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093季【湿地阅读】名著精读课如何上?这位老师告诉你!

 月满西楼057 2016-12-13


名著精读课如何上?这位老师告诉你!


卷首

名著精读课如何上,一直是语文老师们困惑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真正实现与名著的交流对话,进而产生共鸣,应该成为我们名著教学的自觉追求。本期湿地阅读,隆重推出来自名满天下的东坡故里,来自四川眉山苏祠中学邓湘娟老师的《城南旧事》的课堂实录,欢迎亲们围观品鉴,绝对让你眼界大开!


《城南旧事》课堂实录


文/邓湘娟

(一)《城南旧事》之《惠安馆》课堂实录节选


—— 吃人的社会

师:刚才,同学们罗列出了秀贞和妞儿悲惨命运的不同呈现,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她们短暂的一生就是一出令人唏嘘的悲剧。如果是大奸大恶之人落得惨死的结局,也许我们痛惜的感觉不会这么强烈。但这是两个如此柔弱而又美丽的生命啊!作者用秀贞母女来诠释了什么是悲剧,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投影1】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

                                         ——鲁迅



师:我们接着来探讨这一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生1:我觉得,罪魁祸首是思康,他对秀贞不负责任。

生2:我也觉得思康是造成秀贞和妞儿命运悲剧的人。他让秀贞怀上了孩子,自己又一去无音讯,不管他的理由多充分,都不值得原谅。

(孩子们频频点头赞同)

生3:秀贞爸爸如果不把思康带到惠安馆,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发生。秀贞爸爸也有责任!

生4:要说责任,那接生婆和秀贞妈还把妞儿给扔了呢。(众学生纷纷小声议论)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促使秀贞父母做出了丢弃亲孙女的决定呢?

生5:重男轻女呗!

师:按照你的说法,如果秀贞生下的是男孩儿,那么这个男孩儿就肯定不会被丢掉了?

生5:(思忖片刻)嗯……嗯……我也不确定。

生6:我觉得是面子问题。秀贞没有结婚就生了孩子,是败坏家门的事情,所以她爸妈就要丢掉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众学生鼓掌)

师:也就是说,面子比生命更重要,尽管这个生命才刚刚脱离母体,还那么脆弱!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生6:对。

师:请看大屏幕上摘录的这段一段对话。(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

【投影2】


 

宋妈:“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呢?”

换洋火的:“孩子呀,一落地就裹包裹,趁着天没亮,就送到齐化门城根底下啦!反正不是让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捡去了。”

宋妈:“姑娘打这儿就疯啦?”

换洋火的:“可不,打这儿就疯了!可怜她爹妈,这辈子就生下这么个姑娘。唉!”


 师:以上这段对话中,哪句话最让你触目惊心?

生7:我认为是“反正不是让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捡去了。”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最撞击你的心灵?为什么?

生7:是“反正”。因为这个词包含着一种语气,一种不在乎、无所谓的语气。

师:请你用上你说的这种语气读一遍好吗?

(生读,众学生鼓掌)

师:演绎得非常好!读出了换洋火的对生命的漠视。除了刚才这位同学挑出的“反正”一词,老师还觉得“可怜她爹妈”这句话也让人寒心、痛心。谁来帮我说说理由?

生8:秀贞爹妈就一个女儿,又疯了,以后都没人给他们养老了。很可怜。

生9:我不同意。没人给他们养老那也是自作孽不可活!是他们丢掉妞儿让秀贞发疯的啊。

生10:对,可怜的才不是秀贞的父母呢,可怜的是疯了的秀贞和没有见过亲妈亲爸,又受养父母虐待的妞儿!

(众学生鼓掌)

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很犀利啊!是谁出了问题?故事外面的我们认为秀贞和妞儿是可怜的,我们无法认可这种弃孙逼女的做法。可是故事里的人们呢,包括宋妈、换洋火的和胡同巷子里的所有人,乃至秀贞爹妈对自己的做法都没有任何愧意!是我们出了问题还是他们出了问题?

生11:肯定是宋妈、换洋火的那些当时的人思想有问题嘛。

师:你的意思是“集体犯病”?

(众学生笑)

生11:就是他们的心态很扭曲,那个社会的风气就是那样的。把别人的悲剧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师:你谈到了“社会”,是的孩子,个人也好、群体也好,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社会侵染个人,一个个的个体又组成了社会。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时社会集体的人性缺失和社会的群体麻木。请分享老师对悲剧根源的看法。(生齐读)

【投影3】


 

真正可怜的是秀贞,而爹娘则是狠心的。这种狠心来源于对封建礼教和社会舆论的畏惧。未婚女子生下孩子是为世道所不容的,秀贞的际遇很显然会给自己和爹妈蒙羞,但是为了遮羞,竟然扔掉刚刚出生的孙女,害疯自己的亲生女儿,代价昂贵而惨烈!这是一种人性的缺失。

 更为可悲的是:旁人对弃孙逼女的做法不但没有谴责反而觉得可怜的就是秀贞的爹妈。社会的群体麻木可悲甚至可恨!

惨淡的人生,吃人的社会。



(二)《城南旧事》之《我们去看海》课堂实录节选


——生命的两难

师:在《我们看海去》这个章节里,英子留给读者一个问题——“蹲在草地上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生1:我觉得那个人是坏人,他偷人家的东西,是个贼!

生2:我也觉得是坏人,偷窃就是犯法。

生3:可是他为什么做贼啊?书里边说了,是为了养活瞎了眼的娘,为了供弟弟上学。

师:那你的看法是?

生3:是个有苦衷的个好人。

(大多数学生有异议而举手)

师:“苦衷”一词用在这里很恰当。但如果因为你刚才提到的那两点苦衷就说他是好人,说服力似乎不够啊。不如我们先来看看“蹲在草地上的人”为何会用偷窃的方式来养活家人。

【投影1】


 

(一)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串珠子,但是我不肯接过来。

   “你放心,这是我自个儿的,奶奶给我的玩意儿多啦!全让我给败光了,就剩下这么一串小象牙佛珠。”

(二)

    “我那瞎眼的老娘是为了我没出息哭瞎的。她现在就知道我把家当花光了,改邪归正做了小买卖,她不知道我别的。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书,一心要供到让他漂洋过海去念书。”


 师:大家从“蹲在草地上的人”的语言中,读到背后隐含的哪些信息?

生4:象牙佛珠应该是比较贵重的物品,不是穷人家能有的,况且“玩意儿可多啦”,说明“蹲在草地上的人”以前是个有钱人。

师:嗯,有点生在富贵之家的意思啊。继续补充。

生5:他把家业败光了,还很不孝,把自己老娘的眼睛都气瞎了。

师:那依你这么说,他是个怎样的儿子呢?

生5:嗯……不孝子、败家子。

师:哦,概括得很精当!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6:我从“她不知道我别的”和“我那一心啃书本的弟弟,更拿我当个好哥哥。”读出他是瞒着妈妈和弟弟偷窃的。他不想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师:你的回答有理有据。但是试想,如果你是“蹲在草地上的人”,你最不想的是家人因为你的偷窃而“担心”吗?

生6:哦,不是,最不想的是自己的偷窃让妈妈尤其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弟弟蒙羞。

师:回答得真好,换位思考,理解就更到位了!老师再追问你一个问题,既然怕给家人蒙羞,那为何非要选择偷窃来养活家人呢?能为“蹲在草地上的人”找找理由吗?或者说为作者做这样的人物设定找出理由。

(生面露难色)

师:一部优秀的作品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一是优秀的作者把它写出来,二是优秀的读者把它读出来。大家要注意哦,有些信息作者不一定明显诉诸于文字,而是潜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要我们细读之后进行生发和联想。这便是作者匠心和读者的慧心。

(教师留出两分钟全班讨论时间)

生6:前面说过,他已经将家里的钱败光了,生活肯定很困难,他又想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让妈妈和弟弟过上正常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偷窃能够在短时间内就有钱,所以他就选择偷。

(众学生鼓掌)

生7: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他生在富贵之家,养尊处优惯了,本身就没有什么谋生的本事,只有偷了。

(众学生鼓掌)

师:从你们的回答来看,“蹲在草地上的人”是不得已而为之。既不得已又要为之,内心就有矛盾。请阅读大屏幕上的内容——

【投影2】


 

宋妈:“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呢?”

换洋火的:“孩子呀,一落地就裹包裹,趁着天没亮,就送到齐化门城根底下啦!反正不是让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捡去了。”

宋妈:“姑娘打这儿就疯啦?”

换洋火的:“可不,打这儿就疯了!可怜她爹妈,这辈子就生下这么个姑娘。唉!”

 

 

师:以上这段对话中,哪句话最让你触目惊心?

生7:我认为是“反正不是让野狗吃了,就是让人捡去了。”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最撞击你的心灵?为什么?

生7:是“反正”。因为这个词包含着一种语气,一种不在乎、无所谓的语气。

师:请你用上你说的这种语气读一遍好吗?

(生读,众学生鼓掌)

师:演绎得非常好!读出了换洋火的对生命的漠视。除了刚才这位同学挑出的“反正”一词,老师还觉得“可怜她爹妈”这句话也让人寒心、痛心。谁来帮我说说理由?

生8:秀贞爹妈就一个女儿,又疯了,以后都没人给他们养老了。很可怜。

生9:我不同意。没人给他们养老那也是自作孽不可活!是他们丢掉妞儿让秀贞发疯的啊。

生10:对,可怜的才不是秀贞的父母呢,可怜的是疯了的秀贞和没有见过亲妈亲爸,又受养父母虐待的妞儿!

(众学生鼓掌)

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很犀利啊!是谁出了问题?故事外面的我们认为秀贞和妞儿是可怜的,我们无法认可这种弃孙逼女的做法。可是故事里的人们呢,包括宋妈、换洋火的和胡同巷子里的所有人,乃至秀贞爹妈对自己的做法都没有任何愧意!是我们出了问题还是他们出了问题?

生11:肯定是宋妈、换洋火的那些当时的人思想有问题嘛。

师:你的意思是“集体犯病”?

(众学生笑)

生11:就是他们的心态很扭曲,那个社会的风气就是那样的。把别人的悲剧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师:你谈到了“社会”,是的孩子,个人也好、群体也好,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社会侵染个人,一个个的个体又组成了社会。悲剧的根源就在于:当时社会集体的人性缺失和社会的群体麻木。请分享老师对悲剧根源的看法。(生齐读)

【投影3】


 

    我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蹲在草地上的他是好人,但是,他绝不是个彻彻底底的坏人。因为于他而言,偷盗并非恶意为之,而是迫于生活的重压和对家人生计的负担。

    他不断地强调自己是好人,怕英子认为自己是坏人,因此我们可见他的内心并不轻松。那是因为他的精神和行为双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

一个彻底的坏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精神重负的。 

 

师:书中的英子又是如何区分的呢?齐读——

【投影4】


 

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师:众人都认为是疯子的秀贞,在英子眼里只是一个思念女儿的母亲;众人都鄙夷的那个贼子,在英子眼里只是一个“蹲在草地上的人”。这,便是一个孩子纯善,这份纯善与圣人的悲悯何其相似!海到尽头天作岸,海天远远相接,如何分清?孩子们,有些问题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像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还有我们忽略的灰色地带。


(三)《城南旧事》之《我们去看海》课堂实录节选


——爱情与尊重

师:刚才,我们逐个儿借助英子、英子爸妈和德先叔的眼睛来看了兰姨娘,同一个兰姨娘,在不同人的心里有着不同的存在意义。接下来,请你们以读者的身份纵观整个章节,说说你对兰姨娘的认识。

生1:我讨厌兰姨娘,觉得她很随便。哪有一到别人家就洗澡的啊!她洗完澡还说“叫你们家宋妈给我煮碗面吃”。

生2:我觉得她不仅随便,还很……很俗气。

师:请以文为证。

生2:文中有“她把施家老伯伯骂个够,先从施伯伯的老摸样说起……然后又小声和宋妈说些什么。他们笑得吱吱喳喳的……”。还有对兰姨娘进行的语言描写“我十四岁从苏州被人带进了北京,十六岁那什么,四年见识了不少人,二十岁到底还是跟了施大这个老鬼”。

师:也就是兰姨娘的言行让你觉得她很俗气?

生2:是的,还很泼辣呢。

师:两位同学分别给了兰姨娘一个关键词,但是,这一人物形象还是很平面啊。之前,老师说请你们纵观整个章节对吧?把你们的视角再放宽一些。请继续补充。

生3:其实,兰姨娘也很漂亮。书上有“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

生4:我还要补充,兰姨娘的穿着打扮也很漂亮。“她的麻花髻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还有“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菊似的贴在那里。”

师:这个是个泼辣、俗气却很漂亮的女子!

生:(小声地)不漂亮,施大就不会娶她做姨太太了。

(众学生哄笑)

师:这位“观众席”上的同学完全可以大声说出你的依据嘛。还是很在理的呀!你有兴趣继续补充吗?

生5:兰姨娘很轻浮。

师:哦?理由——

生5:你看呀,她竟然可以躺在别人家的床上和这家的男主人一起抽鸦片。还有这段抽烟时的描写“忽然,在喷云吐雾里,兰姨娘的手,被爸一把捉住了……”

师:是这段吗?(老师一直在等这个片段,窃喜!)

【投影1】


 

   忽然,在喷云吐雾里,兰姨娘的手,被爸一把捉住了,爸说:“你这是朱砂手,可有福气呢!”兰姨娘用另一只手把爸的手甩打了一下,抽回手去,笑瞪着爸爸:“别胡闹!没看见孩子?”


生5:是的。

师:我们一起朗读这个片段,读完以后,告诉我,除了兰姨娘的轻浮,你还有别的什么发现吗?

生6:我发现爸爸比兰姨娘更轻浮。(众学生点头)你们看,明明是爸爸主动的嘛。

师:嗯,说的是啊。下面,老师和同学来演演。(学生开始小兴奋了)兰姨娘当时的态度,可以用两种版本来演绎。(老师抓了一女孩儿开演)

第一种演绎

兰姨娘用另一只手把爸的手甩打了一下,抽回手去(动作果决),笑瞪着爸爸:“别胡闹!没看见孩子?”(语气坚定,义正言辞)

第二种演绎

兰姨娘用另一只手把爸的手甩打了一下,抽回手去(动作轻佻),笑瞪着爸爸:“别胡闹!没看见孩子?”(语气娇嗔)

(学生大笑,兴奋不已啊)

师:(大声地)请笑完以后告诉我,你认为哪一种演绎才是符合当时情境的,为什么?

生7:第二种。因为句子中明明写着“笑瞪着”,不可能像第一种演绎那么严肃的。

师:对,除此之外就没有第二个理由了吗?

生8:兰姨娘从施家出来以后,是借住在英子家里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得给英子爸爸留面子,要不把她赶出去了怎么办?

(众学生鼓掌)

师:能够联系前文进行分析,很好!继续联系全文,寻找第三个理由。

大家可以结合一下兰姨娘之前的身世经历。

(众学生思考片刻)

生9:兰姨娘曾经是胡同里的妓女,她可能已经习惯了用这种轻浮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且也很会察言观色地去讨好别人吧。

(众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得很细,想得很深。兰姨娘和爸爸看似轻浮的场面,实则另有隐情啊:有点被迫,有些不得已。包括大家刚才所说的俗气、泼辣,也都和她的经历有关,都是悲惨命运烙下的印记。从小被亲身父母卖掉,长大后又沦为娼妓,之后做人小妾,被逐出门以后又寄人篱下。孩子们,兰姨娘生活的那个无情世界,是容不下高贵典雅的,要想存活,就得像杂草一样卑贱,像杂草一样生长!(师面向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现在,你依然讨厌兰姨娘吗?

生1:嗯……不那么讨厌了。可是兰姨娘的出现还是让英子的妈妈很难受……

师:好的,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能不只这位同学对此心中愤愤然吧?这样,大家先来思考一个问题——英子爸爸和德先叔都在向兰姨娘示好,可是为什么兰姨娘最后选择的不是有着一定经济条件和社会角色的英子爸,而是一无所有,随时会被“出红差”的大学生德先呢?

生10:英子爸爸结了婚,有老婆孩子了。

师:之前兰姨娘嫁的那施大还六七十岁,孩子成串了呢。

生11:她不想做别人的姨娘了。

师:可以理解为,兰姨娘不想苟活吗?

生11:可以。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兰姨娘最后和德先走的原因只是不想苟活吗?她爱德先吗?

生齐:爱!

师:那么,到底德先是因为什么赢得了兰姨娘的爱情?

(生沉默)

师:如果这个问题有点难于回答,你们就换个角度思考——除了有妻子有孩子这个原因外,英子爸爸还因为什么得不到兰姨娘的爱?

(生窃窃私语,没人举手)

师:要不,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思考——英子爸爸和德先对兰姨娘的爱有什么不同?

生12:德先是真爱兰姨娘,英子爸爸只是喜欢吧,谈不上爱。

师:你的意思是程度不同。可是英子爸爸收留走投无路的兰姨娘,还给她买布料,德先却什么都没为兰姨娘做呀?

生13:可是,英子爸爸那样做是有讨好的意思在里边,嗯……我也说不清,反正我同意爸爸只是喜欢而不是爱。

师:两位有点急了啊。要不我来帮你们说说,请看大屏幕。

【投影2】



 

1.爸爸一直微笑地看着兰姨娘,伸长了脖子,脚下还打着拍子。

2.妈妈高高兴兴地为我和弟弟妹妹们挑选了一些衣料之后,爸爸忽然对我说:“英子,你再挑一件给你兰姨娘,你知道她喜欢什么颜色的吗?”

3.忽然,在喷云吐雾里,兰姨娘的手,被爸一把捉住了,爸说:“你这是朱砂手,可有福气呢”

4.爸酒喝得多,眼睛都红了起来,笑嘻嘻乜斜着眼看兰姨娘。         


 师:你从爸爸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什么?

生14:我读出了爸爸的丑态。

师:“丑态”二字用得真狠啊!为什么用这个词?

生14:你看嘛,他“伸长脖子,脚下打着拍子”看兰姨娘,特别是第三句,爸爸的行为就是不轨。还有“笑嘻嘻乜斜着眼”好放肆哦。

师:听你的分析,我想到两个字“眼馋”。在这里,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表达这种状态,那就是“觊觎”。我们来对比一下另一个片段。

【投影3】

 

1.“那个兰姨娘是你家什么人?我以前怎么没见过?”

  “德先叔,你说那个兰姨娘好看不好看?”

  “我不知道,我没看清楚。

2.吃午饭的时候,德先叔的话更多了,他不那样旁若无人的总对爸爸一个人说话了,也不时转过头向兰姨娘表示征求意见的样子。

3.德先叔这次住在我们家倒是很少出去,整天呆在屋子里发愣。要不就在院子里晃来晃去的。

4.“我听林太太讲过,说密斯黄是一位很有志气的,敢向恶劣环境反抗的女性!”……妈根本不会说这样的话。

5.我……一回头看见兰姨娘和德先叔手拉手,那副肉麻相!

 

 师:“德先叔的话更多了”,大部分男子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都是天生的演说家,要把自己的口才见识展现给钟意的那个她;“很少出去”是因为有了牵挂;“发愣”是因为有了心事;“晃来晃去”呢?

众学生:想看兰姨娘!

师:也是想让兰姨娘看见自己。而“很有志气”、“敢向恶劣环境反抗的女性”是表达对兰姨娘辛酸过去的慰藉,以及反抗精神的肯定。孩子们,从以上五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大学生是如何陷入爱里,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去追求、呵护自己的爱情的。德先的爱,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这和英子爸爸的觊觎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人,一旦得到了尊重,是会产生很大变化的哦,请看大屏幕——

【投影4】


 

1.兰姨娘忽然又闲话问我:“昨天跟你爸瞎三话四,讲到半夜的那只四眼狗是什么人?”

2.德先叔……向兰姨娘表示征求意见的样子,但是兰姨娘只顾给我夹菜,根本不留神他。

3.晚饭桌上,兰姨娘就笑眯眯的了,跟德先叔也搭搭话。

4.德先叔正笑眯眯的跟兰姨娘点头,兰姨娘有点不好意思,也点头微笑着。

5.我们一路慢慢走着……他们低低地谈着,兰姨娘一笑就用小手绢捂着嘴。


 师:孩子们,“闲话问”其实是一种有意的遮掩;“不留神他”也是一种假象;以前“笑得吱吱喳喳”的她现在竟然“笑眯眯”“点头微笑”了;以前“眉毛一挑”“骂个够”的她竟然“一笑就用小手绢捂着嘴”。孩子们继续看大屏幕

【投影5】


 

兰姨娘换了一个人似的,她的油光刷亮的麻花髻没有了,现在头发剪成了华伦王子式,一排头发齐齐的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清色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白纱,斜斜的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

 

师:这还是你们口中那个俗气、轻浮、泼辣的兰姨娘吗?

生齐:不是!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生:因为——爱情

(众学生大笑)

师:因为爱情与尊重同在。孩子们,在结束这个章节的时候,你还讨厌兰姨娘吗?对她会不会生出一丝留念和不舍呢?我们看大屏幕,朗读老师的感悟,以此结束本章的阅读。

【投影6】

 

    兰姨娘的前半生是悲苦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从“商品”到娼妓,从娼妓到小妾,被人践踏蹂躏,没有人给过她人的尊严。庆幸的是,兰姨娘自己心中的尊严是醒着的。

    所以,她历经多舛(chuǎn)的命运后,还没有放弃对爱情、幸福和新生活的追求。

    可以说,兰姨娘身上闪烁着可贵的光芒,那就是旧社会身为弱者的女人对悲苦命运的反抗!


(学生齐读结课)


作者简介:邓湘娟,四川眉山苏祠中学语文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