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都不了解我,凭什么说爱我

 那片海蓝蓝 2016-12-12


文 | 胡慎之    图片 | 来自网络

只做60分的妈妈,


没有100分完美的妈妈,


如何成为一位好妈妈?


我们一起来讨论!


很多人应该都在心里问过自己,“我是一位好妈妈吗?”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好妈妈是没有具体的特别的标准的。

 

我认为,好妈妈就是60分及格的妈妈,也就是说,好妈妈是一位刚刚好的妈妈,不是100分完美的妈妈,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妈妈。

 

01

好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想成为一位好妈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去听很多课,去看很多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也有一些家长喜欢看跟心理学有关的内容。

 

听了课,看了书,觉得别人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

 

于是,计划着按照书上写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准备开始的时候,突然困惑了,教育孩子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不知道怎样做?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想要做一位好妈妈,我们要先弄明白一件事,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是怎样的?(参考前几天的文章,有讲关于孩子0-5岁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值得家长们反复阅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性格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详细了解。

 

孩子在成长,在变化,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因此,妈妈行使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妈妈满足孩子的功能是完善的,那么孩子感受到的母爱或环境一定是非常安全的。

 

孩子感受到的安全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未来的创造力,专注力,体验安全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

 

孩子性格特征的形成跟妈妈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会随着妈妈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获得他所需要的能力。

 

02

好妈妈的角色有哪些?

以前,我一直认为妈妈最大的作用是在孩子呱呱坠地之后的那几年。如果妈妈把握好了孩子那段关键时期,孩子的这一生就会建成一座比较稳定的人格大厦。

 

在幼年时期,孩子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在跟妈妈的互动过程中,妈妈所给予的东西。

 

因此,妈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同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也一定是程度最深的。

 

古今中外,在名人传记中,我们会发现,歌颂母爱的文章有很多,但敢质疑母亲角色的人很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内心的伤害可能就是来自于妈妈。

 

当然,妈妈现在对待你的方式可能也是沿袭着她的妈妈对待她的方式,可能妈妈也不知道自己的伤害来自哪里?

 

假设你现在的身份就是一位妈妈或你即将成为一名妈妈了,你需要去思考一下:你跟孩子建立的关系是怎样的?内心对孩子有怎样的期望?孩子对于你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行使好妈妈的功能?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会怎样处理?当孩子的情绪引发了你的焦虑时,你会如何对待?......

 

很多妈妈在遇到孩子的某些情绪时,内心是非常害怕的。妈妈的某些行为,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自己的焦虑。

 

一位好妈妈必备的功能有哪几种?如何做到60分的妈妈?

 

妈妈是孩子主要的养育者

 

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妈妈主要养育者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家里有爷爷奶奶保姆帮忙,但主要的养育者仍是妈妈,主次重要程度一定不能搞混,妈妈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如果妈妈是一位事业型的妈妈,勤于忙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照顾,那么,总有一天,有一些东西会还回来的。

 

这不是吓唬你,在孩子的关键时期,缺少妈妈的陪伴,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你想管都管不了。而且,即使你说,我可以去求助心理医生或各路神仙也是很难改变孩子曾经缺失的部分。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不是主要养育者,孩子长大后给你惹麻烦,带给你一些难受的体验时。妈妈能做的就是面对这种难受,不要去责怪孩子,也没必要说,“悔不当初”这样的话。

 

从你在孩子关键的时候,选择事业,忽略孩子的成长起,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人的第一个伤害不是来自环境,更多的是来自于养育者。

 

在做创伤治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创伤分为两类:

 

一型创伤多半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创伤,比如:意外事件,车祸,天灾人祸,战争,目睹了别人意外杀害。

 

有一辆客车因为刹车失灵,冲进了一群走在人行道上刚放学回家的孩子里。其中,有几个孩子被撞飞,当场死亡。还有另外一些孩子躲过了这场灾难,但他们目睹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也看到了那个血淋淋的画面。

 

很多孩子没法安稳的睡觉,吃饭也没办法,有个7,8岁的孩子像婴儿般蜷缩在角落,对谁也不信任,爸爸妈妈去碰他时,他是抗拒的。也就是说,连他最值得信赖的爸爸妈妈,他都不完全相信了。

 

以上这些孩子们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创伤后的急性应激状态,这是一型创伤。

 

二型创伤是指在幼年时期所受到的伤害。

 

幼年的伤害往往来自于最亲近的人,有可能是爸爸妈妈,也有可能是亲戚朋友,在这,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其中,主要养育者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深的。

 

幼年期所受到的伤害处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治疗的时间也很长。

 

妈妈是孩子的保护者


孩子太小,什么都不会,需要得到妈妈的保护。

 

相信大家对保护是有一定理解的,我要讲的保护主要是过分保护。

 

什么是过分保护?

 

例如,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对外界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想要去探索,但因为妈妈害怕孩子受伤,对其进行过分保护,阻挡了孩子探索的脚步。

 

妈妈的过分保护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起到了保护孩子安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减少了孩子向外探索的乐趣,剥夺了孩子部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还有,保护还包括了感受这个层面。

 

有的妈妈会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叫他别哭。或者在孩子受了伤,感到特别疼的时候,妈妈说:“没事没事,一点都不疼,过一会儿就好了,你别哭了行吗?”这是大人没有去承认孩子当时感受的行为。

 

所以,我们除了要保护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心灵得到健康成长外,我们还要保护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去承认孩子当时的感受,包括伤心,难过,愤怒,沮丧。

 

实际情况是,很多妈妈看到孩子哭泣,特别心疼,然后开始焦虑,觉得自己无法去面对孩子的哭,于是,开始拼命地劝说:“好了,不哭不哭不哭,马上就好了。”当孩子真的马上不哭了,妈妈的焦虑也就立刻好了起来。

 

这......有时妈妈们真的蛮自私的,只考虑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只想着快点消除自己的焦虑,却忽略和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从这一层面来看,妈妈在做孩子的保护者,同时也在被孩子保护着。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在孩子惹你心烦的时候,承认他的感受吧,允许孩子这样的感受存在吧。

 

妈妈是孩子的陪伴者

 

陪伴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忘记了这件事的主角是谁。

 

比如,我陪你去逛街,那么,今天逛街的主角就是你。我陪你去做一件事,就意味着我是陪着你的,我不能来主导你,侵入你,替代你。

 

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里,妈妈们一般都会做这样的事。明明是妈妈陪着孩子去搭积木,主角是孩子,但有些妈妈很着急,看到孩子有困难了,赶紧上手去帮助孩子,这就不是陪伴了,准确点说,这是妈妈对孩子边界的侵入。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在中国家庭中很常见的现象。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回来告诉妈妈。其实,妈妈只要陪伴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就可以了。但现实中,妈妈更多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一些意见,“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要这样做。”或讲一些道理,“一个巴掌拍不响,下次你别跟他玩。看着他走远一点......”

 

当你这样对待孩子时,可以肯定的是,你不是一个很好的陪伴者。



妈妈是孩子的倾听者

 

当妈妈在倾听孩子语言的时候,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看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说实话,想做一个倾听者很难,非常非常难。

 

这需要我们能做到,不要把孩子当成我们的一部分,不要以为他们年龄很小,不懂事。在孩子说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和孩子的认知是有差异的。你十分愿意给孩子你认为好的建议,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体会到的意思可能跟你表达的不一样。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一群女生围坐在一起,大家都在说,各说各的,场面很嘈杂,谁也不听对方说的是什么。说话是一种权利,意味着你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所以,大家都在争取群体中的主动权。当大家都只顾着说时,说话的人就丧失了听的能力。

 

妈妈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只顾着说,忽略了孩子说的内容,感受和情绪,这也是在争夺话语权。

 

学会倾听,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有一天,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好热。”妈妈不耐烦地说,“哪热啊,今天这么冷,你不就只穿了两件衣服吗?怎么可能会热。”

 

这是妈妈没有做到倾听孩子。

 

还有一个常见的例子。

 

孩子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这个事情太难了,我不知道怎样做,做的好辛苦。”一听孩子这样说,妈妈立刻焦虑了起来,“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不会做就去想办法啊。”

 

其实,孩子给妈妈打电话说这件事,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内心当时的感受。这位妈妈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生活中平常的互动,会慢慢地影响我们,形成行为上的某种症状。

 

 

03

结尾

希望妈妈们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跟孩子的相处中有一个不同的理解和重新的思考。

 

不管每位妈妈之前做过什么?做的怎么样?都请不要给自己贴上一个好与坏的标签。

 

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要我们能做到,在将来的互动中去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给孩子一个更宽松,更自在的空间,在这种空间里去修复曾经带来的伤害性体验。

 

你想要怎样的孩子,妈妈就要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比如,你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首先你要学会尊重孩子。

 

言传不如身教!

 

请妈妈们不要随意地去批判自己,责怪自己。当妈妈们把自己弄的很紧张时,在亲子关系中,这个也会施加到孩子身上。

 

所以,妈妈们,想办法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些。

 

当情绪来的时候,去面对它,这是成年人必须承担的事情,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