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投资,先全面了解M2和社融两个指标

 吴敬锐 2016-12-13

本文作者: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


主要内容

(1)从M2派生渠道中可以看到间接融资的结构,比如信贷中的结构。

(2)而无法达到间接融资门槛的,则要求助于直接融资。

(3)应大力发展微金融。


在《上集》中,我们阐述了央行通过调节《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各资产、负债科目,来实现基础货币的投放。然后在《中集》中,阐述了央行通过控制货币派生,使最终的M2数量符合其计划。


但这只说明了货币总量。而对于微观个体——比如我——而言,除了关心总量之外,更要关心自己领到了多少工钱,或者说,领到了多少M2。也就是,研究M2投放的结构,更为重要。


另一类微观主体,银行,也需要关心结构。 因为M2投放在哪,意味着存款出现在哪,需要拉存款的银行要做好M2研究,为拉存款服务。

  

M2与外汇占款
M2或者由外占投放而来,或者由银行的信用派生而来,每一笔M2投放,都意味着某企业或个人拿到了一笔人民币,也意味着某银行拿到了一笔存款(暂不考虑M0,因其占比较小)。


一、M2中的融资结构


央行今年的M2增长目标是12%。因为CPI低于原先预期,所以实际的M2增速有可能比12%略低,比如11%。我们暂使用11%做测算。


11%的M2增速,换算成增量,是13.5万亿元。


然后,还要将这13.5万亿元分解为不同结构。具体方式已在《中集》中阐述,本文就不重复,直接引用结果(因7月因救市投放的M2属特殊情况,我们将其单列。愿上苍保佑以后不再出现)。


今年1-7月的M2增量的结构分解(单位:亿元。下同):




以及7月单月的M2增量结构分解:




而2014年全年的M2增量的结构分解是:




可以发现,今年有几个情况和往年不同:

(1)外汇占款下降,回收了M2(而往年多是外占增加而投放M2);

(2)今年债券发行量较大(主要是地方债),投放了较多M2;

(3)贷款投放M2的比例下降;

(4)地方债发行后,用以偿还了非标等资产,会回收M2(使这类M2少增);

(5)救市投放了M2。


但是,今年贷款仍然是占比最高的M2投放渠道。


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对未来的预判,对2015年全年M2增量的结构做一个预测。比如:




上表中,救市投放M2为1万亿元,比7月末的值减少,这是基于 “四季度股市好转,证金公司减持股票偿还贷款”的预期,希望它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当然,这个预测不会太准确,有些科目甚至很难预测,比如外汇占款变化情况,以及救市的M2投放量,都有太多不确实性。但不管如何,信贷增量大概是10万亿元左右。


所以,M2增速确定,那么银行信贷增量也基本确定。


二、间接融资结构


上述《2015年M2投放量的结构分解》表格说明了M2投向。不同的人群可以拿到不同的M2。


比如债券
发行人是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为主,小企业很难发债融资。中小企业所能获得的资金,主要来自贷款。然而,贷款也分投向,其中很大比例又不是给中小企业的。


所以,信贷量确定在10万亿元左右,这还没完,我们还要进一步,把增量信贷再作分解,看看都是些什么幸运儿拿到了M2。


先看近几年和今年1-7月所投放的信贷的结构。央行每月披露的信贷数据中,大致划分了票据融资、个人短期贷款、个人中长期贷款、企业短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非银金融企业贷款等几大类:





我们可以结合经验解读上述表格:


1.个人短期贷款,多为消费贷、经营贷,也有很多流入股市。今年1-7月其占比收缩,主要是收缩在7月(上半年增量6171亿元,而7月就无增量了,这7月正是股市暴跌时期。这不禁使人怀疑,7月暴跌大家就不贷款炒股了)。


2.个人中长贷款,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其占比一直比较稳定。


3.企业短期贷款,主要由中小企业获取。近几年占比严重下滑,今年1-7月增量占比仅为14%,和2014年相当,反映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弱,同时也是银行担心风险而“惜贷”的结果。


4.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由大型企业、大型国企、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等获取。比如2008-2009年“四万亿刺激”时期这类贷款占比很高。近年该比例又高起来,反映了经济疲软时政府又加大了投资,也反映了银行规避风险,将信贷资源向国有部门倾斜。


5.票据融资,一般是信贷额度过剩时使用。今年1-7月其占比达到14%,是高位,反映了信贷需求明显不足,信贷额度过剩。


6.非银金融企业贷款,以前很少,今年因救市而产生。



所以,虽然只是简单的信贷结构表,但其信息量却是很大的。我们对今年1-7月的数据特征总结为: 股市暴跌使7月个人贷款停止增长,1-7月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恶化,政府背景项目贷款增长,票据融资增加表明信贷需求很弱。


结论
银行对私人部门惜贷明显。


信贷增量除了上述这个分类方法外,央行在每季度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里,还有更详细的分类方法,比如按企业规模、类型、行业分类。分析方法一样,本文就不赘述了。


通过这些渠道,银行投放了贷款,从而派生了M2。


三、直接融资结构


银行通过投放信用来派生M2,所派生的M2增量就是融资量。换言之,今年M2增量13.5万亿元左右(其中信贷10万亿元左右,其他是些债券、非标等),这是我们所有的银行渠道融资资源。


正如大家所担心的,信贷量本身就只有10万亿元,而其中又只是一小部分投给了中小企业(比如今年1-7月企业短期贷款仅占14%)。显然,间接融资资源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不要骂银行,这一现象早已得到经济学解释。斯蒂格利茨和韦斯在其经典论文《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中论证了,即使监管当局不限制信贷额度,银行也会自然产生信贷额度。银行信贷资源有限,要尽可能投向风险低的领域,在所有的借款申请人中选择最优的一群人(当然,他们的贷款利率也是低的)。如果降低信贷门槛,提高贷款利率,但由于逆向选择的存在,此时按更高利率来申请贷款的,只能是质量更差的申请人。


比如,银行按5%放贷时,质量较好的借款申请人会来贷款。而若银行提高利率,降低信贷标准,那么质量较好的申请人会退出,只剩下较差的申请人。


所以,银行最好是把有限的信贷投给风险最低的一批借款人。




如果这个坐标图太抽象,我们可再画成一个金字塔的图:




总之,银行很难从事风险偏高的业务领域(小微银行除外,因为它们做不了大中企业。所以应大力发展小微银行)。风险偏高的领域主要包括三大类:“三农”、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


那这些拿不到银行贷款的领域怎么融资?


他们只能去“借”别人的M2。这是存量M2在不同人之间的借贷,是直接融资。


这就好比间接融资是M2的一级市场,在发行M2。而直接融资是二级市场,相互借贷已发行的M2。


存量M2借贷不会派生新M2。这就是为什么,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美国,M2/GDP远低于我国。


直接融资,最为典型的是证券市场,比如发行股票、债券(银行购买的债券除外,这是间接融资)。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中小企业慢慢有了发行证券的机会,但对广大小微企业而言,这仍然是门槛过高。


所以,更多小微企业还是需要其他的直接金融,其实是一些小微金融,包括:

小贷公司、融资租赁、融资性担保公司(协助小微企业从其他渠道融资)、典当公司、互联网金融(众筹、P2P等)等。


我们把这一类机构暂时称为“微金融”,互联网金融也是其中一种。


最后我们看一下数据。央行每月公布的社会融资总量数据里有融资结构,可以大致划分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但很可惜的是,前文我们所归纳的“微金融”,大多都在社会融资总量的“其他”项里,占比极其低,低到央行在公布的表格里都懒得写它了(而央行的“指标说明”中是有“其他”的,并说明此项包括小贷公司等)……




所以
所以,只要监管层既想解决融资难问题,又不想无度大幅扩大M2,那么,有序而积极地发展各类直接融资(尤其是微金融),是必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