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治城市黑臭水体的思考与实践

 蓝天洞林湖 2016-12-13


根治城市黑臭水体的思考与实践


根据张健博士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大家下午好!今天听了一些专家的发言,很有启发。我自己是从是工程技术的,读硕士的时候参与了中国早期的流域水质规划工作,所以对水系统规划和景观设计还是很有情节的。

 

刚才有景观设计师专家介绍了杭州几百年前丰富的城市水系,很美,很宜居。 但我在想,如果今天在同样的尺度范围内还有这么多小河就真的还会很美吗?能承载现在这么多人口的负荷吗?

 

我们来看一个算例:即使我们的污水全部净化到一级A,出水仍然远不能满足城市里低流速地表水不黑不臭的要求,仍然会是富营养化,是只能远看不宜近靠的水。另外一个算例是污水源分离,黑水制肥不再排入水体,这样,最后排出的水离水质的要求就很接近了。



上午杭世郡老师的发言中说,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照搬不一定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我非常赞同。我们的客观条件跟国外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我想是密度,别人承载几十万人口的地盘我们要承载几百万,所以即使我们的很多措施上去了,有可能我们的水体还是不理想。这就是挑战。但也有机遇,因为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中国的一些城市在改造河流、建设海绵、修建管廊的手笔和投入是无比巨大的。如果我们能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思考的问题更深远一点,或许我们就能做的更好。

 

我们来看柏林的城市河湖富营养化修复的案例,80年代的后半段我在做博士期间参与了其中的技术工作。柏林虽然水系丰富,但实际上是缺水的,旱季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水量跟径流量在一个数量级。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富营养化已经很严重,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开发,陆续实施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底泥的抽吸及回流水的处理,地表水深度除磷的固定设施等等。


20多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水体磷浓度的降低,藻类浓度以及地表水的能见度得到了很大改善。当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城区仍然采用合流制,雨季一部分污水会随着泄洪进入内城区的河流,死鱼事件时有发生。



我们在解决城市黑臭河流问题上,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污水的直排、泄露以及如何在城区解决雨污分流的问题。尤其是在老城区、棚户区,同时还存在管网升级所面临的没有空间的问题。与欧洲不同的是,我们的建筑都有化粪池,这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手段。


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利用化粪池引入负压排水技术来收集高浓度污水的一些实践,通过引入负压收集,可以将高浓度污水和初期雨水单独引出。

如前面所讲,我们面临着高密度城镇和有限的水环境的矛盾,因此源对源的蓝色建筑以及资源型排水体制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也会在减少和根治黑臭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举几个我们实践中的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