或者通过分子技术检测到BCR-ABL1而得到诊断。不过,需要做骨髓核型分析和形态学评估确认疾病分期。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新诊断的患者可以接近正常的寿命,但需要定期监测BCR-ABL1负荷、有无遗传学演变以及TKI治疗抗性的出现,以及时发现疾病进展。

 

2  CML-CP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Ph染色体和(或)BCR-ABL1阳性

不符合加速期或急变期标准

*诊断需要二项条件都符合

  

在修订的分类中,CML慢性期(CML-CP)诊断标准见表2CML加速期(CML-AP)已不太常见,诊断的标准包括血液学、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参数(表3),通常是由于遗传演变增加和TKI抗性出现所致。

  

3  CML-AP诊断标准*


血液学和遗传学标准

TKI反应的临时标准

①对治疗不起反应的白细胞持续或逐渐增加(> 10×10 9  / L

②对治疗不起反应的脾脏持续或逐渐增大

③对治疗不起反应的血小板持续增多(> 1000×10 9  / L

④与治疗无关的血小板持续减少(<100×10>9  / L

⑤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占≥20

⑥外周血和(或)骨髓中原始细胞占10%~19**

⑦在诊断时Ph+细胞中出现其他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主要路径异常(第二条Ph染色体、8号染色体三体、17q等臂染色体、19号染色体三体),复杂核型,或者3q26.2异常

⑧在治疗期间Ph+细胞中出现任何新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①首次TKI治疗发生血液学抵抗(或首次TKI治疗未能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或

②连续2TKI疗程,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检查中,至少有一项显示抵抗或

TKI治疗过程中发生两种或多种BCR-ABL1突变

*诊断需要符合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标准或者对TKI反应的标准

**在血液或骨髓中发现典型的原始淋巴细胞,即使不到10%,也应及时关注,急淋变可以迅速发生,需要临床进一步关注并检查细胞遗传学

***完全血液学反应:白细胞计数<>×10 9 / L,血小板计数<>×10 9 / L,分类无幼稚粒细胞和不触及脾肿大

骨髓活检标本中大簇或大片小的异常巨核细胞,伴有显著的网状或胶原纤维化可以认为是AP的证据,尽管这些所见通常与上面所列的一种或多种标准相关

 

CML急变期(CML-BP)的诊断仍然需要血液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或者髓外存在原始细胞肉瘤(表4)。不过,由于淋系急变发病可能相当突然,在血液或骨髓中发现原始淋巴细胞时,就应注意是否即将发生淋系急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4  CML-BP诊断标准*

1)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20%

2)髓外原始细胞增殖(约见于79%患者,其中70%为任一髓系或髓系中的混合,20%~30%为淋系)

3)骨髓切片原始细胞呈大的局灶性或簇状增生

*诊断需要符合三项中的任意1

 

 二、BCR-ABL1阴性MPN

最近几年在BCR-ABL1阴性MPN中,发现许多具有诊断和(或)预后价值的指标。这些指标有以下几项。

1)除JAK2MPL突变外,发现CALR突变可以提供克隆性证据并有诊断价值和影响预后的意义。

2CSF3R突变与CNL相关,尽管CSF3R突变也见于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

3)采用第4版的血红蛋白水平诊断PV可能有欠缺,而骨髓形态学作为可以重复性的标准用于PV诊断被得到公认。

 4)有必要通过骨髓活检形态学特征区分“真正”的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与纤维化前期或早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ePMF),且有预后价值。

5prePMF次要临床标准,可能对精确诊断,对预后都有重要影响,需要明确界定。

6)标准化的MPN形态学标准很重要,可以提高观察者之间形态学诊断的重复性(当前,不同研究设计的一致率在76%和88%之间)。

这些发现使BCR-ABL1阴性MPNCNLPVETPrePMFPMF纤维化期,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非特定类型)的诊断标准发生变化(下述)。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组疾病中,组织学的准确诊断是预测预后的关键指标。修订BCR-ABL1阴性MPN类型的诊断标准如下。


三、CNLPVET

这三个MPN类型的诊断标准见表5~7

  

5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诊断标准

1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  / L;中性分叶核和杆状核粒细胞占白细胞的≥80%,中性粒细胞前体(早幼、中幼和晚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罕见;单核细胞计数<>9  / L,无病态造血粒细胞

2

骨髓高有核细胞量;中性粒细胞增多、比例增高,细胞成熟正常;原始粒细胞<>

3

不符合BCR-ABL1阳性CMLPVETPMFWHO诊断标准

4

PDGFRAPDGFRBFGFR1重排,或PCM1-JAK2

5

存在CSF3R T618I或其他CSF3R激活突变。或者,无CSFR3R突变时,需要符合中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至少3个月)、脾肿大并没有可以识别的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包括浆细胞肿瘤,或细胞遗传学/分子学检查有髓系细胞克隆性的证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血红蛋白男性>165  g/L,女性>160 g / L;或者红细胞压积男性> 49%,女性>  48%;或者红细胞总量增加(red cell massRCM*

2. 骨髓活检显示与患者年龄不相称的细胞量增加,三系(全髓)明显增殖,包括红系、粒系和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成熟和大小不一的多形性

3.存在JAK2  V617FJAK2外显子12突变

次要标准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于正常

诊断要求符合所有3条主要标准,或者符合主要标准的前2条和次要标准**

* 红细胞总量大于平均正常预测值25%以上;

**绝对红细胞持续增多病例中:男性Hb>185g/LHCT 55.5%)、女性Hb>165g/LHCT 49.5%),如果第3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都符合,第2条标准(骨髓活检)可以不作要求。不过,最初的骨髓纤维化(高达20%患者)只有通过骨髓活检评判;若这一检查阳性可以预测患者可能快速进展为明显的骨髓纤维化,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


7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

血小板计数≥450×109/L

2

骨髓活检显示巨核细胞增殖为主,主要特征是成熟型巨核细胞伴有核叶过多(高核叶)和体积增大;中性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无明显增加或无细胞成熟不佳;很少见网状纤维轻度增加(1级)

3

不符合BCR-ABL1阳性CMLPVPMFMDS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标准

4

存在JAK2V617FCALRMPL突变

次要标准:存在克隆性标记物或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证据

*诊断需要满足4条主要标准,或前3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四、prePMFPMF纤维化期

修订的prePMFPMF纤维化期诊断标准见表8和表9。表10为稍有修正的骨髓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化分级。

  

8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前期(prePMF)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巨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异形,不存在>1级的网状纤维化(即≤MF-1*,较年龄调整后的骨髓细胞量增多,粒系增生,红系造血常减低

2.不符合BCR-ABL1阳性CMLPVETMDS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标准

3.存在JAK2V617FCALRMPL突变;或者无这些突变时,需有另一个克隆性标记物**或无较轻的反应性骨髓网状纤维化***

次要标准

连续2次检查证实,至少存在以下几项中的一项:非并发症导致的贫血;白细胞≥11×109/L可扪及的脾肿大;④LDH高于参考区间上限

诊断需要满足所有3个主要标准和至少一个次要标准

*见表9**检测到最常见的伴随突变(例如ASXL1EZH2TET2IDH1 / IDH2SRSF2SF3B1)有助于确定疾病是否为克隆性质;***较轻的网状纤维化(1级)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炎症,多毛细胞白血病或其他淋系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中毒性(慢性)骨髓病变

 

9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纤维化期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1.巨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异形,伴网状和(或)胶原纤维化2级或3*

2.不符合ETPVBCR-ABL1阳性CMLMDS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标准

3.存在JAK2CALRMPL突变;或者无这些突变时,需有另一个克隆性标记物**或无反应性骨髓纤维化***

次要标准

连续2次测定证实,至少存在以下中的一种:①非并发症导致的贫血;②白细胞≥11×109/L;③可扪及的脾肿大;④LDH高于参考范围正常值上限;⑤幼红幼粒细胞性贫血

诊断PMF,纤维化期需要满足所有3个主要标准和至少一个次要标准

*见表9**检测到最常见的伴随突变(例如ASXL1EZH2TET2IDH1 / IDH2SRSF2SF3B1)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克隆性质;***骨髓纤维化继发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炎症,多毛细胞白血病或其他淋系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中毒性(慢性)骨髓病变

 

 10 骨髓纤维化分级

分级

所见特征


MF-0

无交叉分散的线型网硬蛋白,与正常骨髓一致


MF-1

许多交叉松散的网硬蛋白网,尤其在血管周围区域


MF-2

广泛交叉弥漫而密集的网硬蛋白增多,偶见常由胶原构成的灶性厚纤维束和(或)局灶性骨硬化*


MF-3

广泛交叉的弥漫而密集的网硬蛋白增多,以及由胶原构成粗糙的厚纤维束,通常伴有骨硬化*


纤维密度应在造血区域进行评估,* MF-2 MF-3者建议加做三色染色

 

 五、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非特定类型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NOS(非特定类型)的诊断标准见表11

  

11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NOS诊断标准*

1.嗜酸粒细胞增多(≥1.5×109/L

2.无Ph染色体、BCR-ABL1或者MPN的其他类型(PVETPMF)或MDS-MPNCMMLaCML**

3.无t(5;12)(q31-35;p13)或其他重排,如PDGFRB

4.无FIP1L1-PDGFRA或其他重排,如PDGFRA

5.无FGFR1重排

6.无PCM1-JAK2融合基因

7.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且无inv(16)(p13q22)t(16;16)(p13;q22)或者其他AML的诊断性特征

8.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或者外周血原始细胞>2%或骨髓中>5

*如果患者有嗜酸粒细胞增多但不符合这些标准,可以诊断为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症或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过多症(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PV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T为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MF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DS-MPN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CMML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CML为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篇预告

MDS-MPN类型及其诊断(WHO2016)解读


  




上上篇——AML类型及其诊断(WHO2016)解读

表1更正


因下载Blood文章版本问题,导致误认为“原始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未列入2016年更新的WHO髓系肿瘤分类中。在此表示歉意!完整的表1分类类型如下,供参考。



 1  AML和相关肿瘤分类类型 



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AML t(8;21)(q22;q22.1); RUNX1-RUNX1T1

AMLinv(16)(p13.1q22) t(16;16)(p13.1;q22);  CBFB-MYH11

APL PML-RARA

AMLt(9;11)(p21.3;q23.3);  MLLT3-KMT2A

AMLt(6;9)(p23;q34.1); DEK-NUP214

AMLinv(3)(q21.3q26.2)t(3;3)(q21.3;q26.2); GATA2,MECOM*

AML(原始巨核细胞)t(1;22)(p13.3;q13.3); RBM15-MKL1

暂定类型: AMLBCR-ABL1

AMLNPM1突变

AML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

暂定类型:  AML RUNX1突变

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

AML,非特定类型(NOS

AML微分化型

AML不伴成熟型

AML伴成熟型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急性原始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纯红系细胞白血病

急性原始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全髓增殖伴骨髓纤维化

髓系肉瘤

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增殖

短暂性髓系造血异常

唐氏综合征相关髓系白血病

原始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系列未明急性白血病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9;22)(q34.1;q11.2);  BCR-ABL1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伴t(v;11q23.3);KMT2A重排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B与髓混合,NOS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T与髓混合,NOS

注:暂定类型为临时病种,红色为基因或病名更改或其他修订的类型,紫色为新增病种(类型)



责任编辑:潘静  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