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达西和田玉

 飞鸿踏雪1978 2016-12-13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我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的提高,传统对和田玉的通俗的说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知识的追求,所以今天呢!我们就用自然科学来解释一下和田玉的特征。

 

和田玉理论知识,下,特征篇

 

本期视频主要内容如下:

1,透闪石的形成及变化。

2,变质类特征。

3,晶体缺陷类特征。

4,非缺陷和变质类特征。

 

1,透闪石的形成以及变化。

透闪石是一种变质岩,是由白云石(CaMg(Co3)2)和石英(SiO2)在特定的情况下转化而来。这个过程在变质岩石学上叫脱碳酸盐化作用。

                                             

(白云石)

同时,透闪石在高温或者其他环境下,还会转化成方解石(CaCo3)透辉石,石榴子石,滑石以及蛇纹石。(其中方解石是碳酸盐,透闪石可以再一次转化为碳酸盐,这个过程叫碳酸盐化作用),我们来看一下变质岩形成的几种类型,来充分了解透闪石的形成以及变化。

(变质岩的形成)

我们来看下这张图。透闪石的形成属于区域变质,同时,透闪石的变化也可以用变质岩的相关理论解释,例如:糖料是热液变质(透闪石受到熔岩的侵蚀),皮色,沁色和白皮,属于接触变质。

了解了透闪石的形成和变化,我们来看一下和田玉的特征的由来,大致分为3类:

1,变质类特征

2,晶体缺陷类特征。

3,非变质和缺陷类特征。

 

2,1变质类特征,生和僵,成片的棉。

透闪石是有白云石和石英通过脱碳酸盐化作用转化而来,我们常说的肉生,就指的是这个脱碳酸盐化的过程没有完全完成,导致料子透明度低。这个“生”的说法也很形象的。就像西瓜没熟透一样。

(肉生)

(僵和棉)

生,僵,和成片的棉都是我们感官上对和田玉透明度低的部分的一种说法,只是存在的部位不一样,生和僵,在表面,棉往往在肉内。传统通俗说法遇到严谨的科学,会有这样界定上的偏差,由于没有明确界定成分,这种界定上的模糊导致我在这里只能把生,僵还有成片的棉归为一类,只是脱碳酸盐化的程度有区别,“生”基本快脱完了,“僵”才开始脱,或者还没脱。成片的棉则是在肉内不均匀分布。

2,2变质类特征,皮色和沁色,白皮。

(皮色)

(沁色)

(白皮)

皮色,沁色和白皮,是透闪石的脱碳酸盐化过程完成以后,又接触其他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接触变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完,但实际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我们知道这一点其实就够用了,剩下的留给科学家去研究吧。当然知道这个原理之后,大家就应该明白,沁色是一种变质,全部沁色的料子有可能已经完全发生变质,成分就不是透闪石了,这就是部分完全沁色的黄沁料和红沁料送检不能出证书的原因。

(全黄(红)沁并且沁的很深不一定能出证书)

同时也是我们大家都喜欢油皮子的原因,因为油皮子只有表面很薄的一层变质,不影响肉,也不影响出证书。

 

31晶体缺陷类特征,棉点和脏点

之前讲到的成片的棉,这里讲的是点状的棉,同样是棉,为什么又区分开了,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的传统通俗说法遇到严谨的科学,会有这样界定上的偏差。

棉点和脏点是晶体的点缺陷,点缺陷分为图上这三类

(棉点)

这三种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棉点,因为空位和间隙质点肉眼观察是白色的,但针对图上中间的杂质质点,我们不知道这个杂质是什么颜色,如果是白色,那可以理解成棉点,如果是其他颜色,就理解为脏点。

 

3,2晶体缺陷类特征,水线。

水线是晶体的面缺陷,只是我们观察和田玉的表面感觉是一条线,其实是一个二维面上的缺陷,包括直的刃缺陷,和有点拧巴的螺缺陷。

(水线)

4,非变质和缺陷类特征,裂和水草沁,钉子纹。

4,1

和田玉的裂,按照经验主义的说法,是在相互碰撞形成的,但拿到科学上,就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了,为什么很多裂的走向是一致的,为什么戈壁料在戈壁滩上会自然开裂,呈现簇状分布?这些都涉及到晶体的裂理和解理(翡翠行内讲的“苍蝇翅”就是裂理的一种外在形式)。不一定是受到外力碰撞,也可能是内应力。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裂理和解理。

(非常规则的裂)

裂理是是晶体受应力作用时,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但并非是晶格本身薄弱方向破裂的固有性质。

解理是指晶体在受到应力作用,超过弹性极限时,能沿着晶格中特定方向的网面而发生破裂的固有特性。

(解理后形状非常相似的籽料)


(解理后长刃状的戈壁料)

解理里面还包括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几种,不同的解理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形状,上集视频里的那个透闪石晶胞模型,就是根据完全解理制作而成。透闪石特有的解理特性,和玉文化的起源有关系,因为和田玉在不同的解理的过程中会形成长刃状或者箭头状的石头,而且自身硬度和韧性都很高,成为石器时代先进的生产工具,成就了最早的玉文化。

4,2水草沁和钉子纹

水草沁和钉子纹都是锰结晶,金属锰会通过水在硅酸盐的裂内或者结晶的间隙内析出,形成树状的结晶物。所以只要在水里的硅酸盐,都有可能出现水草沁和钉子纹。

(石英岩上的水草沁)

但水草沁和钉子纹存在的位置和走向不一样,水草沁在裂内,钉子纹会在特定的表面。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水草沁和钉子纹的区别,大家来看一下这张图,左图是水草沁,和玉表面接近平行。右图是钉子纹,和玉的表面接近垂直。

总结:

本集视频只做了简单的介绍,想要深度认识和田玉的特征,请自行搜索相关关键字。


本文章及视频为阿达西和田玉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