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处世为人要懂得有自己的立场;

 梁晓东4hoyomz0 2016-12-12

  鬼谷子:处世为人要有自己的立场

  面对派系斗争,需要灵活巧妙地应对。从理论上说,在与互相存有矛盾的人相处时,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但“中立”不是“骑墙”。现实生活中,那些两面倒的人被称为“骑墙派”。骑墙派就是墙头草,没有自己的主意,谁势大就倒向谁。骑墙派向来因它的无立场而遭人反感,今天站在这一边,明天又走向了那一边,这时双方都会视你为敌人,而当他们发现你并非敌人时也不会原谅你而会选择鄙视你。

  鬼谷子说:“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意思是,合乎那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这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忠于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要违背某一方的意愿。身在职场,无法保持中立时就要作出明确的选择,妄想两边讨好的人很可能左右都落空。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兽类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蝙蝠很狡猾,一开始并不急于站队,它持观望态度。眼看禽类要战胜了,于是蝙蝠决定加入它们。“看看,我也是有翅膀的,跟你们是同类。”蝙蝠说。飞禽接纳了它,让它帮着一起作战对付兽类。

  然而战争出现了逆转,兽类眼看就要取得胜利。蝙蝠临阵叛逃过去,说:“我之前作错了选择。看看,我也有牙齿,早应该加入兽类的。我现在过来帮你们!”兽类这时候正需要力量,于是欣然答应。

  没过多久,飞禽又占了上风。于是蝙蝠急忙再投过去,禽类却觉得它不可靠,不接受它再加入。后来鸟兽双方经过谈判,在最后时刻和解了。于是,蝙蝠飞到鸟群里,想和大家一起庆贺,可是所有的鸟都不理它。蝙蝠只好飞到兽群里,可要不是它跑得快,那些野兽早把它撕成碎片了。蝙蝠白天不敢出来了,就只能在黑夜出来活动。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蝙蝠的行为等于是做了“骑墙群”,因为它既“推脱”了鸟儿,又“推脱”了兽,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悲惨的,不但没人理,还险些被撕成了碎片。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并不给“骑墙群”留下足够的生存机会。

  “骑墙群”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老想着讨好、迁就身边人,这样会活得没有自我,活得太累。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容易吃力不讨好。

  惯于“骑墙”的人,目的是谁也不得罪;但谁也不得罪,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得罪了每一个人。这样的人或许可以讨好一时,但不可能愚弄长久,末了终会为人唾弃。人们大都不喜欢“两面派”,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言。人间自有公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在站队问题上,一定要有明确而清醒的认识与选择。

  某研究所的大部分人员都是集中由两所大学毕业的。以北方某大学的校友形成的一派是所长派,另一派是由南方某学院校友所聚成的副所长派。两派势力此消彼长,内耗十分激烈。

  贾涛从北方某学院毕业后便进入了此研究所工作,他自然成为所长派的拉拢对象,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贾涛选择站在所长这一派。

  一天,他偶然得知副所长派中有他的一位亲戚小秦,并且两人见了面。在饭桌上,小秦向贾涛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他们怀疑所长有“腐败行为”,准备向上级反映,揭发他的“罪行”。交谈间,小秦希望贾涛能暗中搜集一些“相关证据”,并承诺会给他相应的好处。

  思忖片刻后,贾涛严词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后来,此事很快传到了所长耳中,他认为贾涛为人忠诚,值得重用,不久就提升了他的职务。


  要想长久立足,必须对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并有自己的一定之规,过于投机和反复改变,都会遭人唾弃,影响最后的成功。对一个人来说,方向和抉择至关重要。选择的对错,决定日后的生存状况。选准人,立场鲜明、始终如一地对待,才能赢得长久的友谊与信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