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刚30的张克栋有着和绝大多数创业者不太一样的人生经历。 身为山东人的他,在南昌读完大学后,最早来到了北京,在阿里巴巴求职。在阿里巴巴离职之后去到了国内的第一款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在“摇摇招车”以合伙人的负责公司整体运营方面的工作,每天奔跑在全国各大城市。离开“摇摇招车之后”张克栋又去到滴滴打车见证了滴滴打车一步步的崛起。他去到滴滴的时候,滴滴才刚刚起步没多久,基本上滴滴在所有一线城市的上线运营的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但是后来,为了家庭,他离开了滴滴,与自己大学时相识的妻子定居在佛山。 再之后他决定自己独自创业。 生活中处处都是机会 张克栋刚开始创业时做的项目还不是现在在做的项目,他在刚开始创业时提出的创业想法是做一个叫做“拼啊”的生活社交类APP产品。“拼啊”所做的生活社交,其理念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拼车,拼饭的模式是一样的。但是很显然,“拼”这个概念在当时还不是很普及,拼车拼饭还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因为不是很接地气,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卖点,“拼啊”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张克栋的第一次独立创业也因此而结束了。 虽然第一次创业失利,但是张克栋并没有放弃,而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些人。这些人也是他现在的合伙人,他的好朋友,好兄弟。 在广州学过车,考过驾照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广州考驾照有多难。即使没有考过的也都会从朋友口中听说过在广州考驾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人花费两三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拿到驾照。而那时的张克栋也是广州考驾照大军中的一员。 最早张克栋也是在广州考驾照的,但是想在广州学车并顺利取得驾驶证实在是太难了。经历了两年的学车考试,张克栋仅仅考完了科目二,想要在广州把剩下的科目考完并且顺利拿到驾驶证还不知道要在花费多长时间。后来,张克栋无奈回到了老家,仅仅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在老家拿到了驾驶证。 拿到驾驶证的张克栋回到广州后,看到仍在广州考驾照大军中苦苦挣扎的好友们,又回想起自己在学车过程中经历的苦和难。心中灵光一现,这个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吗?有着多年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的张克栋想,如果有一款软件能够连接驾校与学车的人,将本地和外地的驾校、教练、名额等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让学车的人在学车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套更加快捷方便的学车方案,让他们在学车时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这对于传统的学车模式来说无疑将会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张克栋曾经做个一个小的调查,在广州学车虽然要花费甚至上万元,但是真正的考驾驶证仅仅需要几百元,而剩下的那些钱都是花费在了中介,流程以及学车的费用上面。也就是说,一个会开车的人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以考到驾驶证。而现在的传统驾考模式让学车者在中介和流程上耗费了大量的金钱,更不用说他们要耗费的时间了。张克栋坚信,他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说做就做,张克栋将他的想法罗列在纸上并不断的研究着。但是,由于没有驾校的资源,张克栋的想法一时之间陷入到了瓶颈。而在这个时候,他也迎来了他现在工作上的合伙人,生活中的好兄弟。 彼时的张克栋一时陷入到瓶颈中难以自拔,因为没有线下驾校的资源和经验,他的想法还没有办法转化成现实。当时的张克栋平日里会在脉脉上和一些相熟的朋友聊天,同时也会依靠脉脉结识一些有共同创业想法的朋友。郑楠是他在脉脉上结识的老朋友。而这一天,他又在脉脉上和郑楠聊着一些创业的想法。当他说了他想改变传统驾考模式的想法时,没想到和他聊天的郑楠居然也有着相同的想法。而和他聊天的郑楠更是一位有着近十年驾校经验的创业者,他们当即拍板,搞起来! 每一位有勇气创业的创业者都应该是被尊敬的,新项目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创业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想要做起来的时候却非常艰难。 创业维艰的日子里 YY学车就是张克栋现在的创业项目,其理念是让每个学员可以带着微笑拿驾照。YY学车的团队成员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整合线下驾校、教练、名额等资源,为学车的学员提供专业的学车解决方案,让学员可以更快地拿到驾照。YY学车的团队中有很多成员都是和张克栋一样曾经饱受传统驾驶培训诟病的“受害者”,他们都渴望改变传统驾驶培训的诟病,同时他们也坚信自己的团队未来一定会成功。但是,这个团队一路走来的道路却并不容易。 团队成立初期,整个团队加起来都不足十个人。而在这些人中,有张克栋以前创业的班底,也有他们在脉脉上结识的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初期的创业团队成立了。 团队是成立了,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团队里面有懂营销的,有懂运营的,也有懂财务的,但是就是没有懂技术的。技术对于这样的一个创业团队可谓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持,那么之前所有的好的想法都将化为乌有,张克栋等人为此大为烦恼。由于没有其他办法,也为了使自己的想法尽快成为现实,张克栋等人决定在创业的初期将技术外包给其他的技术团队。就这样,YY学车终于磕磕碰碰地上路了。 虽然将技术外包给了其他团队,但是在将技术外包的同时,张克栋等人仍然在积极寻找着适合的伙伴,并将他们拉上YY学车这辆刚刚起步的小车。就这样,YY学车也陆续迎来了更多的小伙伴。从原本的不到10人,慢慢的增加到了现在的15人。虽然现在整个团队只有15个人,但是每个成员都可以说是全能的人,就拿客服来说,客服不仅能做客户的服务工作,还可以身兼财务等职位。当然,这样也从侧面显示出了创业维艰,一个人都要当做好几个人用。 虽然在团队分工上,团队中的每个小伙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职位。但是,张克栋说这个团队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家庭一样,只是每个人负责的东西不一样罢了。在去到YY学车采访张克栋的时候,恰逢张克栋30岁的生日。那天,张克栋不仅给全体员工提前放假,更是要在下班之后请全体员工吃饭庆祝。而这样的活动,在这个不大却又温馨的小团体中还有很多。 团队整合之后,项目也慢慢地走上了正轨。但是很快地,YY学车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挑战——没有用户。YY学车在发展初期,虽然产品是做出来了,但是苦于没有知名度,而知道的对YY学车了解也不深,每天的用户非常少。在那段时间,张克栋等人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增加知名度。那个时候,张克栋每天上午来到公司正常上班,下午就和公司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到外面发传单,搞地推,到一些公司谈合作,搞宣传。为了让人们知道使用YY学车的好处,张克栋不厌其烦得和每个人解释着,甚至在初期的时候让用户先体验,在体验到使用YY学车的便利之处以后再付费使用。一天天的努力终于换来了YY学车的用户的增加。而那段时间,张克栋和团队的小伙伴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 直到现在,张克栋每天都要把自己安排得很满。由于住在佛山,而工作在广州,和所有的候鸟一族一样,张克栋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然后开着车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广州工作。但是,和其他年轻人不一样的是,张克栋开车的时候不喜欢听广播,他喜欢安静。他说他开车时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他的思考,帮助他提前准备好今天一天的工作,而广播的声音会打断他的思路。 张克栋每天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很满,每天早上来到公司后,他会先和营销团队回顾昨天的工作,总结昨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上午的时候会和产品技术团队讨论平台优化的改进方案,而到了下午,张克栋又会和运营团队一起对页面的设计进行头脑风暴,一同商量推广的文案。傍晚时又要和客服团队总结客户反馈的问题,到了晚上还要和营销团队坐在一起分享经验并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朝阳初升而起,披星戴月而归。这样的高工作量的生活对于一个家住佛山,工作却要在广州的年轻人来说,虽无可奈何,但却着实不易。 每一个创业者都值得被尊敬 张克栋是典型的北方人,老家山东的他在说话时,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北方人的豪爽。而高大的身躯,厚实的肩膀都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而就是这么一个北方汉子形象的张克栋在谈起自己家人的时候,语气中竟带了一丝哽咽。 他说,自己的父母还住在山东,自己大多时候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到父母跟前尽孝。而自己虽然和妻子住在一起,但是因为创业的艰辛,每天的时间安排都不定,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他一心扑在事业上面,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用来陪自己的妻子。虽然自己的妻子从没有抱怨过什么,甚至还反过来安慰张克栋,给张克栋以支持。但是张克栋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妻子还是满怀愧疚的,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也不容易。 张克栋和他的妻子现在还没有孩子,因为张克栋太忙了,在创业之前,张克栋就因为工作各地跑,没有时间陪妻子。在创业之后,张克栋更是整个身心都扑在了事业上面,每天从早忙到晚,更是没有时间和妻子度过。他说,他希望今年能园自己一个做父亲的愿望,能尽可能的多陪陪自己的妻子,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加圆满。 其实就张克栋而言,如果他当初选择的不是创业,而是选择去其他的公司工作,那现在的他可能会是另一番光景。但是张克栋说,不仅仅是他自己,YY学车的其他成员之中有好多人都是放弃了原先的高薪和他一起打工的。按照张克栋自己的说法是:人的一生至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他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只要他坚持下去,在他年老以后他就可以有一些值得回忆和炫耀的事情存在了。同时,他坚信他现在所做的YY学车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张克栋自己也曾经受到过传统驾考诟病的“伤害”,因此他并任何人都了解学车者在学车过程中需要哪些帮助,他也相信自己的项目一定会得到成功。从当前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话,互联网是当前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他坚信,顺势而为,一定大有所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