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年俗

 猪猪9hedgf61wk 2016-12-13

家乡年俗

 

公元882年,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在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刺史任上过世。600余年后明宣德四年,他的后代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卢塘村人卢仲文为纪念先祖卢肇,举家迁居吉州,在吉州区泸水、禾水交汇冲击而成绿洲上的一棵几百年罗汉松旁,建造房屋建村卢家洲。如今,卢家洲成了一个有明清建筑63栋的古村,也就是在这片文风鼎盛的土地上,贤惠好客,纯真朴实的卢家洲人也通过勤劳的双手和睿智的思维,在遵循中华大地传统的春节年俗外,又为民族传统节日赋予了本地特有的民风民俗,为中华文化宝库丰富了别样的风格。

年前

在这里,上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小年到第二年农历新年第一天就被称之为年前。年前有很多事情要做

关键词:过小年、扫尘、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是小年。这一天,不论你身处城市还是乡村,亦或在外工作,或者打工的人们,都要赶回家里,备好酒菜,全家欢聚。欢聚过后,有两项主要活动就要靠全家总动员,一是扫尘,扫除一切污秽之物,干干净净喜迎春节;二是祭灶,又称糊司命。家家在土灶里放入樟木、桑木(传说与灶王爷的姓氏“张、桑”谐音),让灶膛里火源不断,也叫“恒岁”;同时又用碟子盛上茶叶、大米、红枣和糖饼放在灶上祭祀灶神,用甜甜黏黏的糖果“粘”住灶神的嘴巴,祈求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

关键词:贴年画、春联、门神

贴年画、春联、门神,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年画的内容涉及《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门神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其中既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关键词:放爆竹

相传以前过年没有爆竹时,人们以火烧竹爆裂发声,用以驱鬼。后来,当时在广西做布匹、南货、杂货等生意的卢家洲人,看到广西家家户户都燃放一种“大地红”的鞭炮,鞭响过后,地上铺满红色纸屑,火药香气四溢,便不远千里和货物一同带回老家,继而又出现了另一商机。如今,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

关键词:压岁钱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用纸钞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关键词:祭祖

年三十的上午,家家杀鸡准备祭拜的物品(全鸡,全鱼,猪肉,炮竹,香,纸钱,水酒等),一般在堂屋下厅的位置放一张方桌,摆上烛台,香案。祭拜从自家的堂屋开始,点香,烧纸,作揖,放爆竹,完毕,就去祠堂祭拜列祖列宗,然后去祭拜沿村边各路神仙小庙。祭拜完毕,就开始做年夜饭(团圆饭)了。

关键词:关财门

年三十晚上12点后,其他人“挖觉”(睡觉,这里称挖觉,传说这天晚上,人们睡下后,会有一个除岁老人来送金元宝,人们醒来后就会看到金灿灿的元宝放在枕边,因此睡觉如挖宝一样,长此,睡觉成了挖觉。)去了,十二点前要放爆竹关财门(大门,后门等都要关上,人不再出去了),家里的男主人则要守岁到天亮,初一那天都是男人做饭的,妇女就这天可以放假。

过年

关键词:开财门

正月初一凌晨,第一件事是男主人开财门。大门打开,放长鞭炮,迎接财气涌进。接着朝日出方向走几步,口中念着出行大吉、四方得利,祈望一年事业有成,招财进宝。开财门后,全家吃新年饭。饭是昨天剩下的,早饭一般也比较讲究,不会动刀切菜,莱一般是4个素菜:一是芋头,寓意家有财;一是芹菜,寓意勤俭发家;一为豆腐.寓意家庭富裕;一是青菜,又叫大菜,寓意新年发大财

关键词:大年初一不扫地

大年初一都不扫地。(相传数百年以前一个除夕,村里的人们吃完团圆饭后,村里来了一个不要财物、不要施舍的老人,只求晚上在祠堂里睡一晚,村里人怕冻着老人,便在门板上铺上稻草,找了被子给老人,第二日人们去祠堂拜年时发现不见了老人,掀开稻草一看,发现门板上有一菩萨化身的汗印,手里还拿着一个像扫帚一样的“法器”。于是以后每到大年三十,人们就会用当年新储的稻草扎一把扫帚,并插上香、纸,放在大门口乞求神灵保佑。)就算扫了也不会倒掉,因为人们相信,这些扫起来的灰尘都是新一年的财气。早上人们的洗脸水和一些吃剩的菜汤也都会留在桶子里,等到初二起个大早再倒掉,这样就会“拢”住财气。。

关键词:拜年

吃过新年饭,小孩、男人先后出门给村里长辈拜年,这一天,村民们是不会出村给别人拜年的,由族长领着大家在祠堂“团拜”后,再在村里互相抱拳祝福,说些恭喜发财步步高升、万事如意等吉祥词。初二开始,才出村给岳父母和亲戚朋友拜年。习俗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意思是初一在本村给本家、本族拜年;初二女婿给丈人拜年;初二、初四给亲戚朋友拜年。)拜年时,主人以茶点、烟酒招待,赠给小孩压岁钱。准备出龙灯的村子,龙灯狮耙开始演练,然后走村串户拜家门,贺喜庆。

年后

关键词:打龙

舞龙,在这里称为打龙,每年从正月初二开始都会打龙。龙是村民们自发扎架纸糊的,初一上午,将供奉的“菩萨”像,挂在祠堂中央后,请来法师对龙灯“开光”,随后族长带领打龙队伍,沿着村界打上一圈(俗称踩地界),两条熠熠生辉的神龙在山野田垄间穿行,鼓声、唢呐声,此起彼伏的炮仗,族长带头一路说祝福语,为村民和村庄送去祝愿,“神龙”每到一家,家里的女主人就会将放在门口的扫帚赶紧由外至内扫,口中念着“扫金子、扫银子,扫到自家来……”的话,然后将扫帚烧成灰烬。晚上,全村人集聚在祠堂前,等着龙把式“打龙”,并把家里准备的“大地红”爆竹,全部拿出来燃放,爆竹的红纸屑铺满厚厚的一地,煞是好看。逢上好年景,村里还会“出龙”,既百余人打着龙灯,来到村里出嫁的女儿所在的村寨,在送去祈福的同时,也为外嫁的女儿壮威。

直至正月十五晚上,将打龙推向高潮。当天,全村所有男女老少都会早早吃过晚饭,全村数百人聚集在村子一个叫“车井垅”的地方,举行“祭龙”仪式,族长在龙身每处撕下几片“龙衣”,摆上祭祀物品后,在场的人们不许言语,静静地看族长昨晚一切后,将龙身倒置贴于地面,龙尾朝村让龙灯倒着回到祠堂,算是神龙回天等着来年请龙下凡。

元宵结束,人们便投入紧张繁忙的备耕春种生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