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宅小伙深情寄文白麟溪

 lemon0520 2016-12-12

白麟溪的水

文/郑皓  图/吴小杭

“临水之地为浦,奔流不息谓江”,浦江,故土的名字总让人牵肠挂肚;浦江,曾经的记忆仍是黯淡、憔悴的面容;浦江,“五水共治”赋予你新生的力量;浦江,你终成为我骄傲的天堂。

曾几何时,当黑雾笼罩天地,当洁白的牛奶河取代清溪,大地在无声的怒吼,风儿也在无助地哭泣……那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那片混沌天地升起了新的太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就是以这样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大街小巷、山南城北,干部百姓同心协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同污染展开了斗争,建设起一个个秀美的城镇、乡村。

正月初一,我得有时间作为郑家第三十一代孙寻访故里,作为公民一分子享受“五水共治”建设美丽乡村后的成果。

午后的暖阳,透过牌坊空隙,悠悠地落下来,照进我的眼帘,暖暖地像掺和了什么东西,我兀自而行,心儿却开始游荡。这绝对算是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处,洁白圆滑的小石子反射着晶莹的光;即使是冬天周围仍有芳草鲜花,好让人想望她们夏天的模样;还有那汩汩的溪流,高低错落的砾石成为它戏耍的场所,它不知疲倦地奔流,绕过一个个历史的门廊,一如千年前…..“快回来看看吧,回来看看你家的新屋,还有那些牌坊、石桥、石子路…..都变样喽!”心头突然响起莫名的笑语,似乎是年前有人各我夸赞过那故乡的美丽,只不过他无心的一语怕是要镌刻在我心中了。

流连于一座座木楼、石坊,漫不经心地追寻清水的源头,不知不觉间我的脚步走过牌坊群的终点,我失望地回过神来——这便是多年前江南第一家旅行的终点,人们失神间就走完全程、却不得不悻悻而归之处。

正当我回头转身,带着遗憾离开之时,那个声音又响起了,“再回来看看吧,你会有所惊喜的”,不知什么力量使我转身,向前,向前,直至一块路牌在眼瞳放大——白麟溪游览区。

我是怀着惊喜的心情跳着去的,仿佛听见那位老乡的窃笑声,一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便如同中国画般徐徐展开。如果江南水乡让人联想到丽江、乌镇,那我想郑宅镇也可算个“小丽江”了——就因为这白麟溪。踏着青石板,就像走进江南的梦境,青瓦白墙仍存古韵,红灯酒铺落就繁华,褐色门栏、沧桑石凳、老树叉丫…….

如果说岁月带来陈腐、败落,而这处古镇却如同仙境般一尘不染,我想这必定少不了这条溪水的功劳,正是它的湍流、它的洗涤,洗去了经年的尘风,洗去了颓圮凋蔽,唯独留下历史的精华与这片山水福地一起长存,为世人所发现、发展,造福后世百代,经久不衰。

在“第一家咖啡吧”门前坐下,店小二笑盈盈递上一杯棕黄色咖啡,咖啡豆的微香与空气中的清香融为一体。忆古时王羲之在兰亭行“曲水游觞”之乐,如今虽“兰亭不在”,可面对这江南水乡一隅,一杯咖啡,一径溪流,亦足以慰藉心灵。也无怪乎中国美院设计师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马山老师,既是这方水土的营造者,也是经营者、享受者,他参与白麟溪景区的景观提升工程,他也是“第一家咖啡吧”的“掌柜”,从此与白麟溪结下不解之缘。我想真正感动他的,不是自然风景,不是老宅深院,更是洋溢在空气中,散发在土壤里的淳朴的乡土风情,更是百姓求富创业的热情、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

从两座古宅的“一枝独秀”,到白麟溪景区的“异军突起”;从单纯的旅游点到多方面、多项目的旅游街、旅游区;从脏乱破旧的杂石路到平整洁净的青石阶;从乌黑的脏水到清澈的溪流。浦江几年大刀阔斧的整改、整治令人瞩目,效果喜人。环境整改提升,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更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人们普遍感受到几十年前的青山绿水回来了,而且生活变富裕了,腰包鼓起来了。

日落西山,暮色四合,我对着夕阳与江南第一家说再见,在我眼里它的成功并没有结束,我愈发感到在新政策、新方式的导向下,这只是它成功的起点,这仅仅是它转身起跑的一个开始,盼望着,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它能够踏下一个个沉稳而又坚定的步伐,向前,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