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几种场景,各位家长看过之后,是否会对号入座? “这熊孩子,我总感觉他有多动症,出去玩,一个不留神,人就没影了,真的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宝贝,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先歇会儿,都玩了两三个小时了。” “这孩子,怎么这么贪玩呢!天都快黑了,快点别玩了!跟妈妈回家吧。” …… 一到周末或假期,家长就被天性爱玩的熊孩子搞得精疲力竭,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备战状态。 不由自主地就会感觉心好累!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家长们不知道,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游戏通关,秘笈在你看来可能是各种各样幼儿早教课、兴趣辅导班、甚至于奥数小课堂…… 然而,你错了!敏敏老师游戏通关的秘诀就是——让孩子学会玩! 培养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能力,让孩子“玩”中成长,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哈佛大学一项实验证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练就孩子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的——玩商。 所以家长不应一味压抑孩子玩的欲望,而应该让他们适当地玩、科学地玩,让玩发展成你独特的教育方式! 玩耍: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渐渐长大了,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最近成绩有点下滑,孩子也变得不爱学习了,整天只想着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疯玩。”我的一名同事曾和我抱怨。 不难想象,中国大多数家庭衡量孩子进步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愿意主动学习,在大多数家长看来,“玩”对孩子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 在敏敏老师看来,孩子在书房待的时间多少,并不能决定学习成绩的高低。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件智力和情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事情,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情绪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孩子玩耍的时间不足,情绪和智力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势必引起学习成绩的下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理解能力弱等学习障碍。 我们经常听老师这样评价:“你家孩子挺聪明的,但就是不好好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玩的同时,更好的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来自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教授托尼·瓦格纳指出,玩耍才是对学习的真正激励。 他认为,孩子学习的真正激励,主要来自内心的激动。认识这种激动需要理解三个因素:玩耍、激情、信念。 玩耍是一种基于探索的学习,它可以导致年轻人产生激情并孜孜以求,并将激情转化为更为深层的信念。 即通过玩耍将好奇心、兴趣变成激情,并成为一种信念和目标。 因此,有意义的玩耍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玩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玩积木、堆雪人、躲猫猫、拼图……这些游戏都很益智,孩子也喜欢玩。 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有效链接,从而开发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富有创造力的孩子都具备这些特征:凡事都喜欢追问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 在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可以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成为任何人并且无所不能。 他可以安全平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逐渐学会承受和面对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通过角色扮演,他可能会装成一个医生去缝合伤口、一个猎人去捕获一头狮子、一个运动员去赢得一场比赛,在游戏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不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 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他们可以交换玩具,相互交谈。他们学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冲突。 这在无形中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铺垫。 意识到玩的重要性之后,家长可能想看看孩子在玩中学的效果。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家长们却越来越发现,孩子不会玩了。 一放假,孩子不是宅在家里就是抱着IPAD或手机——因为孩子越来越不会玩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很难找到健康的娱乐方式和减压方式,他们害怕独处,他们不爱运动,他们只管沉迷网络…… 然而,导致这个结局的原因,估计家长们都忽略了:从小没有培养孩子会玩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丢掉了简单的快乐。 从小针对性培养 激发孩子玩的本能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我们需要用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玩具刺激他们的感官。 孩子从小就善于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去观察、去聆听、去吮吸、去触摸周围的一切微小事物。 所以,家长可以准备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玩具,让孩子参与互动,刺激他们的不同感官!宝宝的潜力不可小觑~ 对于1-2岁的宝宝,基本上只要醒着的时间,宝宝就都在动,这个时候动手的游戏不能停。 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发掘他们良好的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性,比如积木版“打地鼠”,让孩子活泼的个性因子开始萌芽!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开始对数字感兴趣。 这时,家长要开发动脑游戏,培养孩子勤思考的习惯。 亲子角色扮演的游戏非常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扮演顾客,孩子做收银员,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沟通能力,有助于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他们此阶段参加活动的想法十分强烈,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安静的小游戏。 比如,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拼图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精细运动技能。 通过团队游戏的考验,孩子细心对待游戏的同时,也学会了耐心对待其他小伙伴。 四大方式让孩子迅速提升“玩商” 1 呼朋唤友,大家一起玩游戏 3岁的吉米,表示出极大的交友欲望。 只要小朋友从家门口路过,他总抑制不住好奇心,吵着闹着要开门加入;每次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吉米总是半路不想回家,欲跟着其他小伙伴一起玩。 但是,每次吉米的交友欲望,或因害羞不够勇敢、或因被家人制止强拽,扼杀在萌芽状态。 妈妈曾请其他的小朋友回家玩,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交友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 如果换种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教他们一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游戏。借助这些游戏,帮助孩子创造一个接触他人、与人交友的机会,在和小伙伴儿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情商进一步提高,游戏变得更有意义。 2 激发兴趣,玩些创造性游戏 《纳尼亚传奇》、《怪物史莱克》的导演、编剧安德鲁·亚当森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庆幸父母小时候没有制止他玩耍,没有觉得他整天唱唱跳跳涂涂画画是浪费时间。 他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小时候的兴趣开发及长时间的创造性玩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的确,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语文、数学、英语都非常重要,但是敏敏老师认为,如果孩子想去做一件事情,可能这件事情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他自己非常感兴趣,作为家长,不应该制止,而需要鼓励。 在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不妨让孩子多一些创造性环节,让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平时在家,敏敏老师也会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发挥了模仿能力和想象空间,创造性地反映出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的设计和创造才能得到提升。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着和他们一起变着花样玩,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尽量不限制孩子,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做到这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走进大自然,感受森林教育 不知家长们是否听说过森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出名,我之前也写说相关的文章。 孩子可以每天在森林里爬树、趟水坑、翻滚、收集动植物、探索自然、制作工具,甚至玩火。 这种让孩子回归自然的森林教育在丹麦、德国、北美盛行,就连日本、韩国、越南也纷纷仿效。 一部纪录片《School's Out》曾经在网上传播,引起许多国家教育者的关注,这部片子拍摄的对象就是一家位于瑞士北部小镇朗瑙的森林幼儿园。 6分钟的纪录片,记载了孩子们无论风霜雨雪,一年四季全天都待在户外森林里的活动、唱歌、讲故事、吃东西、随心所欲地玩,还观察森林里发生的变化…… 瑞士的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崇尚自然”。 只要天气允许,老师就常常带孩子到附近的森林郊游,还邀请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以便互相启迪。 所以,我们的爸爸妈妈很有必要带孩子亲近自然,因为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要比一般的孩子更乐于互动交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而且体能也较佳。 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冬天的雪白吧! 4 游学体验,玩出炫酷文化感 不管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台湾、香港、新加坡……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是充满生气的。 当孩子离开书本,真正踏上这片之前听过但没去过的土地,一定会得到不一样的感触。 带着孩子去游学,也是一种不错的玩法。 游学是在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 世界各国的大学中学面向国际学生开设暑期课程。 这些游学活动让孩子通过短暂的假期在世界名校学习,对世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游学中,孩子的成长尤其快。他会学到很多新东西,脑海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不断被激活刷新……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这些知识在激活刷新时的快感,但是,只要尝试过一次,就会永远记住这种行走中的快乐。 玩,是学着体验的过程,它能释放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更有创意和活力,让他学会与别人协作,学会如何关心他人。 身为家长的你,快和孩子一起玩耍,共同成长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