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的专利制度催生工业革命||工业战争史与专利制度趣谈(9)

 廿氏春秋 2016-12-13
前言:

众所周知,战争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的基础在于经济,即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基础往往由工业发展水平决定,工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原先落后的一方逐渐赶超先进的一方,从而出现经济实力逆转的情况,而这种经济实力的逆转必然在政治上体现矛盾冲突,冲突激化则战争爆发。
 
在战争爆发之前,国家之间工业界的明争暗斗,早已存在多时,在工业界斗争(即题目所谓的“工业战争”)中占得上风的国家,必然会在经济实力上获得提升,而专利制度,正是工业界斗争的有力工具。
 
本文通过追踪专利制度的变迁,带您逐渐揭开笼罩在专利制度的面纱,了解其背后隐藏的工业战争的真相,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透视国家兴起和衰落的脉络。

本文接上一章
正文:

专利制度诞生之初,实现了发明人与公众之间利益的有效平衡,成为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正是在专利制度的推动下,在英国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开始逐渐涌现出技术创新的方案。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但是织布需要的棉纱,却还是依靠众多家庭手工业的纺车慢慢纺出来。所以棉纱供不应求,收购价格较高。此时距离《垄断法规》颁布已经110年了。这说明从农业社会刚迈入工业社会的初期,技术进步速度还是非常慢的。
 
老式纺纱机

话说英国兰开郡的一个小镇上有个男人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以下简称为老哈),他是工厂里的织布工,他本人比较勤奋,除了干织布的活之外,还学了点木工手艺。由于当时棉纱价格比较高,老哈在家里凭着自己的木工手艺做了台纺纱机,妻子有空用这台纺纱机纺纱,可以卖给老哈上班的工厂。
 
1764年里的一天,43岁的老哈可能是和工友在酒吧喝了点酒,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老哈非常兴奋,酒也醒了觉也不睡了,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他将这台纺纱机以他女儿珍妮命名。这是最早的多锭手工纺纱机,装有8个锭子,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
 
哈格里夫斯和他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由于他生活在一个小镇,信息比较闭塞,还不知道有专利制度这回事,他不敢卖珍妮纺纱机(怕被别人买去仿制),只能自己用珍妮纺纱机纺纱来赚钱。珍妮纺纱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老哈的生意不错,“老哈家纺的纱”的大名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一天,老哈夫妇晚餐后正在憧憬未来的富裕生活。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出现在他家门口,然后,门被粗暴地撞开,一群怒气冲冲的男男女女冲进来。他们不由分说,将房里制作好的珍妮纺纱机通通捣毁,并怒吼“你制作的害人机器见鬼去吧!”甚至有人还放火,点燃了哈格里夫斯的房屋。他们夫妇俩被赶出了兰开郡的小镇。
 
原来,老哈使用珍妮纺纱机使棉纱产量上升,而且质量也好,织布厂收购他家的纱多了,对别人家的纱需求就减少了,而且收购棉纱价格下跌。老哈的那些街坊邻居们,家家都是靠纺纱挣钱,收入都减少了,他们就把怒气都归结在老哈一家身上。
 
今天看来,这些邻居的做法简直是无法无天,太蛮横太可恶了。但是请不要忘了,这是在十八世纪的英国,虽然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英国已经是比较开化了,但那也仅是针对大城市而言,老哈居住的小镇上仍然保留了很多的封建残余,根据古老的行会制度流传下来的行为准则,老哈的发明虽然使他自己富裕起来,却损害了大家的利益,邻居们的行事维护了多数人的利益,完全是“合乎正义”的。如果在小镇发起个“全民公投”,结果估计也是一样,他们会认为老哈家被毁是他自己罪有应得,只会支持邻居的行动而不会维护老哈一家。
老哈一家毁于“多数人暴政”

老哈一家不仅失去了房子,辛苦劳动攒下的一点财产也都被烧光抢光了,还被赶出了从小生活的故乡,不得不流落街头。但老哈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因为老哈坚信,凭着自己的技术,一定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他努力改进珍妮纺纱机,并且带着他的珍妮纺纱机样品到大城市寻找机会。珍妮纺纱机相对于以前的纺纱机提升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很快找到了合伙人,并在诺丁汉合资开办一家纺纱作坊。
 
在诺丁汉,他听说了关于专利制度的事情,原来,发明新机器,国家是鼓励并且保护的啊!根据前面的讨论可以知道,专利就是国家授予技术创新者的市场垄断权,在18世纪的英国,专利制度是技术创新者对抗“多数人暴政”的有力武器。

1768年,老哈获得了珍妮纺纱机的专利,相对于自己纺纱,还是卖机器更挣钱。他开始大量生产并销售珍妮纺纱机,英国各地工厂纷纷采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纺纱机,老哈很快就发达了。由于专利制度的保证,没人再敢到老哈的工厂放肆,也没人敢仿制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成了老哈一家的“摇钱树”,他以及他的继承人还在坚持改进珍妮纺纱机,到了1784年,改进型的珍妮纺纱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
 
经过报纸的大力宣传,珍妮纺纱机的出现以及老哈依靠专利赚了大量财富的事迹,在英国各地广泛流传开来,极大激发了英国各地的技术创新热情: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
 
其实本不缺创新的头脑,只是大家被旧制度的行为准则束缚住了,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老哈的事迹经广泛宣传,宛如一声春雷,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在可能获得的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大家纷纷阅读珍妮纺纱机的专利文件,并买来珍妮纺纱机进行研究。后续一系列技术进步纷纷涌现,从而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有人发现,珍妮纺纱机虽然纺纱效率高,但是需要人力或畜力驱动,还是很不方便,需要获得新的动力来源。
 
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在现有纺纱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于是,1771年,他建立起有三百名工人的工厂;十年后工人增加到六百名。纺织业就这样逐渐从手工业作坊过渡到工厂大工业,到1800年,英国已有这样的工厂三百家。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太粗,还需要改进。
水力纺纱机

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在现有纺纱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发明了走锭精纺机。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到1800年,英国已有六百家“骡机”纺纱厂。
 
骡机

现在的问题是:骡机虽然好,但是水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必须开在水边,地理限制太强。此外,除了纺织行业,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有人发明了新机器并陆续投入使用。随着机器生产越来越多,动力问题成了大问题。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需要注意的是,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初始发明者,他是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
改良型蒸汽机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工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计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在前人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托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铁路时代到来。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可以看出,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逻辑是:首先从制度上鼓励技术创新;创新首先出现在一线的生产部门,生产效率大为提升;效率提升导致能源成为瓶颈,促使在能源方面进行改进;效率的提升和能源的改进又促使改进生产组织形式,而改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反过来又促进生产效率;生产的物资大大提高,促使交通物流方式进行改进,而改进的交通物流方式又反过来促使其他要素的提升。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专利制度,使得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的老哈可以借助自己的技术创新获取巨额利润;以此为契机,激发了人们对技术改进升级的巨大热情,并促使各行各业连锁发展;在技术改进的过程中,公开的专利文献提供了大量详细的现有技术方案,人们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的难度;各行各业的连锁反应综合到一起,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可以说,没有专利制度,也就没有工业革命。

在了解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过程后,我们再将目光投向18世纪末期的美国,看看新生的合众国是如何突破重重困境成长起来的。

(未完待续……)

本文为北山浮生原创,并由公众号:互联网观察(guancha360)首发,请尊重作者劳动。如要转载,务必给出完整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二维码、公众号名称,网页链接),谢谢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