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城市”的联想

 汐钰文艺范 2016-12-13

  李亚军刻

  记得,钱学森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山水园林城市的概念,并首次把中国的山水文化、古诗词、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他认为“山水城市代表了人与自然、生态与人类、科学与艺术、历史与未来、物质与精神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系”。他指出:城市景观应涵盖着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对以往园林传统和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突破点就是:要让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出城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其实,在古代,山水正是构成城市的要素之一。统治者选择都城,都因势利导,在明山秀水中进行建筑。长安、金陵、洛阳、杭州等就不说了,退而概之,许多地方城市也都遵循了自然山水的概念,并突出了水。诸如追寻天津城市的起源,不难发现它与河、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泉城济南,自古就有“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武汉,正是有长江浩浩穿城而过,东湖等大小湖泊遍布城里城外,因而武汉也成了我国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型城市之一。这些城市,也因其山山水水的特色,而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新城规划建设进入高峰,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不断涌现;在此期间,一些问题也开始突显,如钢筋水泥的楼体对城市空间的切割与挤压,城市的文化环境缺省,导致自然山水的消失和城市特色风貌消失,城市文脉割裂。人造景区雷同,城市各大功能区拼凑严重,导致千城一面问题突出。

  因此,如何打造山水城市是一件非常严肃又颇费心思的事。但古今成功的经验,让人看到“山水城市”并不是一种奢望。一位叫王澍的园林学者写过一段话,值得深思,这里照录于此:“苏州园林有很多类似的启示,那些园子建造在人口很多、建筑密度很高的城市里,需要的空间并不奢侈。在苏州很多的老住宅里,偶尔一角,种一棵树,摆两块石头,用很简朴的手法,渗透到整个城市的各种建筑当中。你能看到,文化的实现,有时候并不需要很大很奢侈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