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将樊哙为后人所熟悉,主要是由于“鸿门宴”的典故。翻看史料得知,汉高祖刘邦晚年听信谗言,曾下令将这位当初的救命恩人樊哙斩首。如果不是陈平与周勃从中变通,樊哙肯定成了冤死之魂。 (樊哙) 读过司马迁《鸿门宴》的人都会知道,当鸿门宴上已是剑拔弩张, 险象环生时 ,樊哙问张良:“今日之事何如?”当得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时,马上请命,“臣请入 ”可见樊哙与刘邦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君臣之义和耿耿忠心。 接着,樊哙“带剑拥盾”闯营。“欲止不内”说明戒备森严,而“卫士仆地”也说明了其骁勇强悍和威武,“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其咄咄逼人的霸气令西楚霸王也十分畏惧。樊哙的无礼却换来了项羽“壮士”礼遇:赐酒,赐肉,赐坐。“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可以说,《鸿门宴》一文对樊哙的描绘刻画,相当生动形象,读之如见其人。 刘邦在汉中站稳脚跟后,用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从而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一直是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他或者单独,或者跟随汉王作战,英勇异常,登城陷阵,斩杀、俘虏敌军无数。因功被升为郎中骑将、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刘邦君临天下,樊哙作为开国元勋,由大将军又封侯、封相。他也一直对主公忠贞不二。有一事可以见证: 史料介绍,当初淮南王英布造反时,高祖刘邦病重,讨厌见人,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入见,群臣中就连周勃、灌婴都不敢入内。 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带领群臣推门径直闯进宫中。刘邦这时正枕着一个宦官睡卧。樊哙见到高祖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说得高祖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樊哙就这样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邦左右,后来还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生有一子樊伉。当了吕后的妹夫,与皇帝刘邦就成了连襟,应当是关系就更加密切了。然而相反,樊哙就因为是吕后的妹夫,险些丢了脑袋。 (鸿门宴) 据记载,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因箭伤发作病倒了。刚回到长安,又听说燕王卢绾叛变,就急忙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 樊哙带兵出征后,有人对刘邦进谗言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晚年的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不满,这时又听说吕后跟她妹夫樊哙串通一气,立刻起了疑心。他决意临阵换掉挂帅出征的樊哙,在病榻上挣扎坐起来与谋士陈平计议此事。最后,采用陈平的计谋,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才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 临行前,高祖刘邦密令陈平要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检验。陈平、周勃当即动身,两人在途中边走边研究商量。陈平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能轻易杀掉吗?又说,眼下,高祖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高祖病得这么厉害,而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她们姐妹二人必然会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周勃听了,也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难道把樊哙放了?”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 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命人筑起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节去叫樊哙。樊哙得知只有文官陈平一个人前来,认为只是传达平常的敕令,也没多想,立即一个人骑马赶来接诏。不料,来到近前时,台后忽然转出武将周勃,当即将樊哙拿下,由众武士一拥而上,将樊哙钉入囚车。周勃立即赶到中军大帐,宣布代替樊哙挂帅,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 也是樊哙命不该绝。当陈平等人走到半路,忽然听说高祖刘邦病故。陈平想: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亏先前未斩樊哙,还好向吕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长梦多,会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一定要先赶到长安,把这次皇帝派遣的事解释清楚。 他立即策马赶往长安,路上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于是,陈平又心生一计,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都松了一口气。遂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陈平也未因此获罪。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哙去世,谥为武侯。 樊哙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元勋,自然名垂史册。至今在安徽六安市,河南漯河市和陕西城固县各有一处相传为樊哙的墓址。 (图为位于六安市的樊哙墓碑)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