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压高未必忌麻黄——王明杰

 乐山有大佛 2016-12-12


  作者:王明杰

  编辑:李邦源

  导读:在李士懋李老的《中医临证一得集》中,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颇多论述及验案,其中有因寒凝导致的高血压这一证型,均用到了麻黄,可知高血压未必忌麻黄。

  血压高未必忌麻黄

  麻黄古称“发表第一药”,近世以来运用范围却日趋缩小,究其原因,当与禁忌日渐增多有关。“血压高忌用麻黄”,即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条。理由是: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碱经药理实验证实,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忌用麻黄碱已为世界所公认,中医岂能再将麻黄用于高血压的患者?此说看来证据确凿,毋庸置疑,但证之中医临床实践,却颇有商讨之必要。

  例如,急性肾炎初起,多属于中医“风水”范畴,宜用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一类方剂,但此时往往伴有血压升高,于是有人主张方中麻黄应改用荆防之类代替。然而后者不仅发表力量薄弱,更乏宣肺利水之功,用之效果较差。笔者多年来治疗这类患者,均按原方使用麻黄,剂量一般为6—12g,未见有不良反应,相反,其血压常随水肿消退而逐渐下降。可见此种高血压仅是病之标,风遏水阻方为病之本,麻黄配合方中诸药,通过祛除风邪、疏通水道,即可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从而有助于血压降低。

  至于素有原发性高血压之人,若患当用麻黄之证,个人认为亦当遵《内经》“有故无殒”之训,大胆使用麻黄。

  1982年夏,尝治一42岁女性患者李某,因感冒风寒咳嗽,经中西药物治疗已三个月余,病情有增无减。现咳嗽频频,痰涎清冷,咳痰不爽,全身畏寒,尤以咽部与背部为甚,头痛目胀,纳食极少,倦怠乏力,步履艰难,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证属寒邪束表不解,少阴阳气内虚,饮邪上逆犯肺,法当外解表寒,内温少阴,兼化寒饮,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化裁。但患者自述不能服麻黄,以其有高血压病史,近来血压甚高。对此用药颇感为难,然考虑再三,外感数月不愈,应责之于表散不力。处方:

  麻黄6g,附片20g,细辛5g

  茯苓20g,白术12g,生姜10g

  桂枝10g,五味子6g,半夏12g

  甘草6g

  1剂

  为万全计,嘱患者先试服1煎,如无不适,再服完1剂,以观动静。隔日复诊,患者言服药后感觉良好,咳嗽、畏寒、头痛诸症均减。询问患者并未服用降压西药(因服中药后自觉舒适)。遂照前方加白芥子12g与服。六剂后,患者诸症均已控制,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血压正常。个人认为,“血压高忌用麻黄”,应限定于阴虚阳亢、肝火上炎之类无麻黄适应证的患者,未可一概而论。

  摘自《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