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雨楼”的随笔有很多本,“听雨楼”的书画却只有这一本 | 《听雨文余:高贞白书画》出版

 alayavijnana 2016-12-13

 

很多读者是通过各种版本的“听雨楼随笔”认识高贞白的。


很多观众是通过这场展览认识高贞白的:

除了是一位掌故家,他还是一位书画家。

(图为10月13日广东美术馆开幕现场。

图片:“琴心会”公众号)



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个全面的高贞白。


《听雨文余—高贞白书画》这本书收录了包括本次展览在内的:


书画作品69件
收藏作品30件
信札34通
出版实物十余件
珍贵照片(图像)四十余张,包括常用印章


这些珍贵的照片,也收录在了此书中。

图片:“琴心会”公众号


当然,还有香港收藏家许礼平先生的两篇重磅长文:《掌故家高贞白》《高贞白年谱简编》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展览的图录,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集——作为书画家的高贞白,他的作品都在这里了。


直到今天,高贞白的作品还没有全部引进大陆版,不过,他大部分的书画作品,却可以让读者在这本书里一饱眼福。“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读其书画,同样可以作如是观。

 

许礼平先生在《掌故家高贞白》长文里这样写道:

 

「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這兩千年前的話,道盡了讀者心理。
 
高先生是怎樣的人呢?以我見,他是平淡中令人起敬、也令人思慕的人物。是讀書而不求致用,有正義感而不狂熱。喜朋友、喜文學、喜多聞的一位掌故家。
 
而其一生遭際,亦頗傳奇。說不清是性格抑是大環境令之成為掌故家。又或者是性格和環境的適然配合?
 
那先從我和高貞白先生的認識說起。
 
六七十年代,讀《聽雨樓隨筆》(初集)《聽雨樓叢談》《中國歷史文物趣談》諸書,又時在報刊如《大華》《大成》雜誌、《新晚報》等讀到高先生文章,深愛老人能將繁紛史實以輕鬆筆法出之。於是有「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的想法。值丁巳戊午間,澳門葡京酒店舉行有賞菊會,我躬逢盛會。席間由杅庵丈(汪孝博先生/一九〇八~一九九三)介紹,始仰識高貞白先生。高先生面容晰白,身材瘦削,雙目炯炯。閒談一會,高先生雅興大發,在檯面取一柄團扇,寫「人品如西晉,家居愛北平」賜贈。此語曾是六橋贈癭公。甚雅嶲。
 
嗣後,我時到其灣仔寓所拜謁,或在英京酒家共餐(現為大有商場)。其時《書譜》主持曾榮光先生又多在英京邀約茶局,而我和高先生都是常客,故討教的機會亦多。
 
筆者有時請高先生借用文獻資料,高先生是有求必應。《澳門日報》之李鵬翥丈聞之,嘖嘖稱奇,謂高先生靠寫稿「搵食」,資料該是不易借人的。可見高先生對我青眼有加。


许礼平先生和高贞白的合影、高贞白送给许礼平的书法作品,均收录在《听雨文余》一书中。

 

借此出版机会,我们还做了少量精装毛边本,希望藉此体现出这本书画集的珍贵。


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团队如下:

 

《听雨文余:高贞白书画》
汇正艺术编
学术顾问:许礼平
策    划:许习文
主    编:宋  浩
                 戴新伟
编    辑:谭树正
装帧设计:庄子瑜
摄    影:吴俊荣


 这本书的图书信息如下:


《听雨文余:高贞白书画》
布面精装,16开
306页
印数1000册
定价380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