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gs老张 2016-12-13

日本,几百年来,多少次战争,细数一下。

1592年,两次朝鲜战争,即文禄,庆长之役,也成万历朝鲜战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5年,日俄战争

1910年,吞并朝鲜

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1年,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这些战争日本人都是远离本土在异国作战,行军之艰苦,物资之困乏,伤病之多,是不难想象的。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在中国人的思维,你无端侵略人家,在人家的了领土里作战,怎么也会存在消极厌战,士气低落的时候。但是日军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士气的高昂依然始终。缺粮少水的时候军官和士兵一起喝稀饭,嚼着梅干行军;攻城恶战的时候,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屠杀妇孺的时候,在家乡最善良的士兵都会变成畜生。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持着这群机器一样的军人呢?

日本士兵有个统一答案:“我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时候,天皇在看着!”

尽管日本有佛教,神道教,基督教,等诸多宗教,但在日本民族骨子里,天皇才是唯一的真神和上帝。

明知天皇1882年颁布的《军人敕谕》,第一句就是:“我国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帅,天皇与军人一心相连,荣辱与共,朕赖尔等为股肱,尔等仰朕为头首,其亲特深。”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天皇的意思很明确,全日本只有我一个“头首”,你们都是“股肱”,只要打仗不要命就行,其他不用多知道!

日本是全民义务兵制,每个士兵光荣的入伍后,军官会告诉你,战争是残酷的,你要有死的觉悟。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怀着必死之心已经称得上最勇敢的战士了。但对于喜欢走极端的日本军人来说,怀着必死之心还不够完美,怀着“已死之心”才算圆满。

抗战中的日军士兵以及全民族都疯狂到极致

日本的妻子不会让男人们一定要回来,她们会说:“请光荣的战死,不要把荣辱带给我们,拜托了。!”

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临别时他的母亲送他一把匕首说:'你高高兴兴的去吧!我有三个儿子,死你一个没关系。”东史郎在日记里写道:母亲的话让我多么的高兴,我觉得母亲特别伟大。.......我在心中坚定的发誓--我要欣然赴死。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中国人喜欢象征着富贵团圆的牡丹,日本人则喜欢忽而怒放忽而凋谢的樱花。

日军钟情白刃战,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到二次战争,日军的步兵操典里都把白刃战作为重要战术,作战最关键的时候,需要端着刺刀向敌人冲锋,这种面对死亡的冲锋在日本人的美学观里,和樱花凋谢很相像,一直到今天,日本自卫队还固执地保留着白刃战的传统科目训练。

日本鬼子在异国他乡苦战,为何士气却不低落


都说日本人不怕死,其实他们都是被黩武的天皇和军国主义洗过脑的,僵尸一般的军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