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入科创的N种方式 | 董子菁:如何利用本科四年做好科研

 影落平湖 2016-12-12

人物档案

董子菁,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本科期间主要的科研领域是医学图像的成像物理及算法研究,致力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具体领域包括了磁共振图像重建,温度成像,高分辨率扩散神经成像,以及磁共振运动矫正技术。本科期间,发表会议摘要共计7篇,其中一作2篇二作5篇,一篇摘要获2016ISMRM(国际磁共振会议)最佳论文奖,发表SCI文章一篇(二作),在投文章两篇在申专利两项,入选本科生学术推进计划研究专项。

“专项计划浓缩了本科的科研历程”

 

      作为申请研究专项的第一批入选的三人之一,董子菁认为他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总体上进展颇为顺利,到现在已经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预定的目标。目前正在有两篇在投的论文,并期待更多良好的成果


      申请到这个项目本身对于本科生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而对于董子菁而言,这或许与他本科阶段的科研生活密切相关。从大二上进入进医学成像的实验室旁听,后来参与一些独立的小项目;到了大三上真正的入门,正式进入了实验室;开始逐渐申一些SRT项目,到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申请研究专项……可以说,申请到这个项目的历程正是浓缩了他本科生的科研历程:每一份看上去理所当然的优秀都是每一步脚踏实地的付出

 
 


ISMRM, 2016, Singapore


学术心得

大一,好方向好导师

首先,如何找到感兴趣的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多听一些实验室的组会,体验不同课题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可能会有很多东西听不懂、看不懂,这是很正常的,也不用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更不能就此放弃。这个时候可以在课下自学一部分相关的知识,只要明白它是干什么的就行,更深层次的东西可以等到上专业课的时候再学习。但这会有利于你了解研究课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在找方向的同时,找到一个合适的导师也非常重要。可以和身边同学商量着同去一个实验室,更可以先问问学长学姐,询问对应方向的具体要求,这个组里有没有本科生,老师有没有带本科生的经验。一般入门的时候可以选年轻一些的老师,他们相对空闲的时间会多些,可能给予的操作性建议更多,也越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二,申报SRT看论文

接着,在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让老师给你一个简单的小项目,比如申请一个SRT,大概用不到一年的周期,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至于这些小项目的课题,除了老师给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多看一些论文来激发想法。这样对后期的科研也有一定帮助,因为多读论文是产生自己科研想法的基础。而且看论文不是一定从进入实验室开始,在大二有了一定专业基础的时候就应该去看一些。

大三,独立承担项目

然后就到了大三这一科研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差不多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最晚的话在大三上的寒假左右就要能自己承担一个项目。在大三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虑清楚毕业的选择,出国、保研还是工作,选择不同重点努力的方向就会不同。之后,可以结合实验室的方向与你暑假参与的暑期研修的内容,去建立一个好的项目基础。

大四,申请大项目

这样到了大四,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体系和基础帮助你可以申请大项目。申请专项大概是在去年12月底,因为之前一直在接触这个方向,有积累的研究基础,所以申请的时候相对容易些。


此外,申请这么大一个项目肯定要依托实验室,获得导师的支持,可以让导师给你一个更立体的项目。同时,好的团队也很重要,一个课题组一般要有一两个能把握整体状况的“带头人”,还要有许多能干的组员。

董子菁在MIT期间


Q&A

Q:是否有规划过自己的科研之路?

A:我走一步看一步,不要被周围非常早就自学专业课的同学吓到,毕竟你只是比他迟了一年多的时间,重点还是要多尝试。我在大一的时候做了比较多的社工,感觉做下来没有特别大的热情。在大二进了实验室后感觉很有意思,于是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Q:觉得科研最重要的是什么?

A:首先是兴趣,其次是勤奋,毕竟在科研上有天赋的人是很少的,另外,如果你想长期搞科研,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毕竟回来补知识的成本是很大的。要想好自己想去做什么,至少有一定的大概想法,这也是因为不同的院系很不一样,分不同的方向:对生物等偏基础研究的学科,找工作时会有一定的风险,要在这样风险偏大的学科里做科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兴趣;对工科等就业性较强的可能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即使做科研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退出之后就业也会比较容易。

Q: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

A:当然我也有过迷茫和遇到困难的时候。科研的迷茫和自己未来的人生选择的迷茫是一致的,如果想读硕或读博,只要你在心仪的导师那里一直做基本都没什么问题。其他的话,出国要更push一点,因为急着出成果。虽然研究专项审核严格,但大家也不要望而却步,至少申请本身也是很难得的锻炼机会,一定要去尝试。


赠言

在本科阶段,每个人都只是刚刚起步,大二、大三需要做的就是对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如果你想尝试科研,一定要多了解一些信息,找到一个合适的导师和团体,有人格魅力的导师、学长甚至是同年级的同学都可能会对你的选择产生影响。如果你对科研有兴趣,喜欢每天有收获和成长的感觉,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科研相比于工作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每天都充满新鲜感。一位同领域的教授,他在四十岁之前一直是工程师,后来转行投入科研成为教授,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每天都去实验室亲自做实验,每年会在清华和世界各地讲课,他乐于传授知识,并享受科研的乐趣。


这种纯粹的生活很难达到,不过科研的新鲜感是的确可以感受到的。也许在紧凑的课表和各种活动的压力下,很难有空余的时间让你去慢慢体验这种感觉。但不要被这些外界因素束缚,大二、大三是一个迈过门槛的过程,学校会为你提供SRT、闯世界(帮打广告了)等很多机会,让你迈进科研的大门。如果你有更高的期望,有支持你的导师和队友,学术研究推进计划是为你的科研提供更大助力的不二选择。



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研究专项


 
 
 
 
 
 
 
 

自2016年起,将本科生学术研究基金升级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推进计划,并在计划中增设研究专项,每年支持培养不超过5人,每人匹配不超过20万的项目实施经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