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曼卿

 金樽清影 2016-12-13

  石曼卿为人豪放旷达,不拘小节,他在京城开封时,认识一位叫刘潜的布衣酒友,当时在京城闹市区新开了一家王氏酒楼。一天他和刘潜相约到此饮酒,两人到了王氏酒楼坐下来就喝,一句话也不说。一杯接一杯,一坛喝完再开一坛,喝个没完没了。从上午喝到中午,从中午又喝到下午,喝了足足一整天,竟然没有丝毫醉意,直到日落西山,他们还不肯放下手中的酒杯,把王氏看呆了,还以为这二位是神仙呢。天黑了,两人仍然面无酒色,拱手而别。第二无,此事传遍了京城,说有两位神仙到王氏酒楼喝酒,过了一些时间,大家才知道传说中的两位酒仙就是石延年和刘潜二人。宋朝时道教进入兴盛时期,宋真宗皇帝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在真源县(今太清宫镇一带)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建太清宫、洞霄宫、明道宫。太清宫为名人佳士游历之处。太清宫旁的隐山风景俏丽,为历代隐士之居,'县东有隐山,高数丈,广袤可六七亩,巑岏起伏,望之常有云气'。'又有隐灵山,亦在县东,其形盘旋磅礴。远视则阴气冥昧,与隐山对峙。'(清光绪《鹿邑县志》)石曼卿才髙而未遇,遂饮酒自放,愤世嫉俗,隐山、隐灵山一带便成了他经常游乐的去处。隐灵山向阳背风,前临一片较为平坦的芳草地,休憩此间,面对遮满视线的翠屏,便会产生融入青绿色彩之间的超凡感觉。传说当I年石曼卿常在这里读书弹琴,饮酒宴乐。

  石受卿曾作'太清宫九咏',范仲淹为其作'太淸宫九咏序',序曰:

  谯有老子庙,唐为太清宫,地灵物奇,观者骇异。历代严护,景概所存。若灵溪,若涡河,九龙井,左钮再升天桧,皆附于国藉,发呼咏歌,而风人之材,难其破的。余友曼卿,将命斯来,实懂宫亊,嗜道之外,乐于声诗,览灵仙之区,异其八物,盖以宫题,而成九咏。观其之意,皆凿幽探秘,破坚发奇,高凌红霓,清出金石,有以见诗力之雄哉!

  惜石曼卿所作'太淸宫九咏'已失传。

  石曼卿的才气在当时广为人知,众多文人都与他交好,从很多诗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梅尧臣的《吊石曼卿》,蔡襄的《哭石曼卿》等。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得好。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众人皆五体投地。

  这件事记载在《蓼花州闲录》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